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今天六·一

發一篇小時候的習作

寫的時候大概還不到二十歲

寫的是更小的時候的童年回憶

“桌”,即筵席;食桌,就是參加筵席。

潮州人格外重視紅白二事,不管是娶親、生子、壽誕,還是有人過世,都要“做桌”宴請族人和親友。“食桌”是很正式的社交活動。舊時一個人衣著光鮮一點,在街上碰到熟人,往往會被打趣:“喲嗬,穿得醬氣派,可是要去‘食桌’?”隆重程度可見一斑。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我小時候經歷過很多種“桌”:叔叔舅舅娶親的“新人桌”,姑姑出嫁後首次回孃家的“仔婿桌”,堂弟出生滿月的“丁桌”,還有老祖宗過世的“白事桌”。這些筵席各有各的規矩,各有各的講究,但總的來說:套路是一樣的。

“桌”一般擺在自家庭院或宗祠裡,桌數有少有多,少則四、六桌,多則數十桌,視出席人數和主人家的經濟實力而定。

幾乎沒有主人家會親自下廚“做桌”,用現在的話說——餐飲外包。包辦這項服務的通常是鄉里有名的廚子,提前十天半個月就要預約好。到了約定的日子,做桌師傅一早就會開著三輪小貨車來到主人家,車上馱著全套炊事傢伙和滿滿的食材,隨行的還有他的團隊成員:一個案板師傅,一個打雜的小弟,兩三個刷碗的女人(通常是老婆或老媽)。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廚房不是設在巷口就是在院子裡,毫無疑問的明廚亮灶、全程可視,可以說非常令人放心了。主廚自信滿滿地擺開陣仗:刀、砧、爐、鍋、鏟子、勺子、刨子……光刀子就有十來種。

我最感興趣的是案板的部分——各色蘿蔔雕成的牡丹花和玫瑰花,刻著“福如東海”的冬瓜盅,最神奇的是用蒜瓣做成的玉蘭花!挑幾個身材修長的蒜瓣,去皮,在頂端垂直劈一個“十”字,末端不切斷,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即成。這樣製作出來的“玉蘭花”形態足以亂真,當然,氣味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改刀的工序完成後,材料就要下鍋了。幾個猛火煤氣灶鼓足了氣,發出“呼呼呼”的聲響,不一會兒鍋裡就熱得直冒煙,一勺冷油下去,炸出清脆的噼啪聲。

小孩兒最喜歡圍在灶邊看熱鬧——那裡真是又熱又鬧。食物入鍋,一條火蛇忽地冒上來,引起孩子們一陣歡呼;掌勺的一個帥氣的拋鍋,五顏六色的雞丁椒丁腰果一起被拋到空中,在一個漂亮的360度後空翻之後又無一落空地回到鍋裡,孩子們又一陣讚歎。這樣猛火爆炒出來的東西,有鍋氣,夠味道!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桌”是上了紅漆的八仙桌。按老規矩,男眷和女眷分開,年長的和年輕的分開,各桌又按輩分年齡大小來安排座位。正位(面朝門口的座位)必定留給本桌的最長輩。其次是正位的左一,左二。再次是右一,右二。輩分最小者坐在正位的對面。

只有熊孩子們可以沒大沒小,哪邊有好吃的就往哪邊去。更有甚者挨桌掃蕩可樂雪碧,掀起衣角兜幾罐就往家跑,來回四五趟,拿走一打半打不成問題。我極度鄙視這種行為——那東西喝多了反酸嘔白沫,我是知道的。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終於可以開席了。

潮州做桌重視湯菜。頭盤必定是甜湯,而且十有八九是蓮子百合湯,取其“百年好合,連生貴子”的好意頭。有時候是芡實百合湯。潮州東鳳盛產芡實,那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的芡實。曾有蘇州好友以“雞頭米”盛情款待,我的內心OS是:這有什麼好吃的!比貴鄉的差太多。

另外三道湯菜通常是鹹的,出場率最高的是鹹菜豬肚湯、蘿蔔魷魚湯和青菜丸子湯,後來有了乾貝冬瓜竹笙湯,象拔蚌湯和石斛鮑魚湯這些新的選項。

熱菜以海鮮、禽類為主,往往是白灼大蝦、蒸盤龍鰻、韭黃炒魷魚、清蒸桂花魚和腰果炒雞丁等,再加個燜豬肘子,燜鴨塊之類。冷菜是雷打不動的滷鵝或滷鴨。對了,還有你們愛的甘草水果。這種潮州街頭隨處可見的廉價食品到了深圳就變成網紅,我也是不懂。

最後一道菜也是甜的,因為講究“頭甜尾甜”。這道菜通常不會做成湯羹的形式,更像是一道飯後甜品。我吃過羔燒南瓜、羔燒番薯、反沙芋頭和煉奶饅頭。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鄉下地方,即使設宴請客,吃的也是最質樸的家常菜,食物可能連城裡一家普通飯館的都不如。然而,食桌的意義並不僅僅在“食”,而是凝結在這個“桌”上的親情與鄉情。

做桌的師傅是外來的廚子,服務員則清一色是自家人。還沒成家的小叔子、小姑子、侄兒、侄女都得來幫忙——上菜、斟酒、端茶、遞水、點菸、盛飯……免不了還要扶老姑奶奶上茅房,背喝醉的二舅舅回家……我最喜歡的是席間他們送來的熱毛巾,上面灑了六神花露水,香噴噴的。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通常是午飯晚飯都供應。廚師們忙完午宴,收拾好餐桌,蹲在巷子口抽幾根菸,喝兩杯茶,就差不多該準備下一頓了。

晚宴沒什麼新鮮的菜式,不過是把中午吃剩的菜熱一熱再端上來,或者用剩下的材料變個花樣——鹹菜豬肚湯變成鹹菜炒豬肚,悶豬肘子變成花生豬肘湯。大多數的客人在午飯已經吃飽喝足告辭回家了,留下吃晚飯的以近親為主,不必講究。這時候,廚師往往熬一大鍋稀飯,眾人喝粥就鹹菜蘿蔔乾,晚餐就算完成了。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如果是新人桌,晚飯過後好戲才正式上場。這是洞房的對外開放時間,我們叫“看新娘”。

潮州人生性內斂含蓄,不興鬧洞房。看新娘的時候,由女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婚房向新郎新娘道喜。新人接受祝福後,要回贈小朋友一件禮物,無非是一些醜陋的鉛筆和玩具。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送過家家的迷你廚具,是一套塑膠的模擬玩具,有小鍋、鏟子、杯子、盤子……它們是我的最愛。那兩年我的幾個堂叔和姑姑們先後結婚,我恐怕拿了不下十套。

孩子得了禮物,要向新人“說好話”。這時候媽媽會一字一句教我說:“快跟叔叔嬸嬸說,快給家裡添個小弟弟!”我扭扭捏捏不肯開口,媽媽明顯不高興了,可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新娘臉上滿滿都是對我的感激。後來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第二年的時候,我去吃“丁桌”了。

06:11

▲ 【影片】傳家本事 待客之道:潮汕做桌廚師郭盛濤

編輯完文字才發現沒有一張配圖

意外搜尋到一條90後做桌師傅的紀錄片

搜尋到

他的經歷和我竟是如此的相似

最後這篇文章的配圖全部截自影片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食桌:一個潮州奴仔的童年回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