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有書君說

梁武帝蕭衍,歷史上著名的前明後昏、晚節不保的君主。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一生信奉佛法,推崇佛教的皇帝。

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個南朝數百年曆史裡,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被稱為“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

但同時也因為梁武帝對佛教的信奉,導致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大肆的興盛和發展,為日後統治者的滅佛運動埋下了禍端。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梁武帝的故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江南春》,讓人們對南朝佛教的盛況有了真切的感受。

在南北朝那樣一個“金戈鐵馬”的亂世中,有的不只是白骨累累的殺伐,還有禪鍾梵唱發出的祥和之氣。

在南朝的寺廟裡,鐘聲透過迷濛的煙雨,飄蕩在空中,悠揚入耳,淨化人心。

那是出家人的虔誠,更是天下百姓期盼已久的清平世道。

而造就這一佛教盛況的,便是被稱作“菩薩皇帝”的梁武帝蕭衍。

只可惜,篤信佛教、一心向善的蕭衍,最終卻因過度沉迷而不得善終……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的族弟,因此,他們一家人也算得上是皇親國戚。

據說,他在一出生時,手上便帶有一個“武”字,這彷彿註定了蕭衍的一生與“武”有緣。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長大後的蕭衍更鐘情於文學,史書稱其“少有重名,文才見長”。

在他少年時,便加入了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建立的文人團體中,並與當時著名的文士沈約等人合稱為“竟陵八友”。

可以說,蕭衍早年之所以能夠聲名鵲起,靠的是他的文才,而不是軍功。

如果蕭衍生活在一個太平世道,那他肯定會成為一代文豪。

只可惜,亂世的烽火打斷了他的文人夢,在命運的催逼下,蕭衍只能“以武自強”。

此時正值南齊末年,南齊小皇帝聽信小人讒言,誅殺了很多功臣。

雖然蕭衍向來盡職盡責,可小皇帝還是不準備放過他們一家人。

蕭衍的大哥蕭懿,是小皇帝的頭號忠臣,他曾多次救皇帝於危難之中。

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忠臣,也沒能逃脫皇帝的毒手。

大哥的死,讓蕭衍感到悲痛和心寒,但更多的是憤怒!

曾以一人之力救皇帝於水火的大哥,竟反被皇帝殺了,這讓蕭衍當機立斷。

老子反了!

為兄報仇,討伐昏君!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忠臣蕭懿的死,令天下寒心,使萬民憤怒。

於是,蕭衍光明正大地起兵造反了,而他起兵的理由是相當高尚且霸氣的——弔民伐罪!

他首先就向天下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我就是要推翻腐朽的南齊,我就是要自己當皇帝。

接著,他將這次起兵比作“武王伐紂”,並喊出了一個口號:“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大家是否覺得耳熟呢?

沒錯,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屠龍刀口號正是脫胎於此。

喊著霸氣的口號,帶著霸氣的軍隊,蕭衍就這樣從襄陽出發,目標直指南齊都城建康。

之後,他給小皇帝寫了一封檄文,在檄文中毫不留情地痛罵了小皇帝一通,並處處以“周武王”自比,而將對方視為“商紂王”。

在“口號+行動”的雙重作用下,蕭衍很快就攻破了建康城,建立了自己的“正義之國”——南朝梁。

在南梁建國初期,蕭衍重用親族,大肆分封,真就貫徹了當年周武王的治國方針。

其實,蕭衍此時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確實想要以周武王為榜樣,打造出一個盛世來。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佛系”人生,正式開始

蕭衍建國後,前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

他勤於政務,不分春夏秋冬,總是早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甚至把手都凍裂了。

除此之外,他還非常節儉,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完全沒有享受皇帝的高規格待遇。

可即便如此,蕭衍仍覺得不夠。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氣,實在是太差勁了。

在長年累月的刀光劍影中,儒家忠孝觀念早已被戳得千瘡百孔。

蕭衍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把恢復“儒家忠孝觀念”定為治國的首要工作。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但他沒有強行推行儒學,而是給儒學披上了佛教的外衣,借用百姓對“佛”的崇敬,來勸人向善。

為此,作為一國之主的蕭衍,搖身一變成了全國寺廟最大的贊助商。

他下令修建了很多寺廟,其中有兩座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們是蕭衍以自己父母的名義建立的。

寺院建成後,蕭衍為父母舉行了盛大法會,以此來彰顯孝心。

蕭衍的這番行為,不僅感動了身邊大臣,也震撼了全國百姓。

當時的佛學家蕭琛毫不吝嗇地稱讚說:

“妙策神機,發揮禮教,足使淨法增光,儒門敬業,物悟緣覺,民思孝道。”

在興建寺廟的同時,蕭衍更是身體力行,按照佛教戒律生活。

他曾撰寫《斷酒肉文》,自己每天只吃素食,中國漢地僧人不食葷腥的規定,便是出自蕭衍所倡導的吃素理念。

自此蕭衍有了另外一個稱呼——菩薩皇帝。

雖然此時的蕭衍大興佛教,但他本人還沒有真正研習過佛學。當他與達摩祖師探討佛學時,便顯得不明所以。

當時,達摩來中國傳播佛學。

蕭衍聽說他造詣很高,便邀請達摩進宮一敘。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蕭衍一見達摩,就迫不及待地問:

“我一直致力於建寺、寫經、度僧、造像,做了這麼多好事,有多少功德呢?”

