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驃騎兵

摘要:蘇聯時代,赫魯曉夫是一位極具個性的領導人,他對內清算斯大林,對外更是敢於在聯合國大會上拖下皮鞋敲桌子,那麼後來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權力的寶座?這兩人又是誰對蘇聯的貢獻更大?

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蘇聯時代,赫魯曉夫是一位極具個性的領導人,他對內清算斯大林,對外更是敢於在聯合國大會上拖下皮鞋敲桌子,那麼後來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權力的寶座?這兩人又是誰對蘇聯的貢獻更大?

蘇聯的根本問題就是一個制度問題,從斯大林時代起,就沒有對上位者的制衡制度,於是產生了後來包括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最高領導人無論怎麼做都是對的,一旦下臺,當初做的什麼都是錯的。

首先赫魯曉夫不是被勃列日涅夫一個人奪權,而是整個蘇聯高層對他都非常不滿,決定剝奪赫魯曉夫的最高權力。當時勃列日涅夫被推到了前臺時,他是被嚇得淚流滿面的,但是當時勃列日涅夫是蘇聯政壇上,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一派勢力和戰後新生勢力雙方都接受的一個過渡人物,因此才被推出來站到前臺。

在他上位後,第一是對政敵不再使用肉體消滅這種極端手段,包括對赫魯曉夫和後來的謝列平,都是讓他們只是政治生命的終結,生活上還享受著相當級別的待遇,這就讓整個蘇聯政治生態圈都鬆了口氣,讓大家第一次覺得在蘇聯當官不再是提著腦袋博富貴的行當了。然後勃列日涅夫恢復斯大林時期的幹部特供製度,大幅提高幹部待遇和特權,還恢復了被赫魯曉夫取消的幹部終身制。他本人對下屬就非常親和,對大家的工作要求就是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於是大家覺得有這麼一個領導真不錯,於是都願意支援勃列日涅夫,從而使他在位長達十八年,也沒人再對他那個位置動什麼腦筋。

而赫魯曉夫就和勃列日涅夫完全不同,草根出身的赫魯曉夫是一位真正的鋼鐵戰士,他身上有著那個年代主流欣賞的強硬作風,是從基層一級一級升上來的。衛國戰爭時期,赫魯曉夫曾經在最危急時刻參與指揮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他的鐵血強硬讓很多這場最血腥的戰場上的軍人們都感到畏懼,這也是赫魯曉夫得到斯大林欣賞和提拔的原因,也不能不說赫魯曉夫的這種性格,實際上就是那一代人所受到的影響。

在赫魯曉夫執政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他的執政理念是要把蘇聯模式拉回一個正確的軌道,就是試圖想讓蘇聯的發展按牌理出牌,減少蘇聯模式中已經非常突出的政治主導一切,這反應出赫魯曉夫已經對蘇聯模式下被困的過死的計劃經濟有所反思,也說明他作為一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這裡面的問題,因此他首先做的就是對各行各業進行相當程度的鬆綁,這也是後來蘇聯得以有一段時間相對正常發展的基礎。

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本號關聯影片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尋,同時全網各大影片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援】

但是,赫魯曉夫在成為蘇聯一把手後,依然沒有制度層面上的權力制衡,他本人又急於求成,於是他性格上的強硬作風變成粗魯蠻橫,尤其對幹部階層而言,他對斯大林的歷史清算,總的來說有正面積極的意義,但僅對蘇聯來說,斯大林這個人物又很難完全否定,於是某些程度上,赫魯曉夫清算斯大林也是惹來一些積怨的,特別是他取消了斯大林時期的幹部特供和幹部終身制,幾乎涉及到所有幹部層面,那麼他所制定的政策,在底下被各種心懷不滿的人各種歪曲操作,各種陰奉陽違,讓他對手下幹部更加不滿,雙方工作氛圍越來越緊張,制度上的缺陷讓他只能靠獨斷專行來試圖強行突圍,已經失去執政上應該和必須要有的糾錯機制,所以他所主導的改革,特別是農業改革,並未能取得成功,整個蘇聯在此時的狀態是改革和沒改革兩方面的弊端都顯現出來,而兩方面的優點又都有所削弱,於是在民眾當中,赫魯曉夫也失去了受擁護的基礎。在國際層面,此時的蘇聯,卻是對優勢的美國處於冷戰最巔峰時期,沒有赫魯曉夫頂住這最艱苦的十來年,當然也不會有後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全球攻勢。但同一時期,東方陣營的扛旗爭執導致中蘇交惡,古巴導彈危機導致蘇聯顏面盡失,徹底動搖了赫魯曉夫的統治基礎,因此產生其被集體聯合推翻的後果。

