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翠綠的春韭,伴隨著料峭的春寒,每年一度來到市場,吸引著許多人。一冬來,大多吃著貯存菜、醃菜。正當如黑旋風李達說的“咀裡淡出什麼來”的時候,忽然嚐到了生機盎然的清芬,彷彿咀嚼著嫩春的滋味,那一份愉悅,豈是楷墨所能盡其萬一。韭菜花也值得讚美,古代叫作“菁”。《四民月令》說:“八月收非青作搗,”韭花醃作醬比韭菜味道還要濃郁,再用之就肥嫩的羊羔肉,當然妙不可言。北京東來順的涮羊肉,譚料之中倘若少了它,那將是一大缺憾。

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這種野韭在內蒙、青海等地的草原上很多,有的地方因其多而作地名,如“韭菜溝”。我在呼倫貝爾草原上曾用它就蒙古族的手把肉,那時你拿什麼好調料來,我也不將野韭菜換給你。而野韭花格外迷人。那是去年在青海河南蒙族自治縣寧木特,正當秋初,草山上一片野韭花白(近處細看略帶淺紫)。我摘了一大面盆魔後帶回西寧,吃了好久。

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每次吃麵片,挑一筷頭調入麵湯內,頓時芳香撲鼻,至今難忘,用它炒肉等也有風味。其不同於家韭花處在於它更香,且略有甜味。只是垂老之年,再去草原機會極少,再求不易了。當然,怎樣烹調韭菜,似乎不是問題。一般主婦都知道必須急火滾油,快炒起鍋,“韭菜十八炒”嘛。稍微過火,韭菜就成了紙捻子,吃口老韌,香味減少,色澤發暗,外形也像“雞毛炒韭菜——亂七八糟”了。

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炒,可以單炒,也能炒作葷菜墊底,或是與葷料同炒。江蘇有時將韭菜切碎,打入雞蛋攪勻,用以做漲蛋,那是很家常的,改為蒸也可以。林洪的《山家清供》上又有種“柳葉韭”,用嫩柳葉和韭菜一同炸熟吃。這種吃法現在不見了,特別吃柳葉,是不是可以一試,將它整理出來呢?炸是油炸水炸也不清楚,原文是“蝶”,通常解作油炸,某種情況用開水策一下也可叫煤,如水煤。

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還有種歷史悠久的吃法是做餡。包子、餃子、餛飩、鍋貼、餅子都可用,素餡配豆腐、粉條等,葷餡可用雞蛋、肉類。韭菜羊肉餡水餃,北方是常吃的。“韭菜合子”是餡餅之一種。《都城紀勝》和《夢梁錄》上都提到宋代有“羊脂韭餅”,在食店出售,也沿街叫賣。《武林舊事》上的“韭餅”是列為元夕的應節食品的。

翠綠的春韭,香且略有甜味,用它炒肉別有風味

最後,醃韭花之外,韭菜也可以醃製,而且歷史更久。《通俗文》說:“淹(醃)韭日童。”《群芳譜》上有“鹽韭”,“霜後肥韭,淨洗控幹,收瓷缽內,鋪韭一層,撤鹽一層,跪二三宿,翻數次裝入罐,用原滷少加香油浸之。”這種方法在西北一些地方現在仍通行,只是不用香油。《遵生八箋》說:“或就韭內醃小貫瓜小茄兒,別用鹽醃,去水,韭內排勻收貯。”這在一些地方還有,瓜茄都帶韭香,就稀飯最為可口。《群芳譜》上還有種“糟韭,肥嫩者赤日曝至將幹,以錢鋪熟糟一層,排韭一層,聞如此,壓緊收用。”此法已經失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