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往年的過年期間,壽酒喜宴雲集,農村老家尤其如此。遙記得我們小時候,農村要辦個酒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提前半年就要開始準備,豬雞鴨魚要提前養起,種哪些蔬菜要提前計劃好;要吃個酒席也沒有如今這樣頻繁,基本上只有婚喪嫁娶、滿十做壽才會辦酒。我們叫“走人戶”,“走”字是那個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的生動體現。

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做酒辦席是人情客往和社會關係交往的重要方式,是那個物質生活並不富足的年代去打牙祭的重要機會,也是人生重要節點的慶祝儀式。當年都是主人家請村宴廚師到家炮製酒席,鄰居親朋也會來幫忙打下手,碗筷和餐桌是鄰里之間互相藉著用,很隆重很正式也很熱鬧。畢竟平日裡大家都埋頭忙著地裡的農活,酒席是鄉鄰之間的溝通聯絡渠道,辦席這種活動也是鄉土社會勞動互助的一種體現。

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現今農村常住人口已所剩無幾,早就沒了往日的人氣,互助的生產方式也在消解,至少我老家是這樣的。宴席基本上集中在過年前後那半個月,往往是一桌酒席吃不完剩下一大半。城市裡社交關係網更寬、更細,聚會和請客吃飯的機會更多,山珍海味也有多接觸,酒席上的飯菜其實也沒多少吸引力了,包括已經一條龍化的農村壩壩席。那個少葷腥的年代就渴望著在酒席上敞開肚皮打牙祭,不像現在吃個酒席腸胃滿是負擔,過年期間更是如此。

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再加上現在辦酒席的由頭越來越多,什麼升學宴、喬遷宴、開業宴之類的比比皆是。我們要去應付的酒席越來越多,分身乏術,也就只能是送禮不到客了。況且現在酒席的族群社交意義、感情聯絡意義稀釋了太多,很多時候就是個禮尚往來的“金錢關係”。別人請了你,你不送禮在人情世故上就不怎麼好,去的話又覺得意義不大,乾脆就禮到人不到得了。

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社會生產關係在變化,工作和生活語境在變化,社會關係維繫方式也在變化,聚族而居的社會形態也在逐漸消散。村裡人進城後分散到全國各地,要聚起來就越發的難了;不過族群關係還在,雖然淡了但還未消失,老家親朋辦酒席禮信是肯定要到的,即便人確實不能到。

隨禮不赴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在哪裡?

隨禮不吃酒席現象越來越普遍,是有著多方面原因的,一句話總結起來就是

“社會變遷的必然”。

這兩年,老家直系親屬滿十過生(無論辦酒與否),我們都是禮到人不到,畢竟不宜聚集。當然,即便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要赴宴的,一是人來客往,禮到人去了更正式;二是面對面的關係維繫作用更明顯;三是既然禮都送了,還是得去吃個酒席,否則多不划算啊,除非往返成本太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