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兩首詩,證明了他對李林甫的態度前後不一

張九齡的兩首詩,證明了他對李林甫的態度前後不一

張九齡,人稱盛唐最後一位賢相,其履歷堪稱光鮮,從小就能文善賦,與神童無異,雖經歷波折,但最終到達人生巔峰,成為盛唐宰相。

李林甫作為張九齡的接班人,其履歷則要暗淡的多,不僅文采不及張九齡,連做人也被後世所詬病。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盛唐任職宰相時間最長的一個人,甚至剛直不阿的張九齡都不得不寫詩向其示好,也正因張九齡對李林甫的態度反覆,成為盛唐轉衰的一大原因。

為什麼說張九齡對李林甫的態度有反覆呢?

瞭解唐史的人都清楚,張九齡作為當時高階知識分子的代表,根本看不起靠奇技淫巧和門路鑽營上位的李林甫,這一點從張九齡與姚崇的矛盾可見一斑。即便是高居宰相之位的姚崇,與張九齡發生意見分歧,張九齡都毫不示弱,更不用說,一個市井混混。

但是,當李林甫上位宰相經過多輪較量之後,張九齡終於發現自己不是李林甫的對手了,而且在任職後期,開始向李林甫示弱,意圖穩定自己的相位,怎麼證明呢?

就是這首《歸燕詩》:

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作者以海燕自比自己出身嶺南的低下身份,高居盛唐宰相之位,但一個“暫”字顯示出張九齡已知自己去日無多,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無奈。

中間四句寫作者不辭辛勞,奔波於朝堂之上,但這些都歸於一個“暫”字,這些都是暫時的,短暫的。

最後,才是作者重點要表達的意思:本無心與外界爭寵,你李林甫也不用猜忌我。作者全詩的重點是最後兩句:我辛辛苦苦這麼勞作,但最終是要離開的,所以,請你李林甫也不要猜忌我。

既然這首詩是送給李林甫的,當然要表明自己的態度,這個態度就是“示弱”。至於李林甫,當然要趕盡殺絕,最終張九齡不敵李林甫,被貶官。

張九齡的兩首詩,證明了他對李林甫的態度前後不一

被貶官之後,張九齡當然心懷不滿,孤傲的品性再次佔據了上風。寫下多首《感遇》,以抒發自己內心的不快。《感遇·其一》是這樣寫的: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生此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

張九齡的兩首詩,證明了他對李林甫的態度前後不一

詩中作者把自己隱喻為“蘭草”和“桂華(花)”,美好、恬淡以及優秀,被世間高人所賞識。但是作者認為自己品行高潔,不需要人人都知道,更不需要誰來襯托。顯然,作者被貶謫之後,只能透過這些詩詞抒發自己胸中淤積的怨氣,同時反襯出作者對李林甫之流的鄙視,以及不願同李林甫同流合汙的心態。

為什麼說張九齡態度反覆呢?

就是兩首詩的態度差異,《歸燕詩》說的是向李林甫示弱,希望對方放自己一馬,而《感遇·其一》則是徹徹底底的不抱任何幻想的鄙視。

那這兩種態度的轉變又跟唐朝由盛轉衰有什麼關係呢?

張九齡作為唐朝盛世最後一任賢相,本應該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協助唐玄宗維護大唐的盛世永續,但是由於其孤傲耿直的性格,不願意或者是不屑於同李林甫鬥法,最終自己落於下風,不僅自己被罷相,還導致大唐進入李林甫執政的黑暗時期,也從此走向了衰亡的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