勃列日涅夫時代,初期的好處就是勃列日涅夫沒有清算赫魯曉夫,也就沒有把當初赫魯曉夫對各行業的鬆綁重新收緊,而對幹部的放縱,使得這些捆綁更加鬆動,這在最初各級幹部還有基本的底線時,對蘇聯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最關鍵的是蘇聯在中東戰爭引起的石油危機時,發現了新的大油田,因此在經濟上讓勃列日涅夫可以讓蘇聯上上下下都分享紅利,對軍隊建設的超量撥款,讓蘇聯軍備和重工業也都得以超常發展。但很快因勃列日涅夫對幹部階層的放縱,也讓蘇聯迅速進入官僚和僵化的狀態,所以七十年代,就是蘇聯解體崩壞前最後的迴光返照時期,無可挽回的禍根此時已經深種,只是靠吃老本維持起一個超級大國最後的體面。

因此,小編覺得,在蘇聯的歷史上,對蘇聯貢獻最大的,還是赫魯曉夫,哪怕他的改革本身也不算成功,但是事後來看,蘇聯也只有在赫魯曉夫時代,是唯一有機會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還有機會改變最後崩壞結局的時代。

赫魯曉夫的下臺,是他個人性格缺陷的必然結果,他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野蠻、粗俗的農民。而勃列日涅夫,則是一個待人和藹、喜愛社交的領導,比起赫魯曉夫的野蠻,簡直好上太多了,於是,他鑽了赫魯曉夫糟糕的人際關係空子,一舉奪權成功。

赫魯曉夫拒絕與主席團其他成員交流溝通,許多對外政策都是自己一個人決斷;對於其他官員,也經常冷嘲熱諷。因而,在赫魯曉夫當政的十年中,凡是與他共事的官員,大部分人都十分討厭他。

赫魯曉夫重視經濟建設,大力削減軍費,這自然引起了軍方對他的不滿,與赫魯曉夫不斷協商,但赫魯曉夫一臉不滿,直接冷嘲熱諷,說國家把錢都花在軍事上了,那麼“我們就會因為你們而窮的連褲子都沒有穿”;

遭遇了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赫魯曉夫拙劣的外交,使得他在國內、國外遭到許多人的反對。面對眾人的指責,赫魯曉夫變得更加暴烈,甚至在一些會議上,只要有人敢跟他提反對意見,他一定會冷嘲熱諷,讓人難堪至極,他甚至會辱罵中央委員會的書記們是“在路邊石頭上撒尿的公狗”。

如此一來,赫魯曉夫把一大批人都得罪完了,即使是那些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高階幹部,也是十分厭惡他,如勃列日涅夫,米高揚,尼古拉·波德戈爾尼,謝列平。

這些糟糕的人際關係,已經為赫魯曉夫的倒臺,埋下了種子。

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雖然赫魯曉夫的人際關係很差,但這並不意味著,勃列日涅夫等人就可以輕鬆奪權。於是,這些討厭勃列日涅夫的中央委員們,在赫魯曉夫當政的前中期,都是默默忍受赫魯曉夫的粗魯與野蠻。

隨著時間的流逝,赫魯曉夫逐漸老去,同時面對蘇聯內外交困的局面,他也是心力交瘁,四處出訪,尋找挽救蘇聯經濟的良方。於是,1963年和1964年,他執政的最後兩年時間裡,一直在蘇聯各地奔走,或者出國拜訪,一年中竟有將近一半的時間,不在蘇聯的心臟莫斯科。在莫斯科沒有領袖守家的情況下,勃列日涅夫等人就有了足夠時間,來策劃推翻赫魯曉夫的領導地位。

與此同時,逐漸衰老的赫魯曉夫表現出了與斯大林晚年幾乎一樣的情形:赫魯曉夫經常對周圍的人說,自己歲數大了,需要下臺,讓位給那些年輕人,讓他們接替我的位子,自己回家抱孫子。

不管赫魯曉夫讓位的說法是真是假,赫魯曉夫周圍的助手們,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內的中央委員,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斯大林晚年也這樣說過,而斯大林說過這些話後,就對政治局來了一次大換血,許多高官莫名其妙被斯大林解職。

而如今,赫魯曉夫似乎也到了這個時候,赫魯曉夫說在蘇聯二十三大的時候,就會自己提交退休申請。而勃列日涅夫等人聽到這話之後,驚恐萬分,認為必須抓緊時間策劃,不然到了二十三大的時候,或許就是勃列日涅夫這些人的末日了!對赫魯曉夫的恐懼,憤怒,讓勃列日涅夫等人必須加緊時間行動。

於是,勃列日涅夫吸取赫魯曉夫前兩次打倒政敵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的經驗教訓,不再孤軍犯險,而是要把所有人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赫魯曉夫。所有討厭赫魯曉夫的中央委員全部加入了政變集團,勃列日涅夫、尼古拉·波德戈爾尼這兩位即將接任赫魯曉夫大位的競爭者放下彼此的猜忌,與謝列平等人一起合作。

與此同時,赫魯曉夫還在皮聰大悠閒的度假。這段時間,應該是赫魯曉夫最為快樂的日子了。這兩年來,他一直在思考蘇聯的經濟模式,一次次的嘗試改革,帶來的卻是不斷失敗,這讓他深感疲憊。而此時皮聰大的度假日子,讓他也稍微舒緩了一下。但他也有許多煩惱的事情,那就是耳邊總是傳來莫斯科要政變的訊息。

