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二面,講究頗多,合格的面需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過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現今,人們按照當地的飲食習慣,製作屬於自己家的那碗麵,但是很多地方還是堅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吃冷麵”的風俗。

放眼望去,中國各地,面種頗多,小編就為大家盤一盤,大年初二我們究竟能吃到哪些面。

01 | 老北京打滷麵

說到滷,是指做好後澆在面上的湯汁勾芡。老北京人在這碗麵裡可是下足了功夫,正宗的滷汁裡邊的食材多達十來種,有上好的五花肉、口蘑、松蘑、幹香菇、木耳、黃花菜、玉蘭片、海米、乾貝、鹿角菜、雞蛋、溼澱粉、花椒、蔥薑蒜。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打滷麵的麵條必須是抻面或者手擀麵,麵條煮熟盛在碗裡應該不過半碗,加上滷汁才能是滿滿一大碗。標準的吃法是滷淨面幹,即滷汁和麵條一起吃完,不能麵條下去了,碗裡剩下稀里咣噹半碗澥了的滷子。

02 | 北方臊子面

與打滷異曲同工,臊子即肉丁,也是盛行北方的特色麵食。陝西人注重臊子面的配色,黃色蛋皮、黑色木耳、紅色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好看又好吃。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到了甘肅,同樣講究,小小一碗麵,近十種配料:除了必備的一些食材,加上土豆、老豆腐切丁油炸。麵條煮好後,過涼水,可以使麵條更勁道,連丁帶湯,舀一勺臊子湯澆到面上,嘶溜嘶溜吃著特別帶勁!

03 | 陝西旗花面

旗花面,號稱“挑起如旗,放下是花”,無論湯底還是臊子都頗有特色。其中臊子是以黃花、木耳、海帶絲、雞絲、大肉炒制而成,肉增食慾,菜漂湯上增口感。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一碗合格的旗花面用七個字可以完全概括,即“汪、煎、清、稀、細、軟、工”。 “汪”,說的是湯要飄香,油汪汪;“煎”,是典型的陝西話,意思是要熱,不能是溫吞吞的;“清”,指得是湯要清亮;“稀”,就是說湯多面少;“細”,是說操作的工藝考究,精工細做;“軟”,就是面片要軟和,不能煮得過硬;“工”,則是最後的上桌呈現造型要好看。

04 | 莜麵窩窩

在山西,莜麵窩窩有個可愛的名字栲栳栳(kǎolǎolao),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好看造型和勁道口感完美搭配,再搭上一碗“羊肉臊子臺蘑湯”,便是“一家吃著十家香”。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莜麵是裸燕麥磨成的麵粉,營養價值高,還扛餓,它本身無味,吃的時候只需撕大塊,拌上蘸料、油辣子,到了內蒙再來點特色的香料澤蒙花,簡直完美。

05 | 麻食(貓耳朵)

北方的麵食很愛打破常規,比如陝西關中地區的麻食,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酷似貓耳,因此也叫作“貓耳朵“。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陝西麻食最經典的烹飪方法就是燴,用上番茄、土豆、胡蘿蔔、豆芽等小火慢煮,無需葷菜,收到湯汁濃郁,再淋上辣子和香醋,這個味兒嫽扎咧!

06 | 油潑扯麵

除了普通的燉煮,扯麵也已流傳千年,關於扯出的具體形狀,各地並不統一,古人記載 “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掛麵,可以成三稜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餘如面片、面旗之類”。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如今扯麵的形狀,有拉拽寬厚如腰帶的大寬長面,俗稱“BiángBiáng面”;有細薄似韭葉的二寬面;有細如銀針的龍鬚麵;有粗如筷子的箸頭面;有三稜形似寶劍的劍刃面;有拽成短節的“空心面”。

但是這碗油潑扯麵更注重辣子熱油,面煮熟撈出,至碗中加鹽、醋、切碎的蒜苗、辣椒麵,油燒熱澆至辣椒麵和蒜苗之上,拌一拌,聊咋咧!

