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鳳橋醬排骨

三鳳橋醬排骨色澤醬紅、油而不膩、骨酥肉爛、香氣濃郁、甜鹹適口的醬排骨代表了無錫地區飲食文化的特色。作為無錫地區的三大特產之一,三鳳橋醬排骨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百餘年風雨而不衰。三鳳橋醬排骨是採用豬肉肋排或草排,配以

八角

、桂皮等多種天然香料,運用獨特的燒製方法,燒製出的排骨色澤醬紅,油而不膩,骨酥肉爛,香氣濃郁,滋味醇真,甜鹹適中。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戲劇家

周貽白

食用了三鳳橋肉骨頭後,大快朵頤,賦詩一首“三鳳橋邊肉骨頭,朵頤足快老饕流;味同雞肋咀嚼,莫負樽中綠蟻浮。”據瞭解,在

臺北市

也有無錫的肉骨頭出售,但由於用料、水質不同,以及方法未得真傳,口味遠不如三鳳橋醬排骨。從當年至今,三鳳橋醬骨的傳人已是五代了。

三鳳橋醬排骨產生於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前後),無錫南門莫盛興飯館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調味作料,煮透燜酥,起名為醬排骨,當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餘肉莊(三鳳橋肉莊的前身)開張後,對肉骨頭的燒製技術作了改進,味道得到了明顯的改進。隨著無錫經濟的發展,外地遊客日益增多,肉骨頭深受大家青睞,一時間三鳳橋醬排骨聲名鵲起。

三鳳橋醬排骨

有太湖明珠之稱的無錫市,

青山綠水

人傑地靈

。作為“

江南一絕

”和無錫三大特產之一的“

無錫肉骨頭

”, 相傳是

濟公和尚

為了報答三鳳橋肉 莊老闆的施捨,而獻出配方烹製成的,從此無錫肉骨頭以色澤醬紅、 香味濃郁、骨酥肉爛的獨特風味, 連同這個美麗的民間傳說使三鳳橋肉骨頭名聲大振,百年不衰,紅顏不改

三鳳橋醬排骨能夠屹立“食壇”這麼多年不倒,關鍵是傳承、保護、開發的措施得力。三鳳橋肉莊有限責任公司每年投入數十萬元資金用於醬排骨新品的研製,2004年還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軟包裝生產基地,用於以醬排骨為主導產品真空包裝系列和保鮮系統的生產,便於外地遊客的攜帶,而且更保質。近幾年,公司已投入數千萬元進行裝置、廠房的建設和改造,確保醬排骨的質量和口味。據瞭解,對於三鳳橋醬排骨來說,除了保持質量外,還要打假,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的商品,使得這個百年老字號的招牌能夠更鮮亮。

三鳳橋醬排骨

被認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風味品質最有效的管理體系———HACCP標準建設的生產基地,三條現代化流水線從原料、輔料驗收到生產加工、預煮、燒煮、包裝滅菌、成品出庫各個環節均進行嚴格的檢驗、檢測、化驗跟蹤。 這樣的生產環境,既符合ISO9001—2000版國際質量認證,又符合原產地證要求,更擁有

出口衛生許可證

,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