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在上海中洋融合、海納百川的味覺歷史中,有一種滋味,它出身低微,卻自成一派,不因各方衝擊而消失,不因時代變遷而走味,這就是本幫菜。它是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是老上海記憶裡“小時候的味道”。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上海網路

上海浦東三林塘,曾經有一個特別的鄉村廚師團體——“剷刀幫”,他們結伴闖蕩上海灘,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雲變化,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料理界的傳奇。

其中有一個家族,他們五代為廚,本著匠心精神,擯棄浮躁,一生錘鍊造就絕活技藝,在毫釐之間追求菜品不失原味。他們,就是浦東新區區級非遺“三林本幫菜”的傳承人——李明福一家。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據統計,上海共有4000多家本幫菜館,不論是老牌的老正興、德興館,還是現在正火的圓苑、小南國,能被稱為泰斗的本幫菜館,卻是這家只有三家店人均消費不到90元的三林本幫菜館。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清末民初,一批一批身懷著精深烹飪絕技的三林廚師,也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最為著名的是三林本幫菜創始人、上海德興館創始人之一李林根先生。經他操作的本幫菜餚,均細膩嫩滑,鮮美絕倫,故聲譽日隆,以“本幫菜”遂馳名滬上,魯迅、白楊、周信芳等社會名流紛紛蒞臨品味。

李家五代為廚,專注做本幫菜,李林根之子、三林本幫菜傳人,從清末傳承至今寫就草根傳奇的李伯榮14歲拜上海德興館大廚楊和生為師,悉心專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學成後先後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等本幫飯店掌勺,堅持本幫菜的特色和開發新品種,掌勺近70年。李大師後被上海餐飲界公認為“上海菜的泰斗”和“本幫菜一代宗師”,“國寶級烹飪大師”,“舌尖上的本幫菜泰斗”,“剷刀幫廚神”等多項神級榮譽。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本幫菜一代宗師李伯榮大師

李伯榮廣採博覽,大膽嘗試,東西南北,共治一爐,在傳統的烹飪技法燉、燜、煨、炊、燒、熗、煎等基礎上,匯入西菜的烹飪方法,採用烙、烘、烤、灼、扒等多種手法,三林本幫菜又有創新和發展,將三林本幫菜帶入美味佳餚的臻榮境界。

而李伯榮之子李明福,早年在星級酒店做主廚,後被日本人“挖牆腳”,遠赴日本做了兩年主廚。回國後,自己開起本幫菜店做起老闆。2008年,三林本幫菜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明福成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三林本幫菜第四代傳人李明福

如今,李明福已將這門技藝再傳承給自己的兒子李巍和李悅。典型的中國廚師世家,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三林本幫菜第五代傳人李巍和李悅

在如今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餐飲市場,李家牢記傳統,執著傳承本幫菜的經典,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那些經典的本幫菜吧!

蝦籽大烏參

蝦籽大烏參是本幫傳統菜中的頭道大菜。據說“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小東門外洋行街一批經營海味的商號生意清淡,大批烏參積壓倉庫,黑不溜秋的烏參像石頭一樣丟在馬路上都沒人要。本幫菜宗師楊和生獲悉後,與徒弟李伯榮、蔡福生等一起悉心鑽研,最終創制出一道上海風味的“蝦籽大烏參”,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載譽上海灘。

這是一道典型的功夫菜,首先要用火燎燒大烏參的外皮,經過漲發後,用油汆燙,加蝦籽、高湯和其它調味料連燒帶燉。光漲發這一道工序,就要用“六步法”,選料、大火烤、刮焦、浸泡、開膛去腸、洗淨,耗時7天左右。漲發好的烏參先入油鍋爆,再配以河蝦籽、紅高湯,產生鮮味……最後勾芡淋上滾熱的蔥油。上好的蝦籽大烏參色澤烏光發亮,質感軟糯中略帶膠滑咬嚼感,抖動後有明顯的飄移式浮動感。其味感是典型的上海濃厚醬香,而蝦籽的醇厚鮮香起到了點化的作用。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蝦籽大烏參網路