這話說得很直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實這是一種自我炫耀。

哪知達摩並不識趣,他不緊不慢地回答:“沒有功德。”

蕭衍又驚又怒,疑惑地問:“為什麼?”

達摩說:

“因為這些都是表面文章,形象工程,算不得發自內心的功德。”

蕭衍聽後很失望,感情我的付出,在你這什麼都不是。

不過他還是不死心,接著問:

“那什麼才是佛學的真諦?”

達摩回答:

“哪有絕對的真理,佛在我心,心即是佛。”

話不投機半句多,蕭衍認為達摩拿些故弄玄虛的話來糊弄他,而達摩也明白,這位菩薩皇帝看來對自己並無好感。

於是二人一拍兩散,各走各的路去了。

此時的蕭衍雖然不深諳佛學,但他借佛教發展儒學的壯舉,卻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南梁立國後的數十年中,人民生活富足,國家文化繁榮,開創了魏晉以來少有的一段盛世。

就連清朝思想家王夫之也對蕭衍讚不絕口:

“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一邊唸佛,一邊操刀

這一天,同泰寺裡來了一個氣度高貴的人。

他來這裡,一不為遊玩,二不為燒香拜佛,而是要來這裡“捨身為奴”,這個人就是蕭衍。

當得知蕭衍捨身寺廟的行為後,大臣們可都坐不住了。他們苦勸無果,最終只好用重金把他從寺廟裡給贖了回來。

普通2年,就在蕭衍痴迷佛法、捨身佛寺之時,北魏發生了內亂。

對於南朝來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雖然蕭衍此時已是迷迷糊糊,但這樣的好機會卻是任何人都不願放棄的。

於是他懷著試試就好、不必認真的心情,讓陳慶之去碰碰運氣。

這陳慶之在當時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準確地說,他是蕭衍的棋童。

蕭衍平時喜歡下棋,而且棋癮很大,通常一下就是一夜,很多大臣都沒這個精力能夠陪他下個通宵。

只有身邊的陳慶之精力旺盛,下起棋來不知疲倦,於是深得蕭衍賞識。

所以,蕭衍把這次北伐的重擔,交給了自己的親信棋童陳慶之。

在臨行前,蕭衍拍了拍陳慶之的肩膀,很佛系地說道:“你就看著辦吧!”

說完就轉身回寺廟中誦經了。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就這樣,陳慶之披上了自己的白袍,帶著七千人信心滿滿地出征了。

當他來到睢陽城下時,面對著對方守城的七萬軍馬與即將到來的二萬援軍,陳慶之只說了一個字“打”!

說幹就幹,三通鼓未過,睢陽城應手而破,而前來支援的二萬援軍也順便被一窩端了。

七千打七萬,我攻敵守,陳慶之勝!

睢陽已破,下一個目標就是兵精糧足的滎陽,而這次不僅有城中的七萬守軍,更有從後趕來的二十餘萬援軍。

在這進退維谷的困境中,陳慶之依舊只是一個字“打”!

七千打三十萬,陳慶之勝!

史書記載陳慶之“一鼓登城”,只擊鼓一次,滎陽城便被拿下了。

滎陽一戰,陳慶之威名遠揚,北魏皇帝倉皇之下,放棄都城洛陽,逃到了幷州。

蕭衍做夢也沒想到,陳慶之七千軍馬還真就橫行中原,所向無敵了。

從睢陽到洛陽,陳慶之歷時14旬,平32城,戰47場,所向無敵,未曾一敗。

此時的中原大地,在陳慶之白袍軍的震懾下,無不俯首稱臣,百姓之間更是傳唱著這樣的民謠: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但勝利歸勝利,由於此時的蕭衍一心向佛,哪管前線死活。

在沒有任何援助與補給的情況下,陳慶之只好選擇撤退。

蕭衍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也因此宣告結束。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過度沉迷,無法自拔

如果蕭衍一直勤於政務、堅守初心,那天下的紛亂很可能在他手上結束。

正如史學家錢穆所說:

“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晚年的蕭衍,雖身為一國之君,卻沉溺於佛教,最終惹來了大禍。

他一次次地到同泰寺去“捨身”,在幹活和唸經之餘,他還親自操刀,為一些佛門典籍做註解。

此時的他縱情恣意,早已忘記了身上的責任與國家的興衰。

不過這樣任性的時光,很快就被打破了。

公元547年,蕭衍做了他人生中最為錯誤的一件事——收留北方的叛將“侯景”。

正是這次錯誤的收留,葬送了蕭衍的一切。

一片佛光下的南梁,早已今非昔比了,老百姓大量進入佛門,使社會生產力受到極大削弱,國力日漸萎縮。

別說是統一天下,就連自保也做不到了。

引狼入室的蕭衍很快便遭到了侯景的反噬,都城建康被攻破,自己也成了階下囚。

又有誰能想到,當年以武立國、以佛治世的一代明君,居然會餓死在那冷冰冰的皇宮中。

最高階的人生: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蕭衍的一生,活了86歲,當了47年皇帝。

他本該風光地來,風光地走,但卻因一念之差,迷失了自我。

他的一生,一半英明,一半愚昧,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正如《四書集註》中所言:

“君子志於仁矣,然毫忽之間,心不在焉,則未免為不仁也。”

人生在世,做一時君子易,做一世君子難。

始終如一,看似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難倒了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漢。

可見,唯有堅持本心,才能贏到最後;惟有善始善終,才得不負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