07 | 河南蒸滷麵

在河南還有這樣一種麵條,不用煮不用燜,而是拌上滷汁上蒸屜蒸出來,扁面比圓面更容易入味,配菜一般為豆角、五花肉口感最好,當然芹菜、蒜薹、木耳也有很好的口感。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這種滷麵家家戶戶都會做,據說在東漢時期的洛陽,街邊就已經開始售賣這種面,因此,也被稱為“最早的快餐”。

08 | 甜水麵

到了川渝地帶,麵食雖然沒有大米家常,但是它們的功力依然一流。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甜水麵算是四川風味小吃中的“男子漢”,其麵條造型粗壯、口感堅韌,一上嘴就能感受它的力度。名字雖甜,但是味道刺激,紅油辣椒、芝麻醬、複合醬油,最後來一勺蒜泥和花生碎,入口微甜,隨即又辣又香,吃完直上頭。

09 | 重慶碗雜麵

豌雜麵是重慶小面中最受歡迎的。

豌雜是指豌豆和雜醬,清香綿軟的耙豌豆、噴香濃厚的雜醬,配上麻辣鮮香的碗底,二兩面,一瓢豌豆湯,兩勺臊子,這個季節再燙上一把新鮮的豌豆尖,一天三餐頓頓吃都不厭,實在是巴適得板。

10 | 貴陽腸旺面

同樣嗜辣的貴州也有一碗腸旺面極其出彩,之所以能獨具一格,不僅因為它有滋味悠長的肥腸和血旺,還因為它有紮實的脆臊“添油加碼”。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肥腸和血旺分別製成腸臊和旺臊,再用豬五花肉製成脆臊,然後用腸油、脆臊加辣椒油製成紅油,由此而形成了腸旺面“三臊”加紅油的美味頭牌。

11 | 廈門沙茶麵

沙茶醬是火鍋店裡常駐嘉賓,但是以它作為調味料,做成一碗麵,才是每個廈門人都心心念唸的那一口。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沙茶麵的美妙在於湯頭,以沙茶醬熬成的沙茶湯濃稠香郁,面則選用閩南的油麵,將油麵與青菜於開水中燙熟撈入碗中,趁熱澆入沙茶湯。佐料配上豆製品、大腸、米血、腰花等等,再淋上一小勺辣油,吃起來口味香辣撲鼻,痛快淋漓。

12 | 閩南泉州滷麵

福建還有一碗滷麵也是別具心思,同樣為“滷”,但是和北方完全不同。因福建靠海,湯料以海鮮為主,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絲、黃花菜,佐料扁魚、沙蟲和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醬、蒜香、蛋絲、乾貝等。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調滷麵的湯最好是骨湯或肉湯,除了煮透配料後,會特別新增地瓜粉增加麵湯的黏稠度,另加一些冰糖、鹽、味精,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

進食時,一般先在碗底放些韭菜、豆芽,上面放麵條,再與滷湯調拌,任人喜愛加上芫荽菜、蛋絲、胡椒粉或沙茶醬,這樣吃起來風味獨特,齒頰留香。

13 | 浙江薑湯面

雖然冬日漸暖,但是新年補胃還是不能停。浙江台州人就特別擅長用姜做主料,搭配特色配料做成這碗薑湯面,喝下,從頭舒服到腳。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做薑湯面所用的薑湯,是用切片曬乾的老薑加水熬煮,然後與少量新鮮薑汁混合做成湯底,配菜相當豐富,光是標準配料就有鰻魚鯗、肉絲、豆腐皮、黃花菜、菠菜、和筍(或茭白),還可酌情加入蝦、蟹等海鮮,甚至一點點辣椒。濃濃薑汁與麵條交融,再倒入最後的黃酒提味,暖意貫徹全年!

14 | 剪刀面

過年想親手來個手工面,可是一想到要擀、要拉、要扯就放棄了。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其實有種非常省事、零技術的手工面做法,這就是剪刀面。麵糰揉好,只需要一把剪刀,就能輕鬆出面。既可以做湯麵,又可以做拌麵,搭配初一的好菜當澆頭,這個初二面有著落了!

15 | 豆角燜面

豆角作為年初一飯桌上的常見客,清炒或者炒肉總有那麼一盤會吃剩點。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剛好,就著親手和麵手擀出來的麵條,上鍋蒸一下,麵條筋韌,豆角脆嫩,鹹香味濃,每一碗豆角燜面都是自己家獨有的味道!

大年初二這碗麵,南北各異,原來都這麼講究!

一碗麵條展示中國各地的文化底蘊,濃烈或婉約,簡單或講究。大年初二吃麵條,其寓意為條條順,這一年順順當當。

小編也希望大家吃碗痛快面,新年吉慶有餘、滿面春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