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提到曹操,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雖然後人總認為他是一個梟雄,但其實他也有著很多的才華。而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這位人物。曹操是個全才,這是不容置疑的,鄴城文人集團沒有他可能根本沒法形成,建安風骨少了曹操的詩詞也會大為遜色。曹操有傲視後世的資本,曹操更有藐視當時文人的本錢。作為政治家,他為以建安七子”為核心的鄴城文人創造了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作為當時“漢政權”的實際統治者,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在他的“門下”供職。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儘管當時的天子是漢獻帝,但誰都知道自己捧的是誰家的飯碗;作為一個文學家,曹操在文學上的成就僅次於他的愛子曹植。如果從多才多藝的綜合素養來看,曹操上馬治軍,下馬治民,脫口成詩,揮筆成文,可以說他的綜合素養是最高的,與他同時代的任何人在這方面根本無法和他比肩。他有傲視當世的資本,他不僅是政壇的領袖,他也是文壇上的巨人。也許,這位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已經把自己看做整個中原的主人,在徹底消滅袁紹殘餘勢力,統一北方之後,除了南方的孫權和偏居一隅之地的劉備,放眼當時,應該沒有人可以堪稱他的對手了,任何人都不能拂逆他的意志。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在與曹操同時代人中,始終對曹操持否定不滿態度的首推孔融,這位擁有雄厚家學淵源的孔子二十世孫似乎對曹操一直懷有偏見,而且隨著曹操勢力的日益膨脹,一步步向漢帝國最高寶座通近,孔融的不滿和反抗也日益明顯。說起這位孔門弟子的嫡系傳人,也是一個早慧睿智聰穎的人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後漢書·孔融傳》中說他“幼有異才”。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歷代政府都把孔子世家“供養”起來,當做宣揚儒教的“活菩薩”。如果孔融生於盛世,他或許能憑藉他的聰穎過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悠哉日子,然而,孔融不幸生於亂世。東漢末年,軍閥們打來打去的,而“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說白了他也是個眼高手低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只能坐而論道,不能建功立業。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從可靠的史料來看,他曾經擔任過北海國的相,還擔任過青州刺史,不是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旦真正遇到“盜寇”,他都是丟盔棄甲逃走,這表明他沒有“治國安邦”之才,只能做個“指點江山”的評論家,而不是一個實幹家。然而,孔融自己幹不來,對別人的各種行為卻喜歡根據自己的愛好,評頭論足,而毫不顧別人的情面。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生涯。作為東漢王朝的忠實信徒,孔融也來到許昌。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公元200年,曹操欲與袁紹大戰,孔融堅決反對。結果,曹操以少勝多,贏得官渡大戰全勝。曹操要遠征遼東的烏桓,孔融認為這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又給曹操寫了封表示反對的信,洋洋灑灑數千言,慷慨激昂,認為烏桓不過是草芥小患,不值得興師北伐。事實上,當時河北人心尚未歸附曹操,袁紹兒子挾持二十萬軍民逃到烏恆,隨時會捲土重來,威脅到脆弱的許昌政權,只有北征鳥恆才能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全力對付南方的各種割據勢力,這從戰略上是正確的,但孔融就是視而不見。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204年,曹操打敗袁紹,攻下鄴城,把袁紹的兒媳甄氏嫁給了曹丕。孔融就給曹操寫了封親筆信,曹操以為此乃美談,回到許昌就追問孔融典出何處?孔融卻慢悠悠地回答:“啊,是我想出來的。我分析武王英明仁厚必不忍心殺死美人,把妲己賜給兄弟,正可滿足憐香惜玉之心和顧念同胞親情之意,豈不是兩全其美嗎?”曹操這才明白孔融在嘲笑他們父子,暗示他們父子攻打袁紹就是為了奪人妻女,占人財物,心中怒火越發高漲。而孔融卻以為自己不過和曹操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最後導致曹操不惜敗壞自己“愛才”聲譽而殺害孔融的就是孔融觸及到曹操的核心問題—政治權力。和其他忠於漢室的文人樣,孔融對曹操的表面“奉天子”而實際“挾天子”的策略極為不滿,於是他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這無疑就把矛頭直接對準了曹操,簡直就是要曹操還政於漢獻帝!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後人往往從性格方面來分析曹操的殺人。的確,曹操由於具有多重性格、導致他一方面“愛才”,為此不惜用盡各種手段蒐羅人才為己所用;另一方面,他又因為多疑、嫉妒,往往借各種“小忿”而痛下毒手,殺戳文人學土。如果僅從性格上來分析曹操殺害文人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應該是從政治和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曹操輕視和殺戮文人的現象。曹操首先是一個政治家,他在錯綜複雜、險象環生的時代必須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首位,文學只是他閒暇之餘的“愛好”和“特長”。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從歷史的角度看,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高高在上的專制皇權、集權統治已經延續了近四百年,戰國時期那種主人與門客“合則來,不合則去”的“雙向選擇”關係已經發生根本變化,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奴關係已經形成。對於曹操這樣一個尚處於“有實無名”的政治家來說,維護他的威信,保證他的政治利益是最關鍵的,他不能容忍軍閥割據,更加不能容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對他的權威提出挑戰。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就建安時期的文人與曹操的特定關係來說,幾乎文人擁有的一切都是曹操賜予的,文人的生死榮辱都掌握在曹操手中,而曹操又是東漢末年政權的實際控制者,因此,在曹操眼中,文人與他首先是“主奴關係”,奴才是不能違背主人的意志的,如果不聽話,就只能讓他們走上“不歸路”。更何況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全才,在他看來,任何文人都無法和他比肩,更不能對他形成挑戰,他有著鄙視那些“只能文而不能武”的文人的所有本錢。

作為多才多藝的文學家,曹操憑藉傲世的資本,成為文壇上的巨人

但一個崇尚正統和氣節的時代,對於曹操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崇拜皇權,主張個性自由的文人,總有些率直而不會考慮什麼“政治”的文人,他們“想說就說,想唱就唱”,於是文人的“真善美”與政治家的“假醜惡”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就是文人的人頭落地,成為殺雞敬猴的“榜樣”。一位權力極大、野心勃勃而又有著過人才氣的政治家又怎麼會真正把文人放在眼裡呢!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