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中國歷史的?

還記得:美國斯里夫塔阿諾斯《全球通史》中對中國的描述,只會用文明與落後、專制與民主的概念來評價,修飾詞語比較模糊,也並沒有太細緻的詳述;費正清在《中國通史》中就是妥妥的以西方的眼光、思維和邏輯來看待中國。

現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中國歷史的?

如果談及到外國曆史當中究竟是怎樣描寫中國的?那我想完全可以參考《全球通史》和《中國通史》這兩本書,只不過時代不同,除中國以外的任何國家與地區,他們對史學記載的眼光和思維邏輯也都是不同的。有關中國和朝鮮的歷史,那確實是兩個國家(地區)歷史上濃妝淡抹的一筆了。

朝鮮對自己歷史的態度和記載並不同於韓國和日本,至少在對中國歷史的態度上,朝鮮是以客觀理性的態度來記敘有關事件。而韓國和日本則公然篡改教科書,有些本國的屈辱歷史和他國的光輝歷史,也就是他們這種不敢客觀承認、不敢理性對待的方式,導致對客觀存在歪曲。

那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就像日本學生不知道南京大屠殺、認為當年14年侵華戰爭是一次光榮的解放戰爭;韓國甚至連泡菜都說是中國從韓國進口的。朝鮮的歷史教科書相較於日韓來說,確實還算是客觀理性。

現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中國歷史的?

古代中國和朝鮮半島有交往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至秦代,因為古代通訊的落後和交通的不便,所以兩個地區來往不甚親密。古代中國和朝鮮半島來往密切轉折於明代,當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便一貫而終所謂的“事大主義”,即成為明朝的藩屬國,締結兩國友好條約。

朝鮮歷史教科書上有這麼一點,尤為引人注意。談及到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關係,在清之前,朝鮮王朝對中國古代朝廷可謂是忠心不二,但這層關係一直維持到滿清入主中原後便名存實亡了。因為幾百上千年的和中國交流,朝鮮王朝上下君臣信奉的是“尊周攘夷”。所以在朝鮮儒生眼中,一些穿插於中國古代非漢族王朝,都不能視為中華,也就不值得侍奉。

步入朝鮮半島的近代史,單從思想這一方面,朝鮮有關歷史教科書寫的則更為客觀。19世紀末,那時候的中國開始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同時期的朝鮮也開始了對“尊儒”思想的批判。隨之而來就是類似於日本當初提出的“大陸政策”,朝鮮政府竟然將中國東北地區視為他們自己的領土。

1909年,在日本國的指使和慫恿下,朝鮮面對清朝發動了間島事件,意圖侵佔東北邊境幾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雖說當時清政府已處於瀕臨滅絕之勢,可依舊派兵直指日本和朝鮮,短短時間之內就獲得了這次爭奪領土的勝利,並最終以1909年簽訂《間島條約》再次確認間島屬於中國而結束。

現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中國歷史的?

其實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上,有這麼兩個時間點值得注意:其一就是滿清入主中原,此時此刻朝鮮半島開始對滿清統治下的中國產生了陽奉陰違;其二就是日韓合併,因為日本對中國一些不友好和虎視眈眈的思想的影響,所以導致朝鮮半島人民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1931年,萬寶山事件轟動全世界,這是一次由韓國人對中國人不滿情緒而導致的慘劇。事件持續了將近一個月,先後有100多中國工人被殺,直接導致絕大多數在朝華僑退離朝鮮半島,返回中國。

現在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中國歷史的?

或許這樣的歷史你沒有看到過吧?朝鮮出版的《朝鮮通史》有助於大家對朝鮮半島這個國家進行深層次的瞭解。韓朝分裂以來,相較於韓國來說,朝鮮的歷史較為客觀,可依舊對中國歷史缺乏尊重,有些固有的歷史也同樣存在著篡改的嫌疑。比如“中國東北屬於朝鮮”、“朝鮮半島上的一些國家,其位置處於中國大陸”、“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援助朝鮮的豐功偉績一筆帶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