扣三絲

本幫名菜扣三絲,發源於浦東三林塘農家菜。昔時,滬郊富裕人家擺喜酒,將其作為一道主菜,紅、白色的細絲堆砌如小山,寓意“金山銀山堆成山”,希望子女成家後財源廣進。扣三絲是取雞胸肉、冬筍和火腿三種極鮮的食材,先片後切,片需薄如紙片,切需絲絲均勻,且每根絲僅有牙籤粗細。按照傳統做法,一盤扣三絲總共要有1999根。這道菜食材雖普通,卻極考刀工,一道菜細切需耗時1小時、粗切也要耗時30分鐘。切成後的三絲塞入早已準備好的扣盅,不能斷、不能扭曲,上籠蒸透,再往透明的玻璃盆裡一扣脫模,一座色澤分明的三絲寶塔矗立在盆子中央,澆上清湯,再飄兩三葉豆苗嫩芽,先不吃,已經把人看呆了。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扣三絲網路

紅燒河鰻

河鰻不用選太大,要紅燒入味,一斤三兩、頭小身圓的即可。在燒製過程中,要分別採用“大、中、小、文”四種火候,時間分別控制在5分鐘、10分鐘、10分鐘和5分鐘,最後再用大火收汁。經過火候的慢慢調理,使魚體膠質多溶於湯汁,不用澱粉勾芡,湯汁自然濃膩如芡(業內稱“自來芡”),保持了食材原汁原味的特點。成品都覆蓋著生抽老抽冰糖料酒熬煉的芡汁,紅潤光亮,外皮不破,實則軟爛脫骨,入口肥腴鮮甜,堪稱濃油赤醬類菜餚的代表。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紅燒河鰻網路

草頭圈子

圈子和草頭,像是一對靈魂伴侶。圈子不是大腸,而是直腸。用大腸製作這道菜,彎彎曲曲,燒不成圈,味道也沒有那麼醇厚甜糯。最初人們是單獨燒製成紅燒圈子,但油脂太多,吃起來容易發膩;而草頭卻正好有“油抹布”之稱,其吃油能力非一般菜可比,因此就用草頭和大腸一起搭配,這樣,草頭吸收了大腸的油脂,而大腸又吸進了草頭的清香,兩者搭配起來大有“洗淨鉛華,摧剛為柔,清雅脫俗”的感覺,吃起來草有肉感,肉有草香,肥而不膩。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草頭圈子網路

響油鱔糊

很多人在本幫菜館裡必點的一道菜就是響油鱔糊,上菜的時候,常見到服務生一手託著鱔糊盤子,熱氣騰騰的鱔絲中間窩了一個洞,撒滿蒜泥薑末和蔥花,另一手拿著半勺燒得冒煙的熱油,來到餐桌前,放下鱔糊盤子,隨手將熱油澆在蒜泥薑末蔥花之上,只見“嗤”的一聲,煙氣、香氣、熱氣撲面而來,此時,色、香、味、形都達到了最佳的境界,故有“響油”之稱。而之所以這道以鱔絲為主料的菜要被稱為鱔糊,是因為成菜基本沒有湯汁,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調味料,整盤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除了本幫菜,蘇州的蘇幫菜,杭州的杭幫菜,都有這道菜的身影,做法和口味也基本相同,但仍舊是以本幫菜的響油鱔糊最為知名。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響油鱔糊網路

油醬毛蟹

經典的本幫菜餚之一。該菜品是將處理乾淨的毛蟹在蟹身上蘸上少許鹽,順便在麵粉碗裡按一下,以免蟹黃流失,再放入鍋內,放一把碧綠生青的毛豆,加紹酒、醬油、糖及適量水燒至蟹熟,稠濃湯汁著芡,淋油出鍋即成。麵粉封住鮮美的蟹黃蟹膏,酒氣升騰去腥,收汁勾芡出濃郁的醬汁,便將蟹天然的鮮與海派風情完美結合了起來。煮成的油醬毛蟹色澤橘紅,被濃厚的醬汁包著,內裡肉質嫩極了。此菜色澤鮮紅,滷汁濃油赤醬,緊包毛蟹,肉質鮮嫩,味香濃郁。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油醬毛蟹網路