這個訊息,最先是他的女兒拉達在1964年的夏天得知的。有人向達拉告密,說莫斯科有人要推翻赫魯曉夫,並讓達拉告知父親赫魯曉夫。但達拉遵從父親赫魯曉夫的要求,不要插手政治,於是便禮貌地回絕了告密者,同時也沒有告訴父親赫魯曉夫。隨後,達拉又得到了一位高官的警告,說有人要推翻赫魯曉夫,但達拉依然沒有注意這些事情。

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最後,還是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將這一情況告訴了他,而謝爾蓋則是從一位蘇聯高階幹部的保鏢那裡得知的訊息。但聽到謝爾高的話,赫魯曉夫不敢相信,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尼、謝列平絕對不會反對自己,不會趕自己下臺。而赫魯曉夫如此肯定的不相信,不外乎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尼、謝列平這三個傢伙,就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啊,赫魯曉夫一直將他們視為朋友,哪裡會想到他們會背叛自己。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是那麼虔誠,一直在赫魯曉夫面前阿諛奉承,表現出對赫魯曉夫十分忠誠。

赫魯曉夫在得知訊息的第二天,就直接當面質問波德戈爾尼,說他們是不是要趕自己下臺?結果可想而知,作為參與策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的波德戈爾尼,當然矢口否認。隨後,赫魯曉夫又打電話到莫斯科,斥責他們在莫斯科揹著自己搞什麼鬼,想要推翻自己下臺嗎?結果還是一樣的,參與策劃的人都不會承認,只會加速準備,先下手為強,趕緊推翻赫魯曉夫。

此時的赫魯曉夫,真的宛若一個傻子,“奇怪、缺乏理性、難以理解”。面對這些要推翻他的策劃者,得知訊息的赫魯曉夫竟然直接跑去質問他們,難道是要得到他們的坦誠對白嗎?在得到這些策劃者的否認結果後,赫魯曉夫就沒有深究了。

1964年10月12日,勃列日涅夫晚上打了一個電話給赫魯曉夫,要赫魯曉夫服從主席團命令,回莫斯科開會。赫魯曉夫起先不想回去,並且草率地決定,要勃列日涅夫他們先開會,自己兩週後再回去。可是,勃列日涅夫堅持要赫魯曉夫回去開會。最後,赫魯曉夫還是服從了主席團要求,第二天趕回莫斯科。

放下電話,赫魯曉夫開始想起了兒子謝爾蓋的話,這次回莫斯科,勃列日涅夫他們肯定做了一些事情,想要推翻自己。即使知道這些情況,赫魯曉夫還是什麼也沒做,在10月13日直接回了莫斯科。

而此刻的莫斯科,已經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的全盤掌握之下,回到莫斯科的赫魯曉夫宛若一隻籠中的小鳥,只能任由他們肆意攻擊。接下來的主席團會議,在勃列日涅夫的主導下,開始了對赫魯曉夫的無情攻擊。

自此,赫魯曉夫陷入了絕望之中,他一直以為這些中央委員,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尼、謝列平等人,都是自己的忠實部下,但在這次批鬥會上,他們完全拋棄了赫魯曉夫,這裡沒有“赫魯曉夫的朋友”,並稱赫魯曉夫“獨斷專行,藐視主席團,很粗魯,剛愎自用而且桀驁不馴”。

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被迫退休,從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過著孤獨、痛苦的退休生活。與此同時,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第一書記,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迎來了蘇聯的巔峰時期,國力大幅提高。這種繁榮的背後,勃氏也是有許多功勞的,勃氏時代不斷進行經濟改革,減少中央行政指令,開始不斷接近市場經濟的模式。這種改革方法,一開始效果的確很好,但由於勃氏本身並沒有赫魯曉夫的改革魄力,所以許多改革也是止步不前,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地為蘇聯帶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蘇聯時代,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取代赫魯曉夫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

到了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同樣也陷入了政治危機中,他大搞個人崇拜主義,大權獨攬,大搞一言堂;幾乎全部推翻了赫魯曉夫在政治上的進步改革,如領導幹部取消終身制、實行限期任職,就被取消了,政局上一味求穩,使得許多高階幹部都是一群老人,所以也有人稱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是“老人政治”。

最為致命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帶頭收受賄賂,使得蘇聯出現了全面貪腐的局面。上至勃列日涅夫,下至蘇聯各個地區的書記。蘇共的貪腐,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敗壞,一度消失的吸毒現象,也在勃列日涅夫時代重現;2400個黑社會組織,開始出現在蘇聯社會中,而且其中不少組織都有官方背景;西方思想、文化入侵蘇聯,蘇年輕一代人開始逐漸西化……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知道,在蘇聯歷史上,赫魯曉夫的貢獻很顯然,遠大於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因為個性問題,被轟下臺,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的那些改革政策、決心,給內外交困的蘇聯帶來了新的希望。

而勃列日涅夫呢?趕走了積極改革的赫魯曉夫,但自己又是一個處處平庸的人,改革不給力,自己還帶頭貪腐,敗壞蘇聯根基,最終使得蘇聯一步步走向衰落。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