油爆河蝦

上海油爆蝦,選用鮮活青殼的大河蝦,油溫達到200℃,食材才能下鍋。高溫油爆後放入蔥、姜、酒、醬、糖製成的濃汁中燒煮,成品蝦肉熟而不老,蝦殼脆而不焦,紅亮圓潤,殼脆肉酥;汁濃入味,鹹甜適中才算正點。這道菜對火候的考校,有如教科書一般的嚴格。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油爆河蝦網路

八寶鴨

八寶鴨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是一道節慶大菜,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八寶”一詞,在中國的民俗中素來代表豐富的吉祥,古典傢俱中就有八寶螺鈿嵌的工藝。那麼鴨子的“八寶”從何說起呢?所謂八寶,有雞丁、火腿丁、鴨肫丁、冬筍丁、香菇丁、杏仁、栗子、乾貝等,與洗淨的上等糯米一起拌勻,加酒、鹽、蔥、姜等調味,塞入鴨膛內,再把膛口縫好。鴨子也必須選用足1。5斤重的草鴨才能塞進足量的餡料,製出肉酥料足的八寶鴨。處理好的鴨子下油鍋炸四十分鐘,然後墊上棕葉上籠蒸四小時以上,待到出籠,香味四溢。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八寶鴨網路

糟缽鬥

“糟缽鬥”堪稱一道古董級名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對於一些老上海來說,它幾乎就是上海味道 的化身。。據清楊光輔在《淞 南樂府》中所述,當時烹製此菜,將豬的內臟、豬腳爪、鮮湯和香糟滷同放在小缽頭裡上籠蒸制,從而使菜餚糟香撲鼻,鮮香濃郁,極負盛譽。

能稱為經典的菜餚,往往都有各自的絕招。“糟缽鬥”成品要求配料酥香糯軟,腥臭雜味盡除。因此,洗滌內臟與烹製火候便成了此菜好壞的關鍵。豬耳要刀刮、豬腦經漂水、豬肚需鹽搓、豬肺得灌水、豬肝要滷煮,每一環節都不能馬虎。烹製時,必須是小火長時間燜燉,直至肉糯湯濃。此外,“糟缽鬥”的精華在於“糟”,而難處也在於此。糟香不僅要“正”,還要追求“雅”。因此,在吊糟滷的時候,需要放些許江門陳皮、幹桂花與黃酒、糟泥一起餳,這樣吊出來的糟滷自有一股清雅的味感。而糟滷的加入,時間上也有講究,只有在離火前1~2 分鐘放,才可保持菜品糟香醇厚、滋味悠長。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糟缽鬥網路

青魚禿肺

禿肺,其實不是肺,而是野生大烏青的魚肝(俗稱“肺”)。青魚禿肺的傳統做法,是取5斤以上的大烏青,在到達碼頭時活摘魚肝,才能做成一份。另根據美食家沈嘉祿老師的說法,每年清明過後到桂花始放這段時間裡,烏青養得最肥碩,才是品嚐青魚禿肺的好日子。這道菜最早是在民國初期誕生於上海老正興菜館,一份菜需用15到20條青魚的魚肝,經反覆洗淨後,加上筍片、蔥姜、黃酒、醬油、糖等調味相配,製成菜餚,名為“青魚禿肺”。

由於禿肺含有大量純魚肝油,經熱稍煎及調味後,被賦予了嫩如豬腦、豐腴如鵝肝的口感,曾有老食客如此形容這道菜,“狀如黃金,嫩如腦髓,滷汁濃郁芳香,入口未細品,即已化去,餘味在唇舌之間,久久不散”,還有食客甚至說它比西餐裡的鵝肝還要肥美。要燒這樣一道正宗的青魚禿肺,魚肝要活取,死魚的魚肝味道發苦。處理魚肝時,要去淨兩側的黑線,不能有腥味,還要小心不弄破魚膽。煎魚肝和最後勾芡時也要小心,出鍋時要保證肥嫩的魚肝一個個形態完整,烹飪過程一不小心,就要前功盡棄。正因為取材和製作的繁複,讓青魚禿肺幾近失傳,目前在上海仍敢於挑戰它的餐廳寥寥無幾。

上海本幫菜泰斗 “三林本幫菜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