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學過中學歷史的都知道,鴉片戰爭是西方列強開啟中國國門的第一場戰爭。這一點本身是沒錯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834年,一名英國使節已經向大清宣戰,並派軍艦炮擊了虎門炮臺。只是這名英國使節不但沒有打贏,還把官位給弄丟了。

這是個倒黴的英國富二代,他有一個古老的英國姓氏 Napier,中方史書上,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律勞卑”。這個哥們出生在一個勳爵的家庭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還曾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典型的貴族精英。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在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順風順水的當選貴族代表並進入上議院開始從政。本來這小日子過得美滋滋,突然,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歷史的潮流要裹著他前行了,1834年,英國政府命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總監督,派他前往中國處理兩國貿易事務。

於是,47歲的律勞卑拖家帶口乘船出發,經歷了三個月的海上顛簸,終於來到了澳門,踏上中國的土地。當時的他,並不會想到,這裡會成為自己生命的終點站。

英國政府突然派律勞卑來中國是有原因的。英國與清政府的貿易原是被東印度公司所壟斷的。到了1833年,英國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獨家特權,放開了對華貿易。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於是,來華的英商絡繹不絕,貿易額迅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自行壓價等亂象。英國政府決定派個官員過去協調監管一下,律勞卑就這樣被派過來了。

然而,律勞卑並不熟悉中國的情況,剛一來中國就惹火了兩廣總督盧坤。當時清政府有規定,外國商人貨物可以卸放在廣州,人必須住在澳門,如果想住在廣州的話,得申請官府發的出入證,持證才能入住廣州指定區域。

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官員不會直接和外國商人打交道,有什麼事情必須依靠十三行從中傳遞。清政府仍然保持著天朝上國的體面,把各國商人視為蠻夷。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誰知道,律勞卑沒把清朝的規矩放心上,沒拿到出入證便直接住進廣州,還越過了十三行,自己派人直接去向兩廣總督盧坤遞交自己的委任函。

這個“函”在盧坤看來也不合規矩,平級才用“函”,英國人對天朝上國必須用“稟”帖。這個律勞卑完全沒了個尊卑禮數,不罰他已經是天朝開恩了,還想平等交往?做夢去吧。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結果,律勞卑派去的人在盧坤那裡吃了個閉門羹,灰頭土臉地回來了,人都沒見著。律勞卑也不幹,他覺得自己代表的是大英帝國,與中國官員是平等的,怎麼住在哪裡不能自己決定,還不允許直接見面溝通,這算個什麼道理。

十三行的老闆找律勞卑協商,可他就是不肯服軟。盧坤終於火了,下令停止與英國的一切貿易並封鎖整個英國商館,讓所有華人全部從英國商館中撤出。

律勞卑只能先灰溜溜地退回到澳門。可他咽不下這口氣,很快率領3艘英國軍艦重新來到廣州海面,向清政府宣戰,並炮擊了虎門炮臺,深入珠江口。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盧坤下令廣州水師迎戰,將十幾艘大船沉於珠江河底,又調集了68只戰船封鎖了珠江口,困住了入侵的英國軍艦。雙方還發生了小規模的火拼,各有損失。

不過眼看中國的戰船越來越多,律勞卑只有三艘小型軍艦,又無法調動更多的軍艦來增援,只好低下頭認輸,懇求盧坤原諒,這才得以脫身。雙方的軍事衝突終於告一段落。

英國方面認為律勞卑私自宣戰,不能代表英國,因此沒有將此事擴大。而律勞卑氣火攻心,得了重病,沒過多久就在澳門去世了。這時,距他來到中國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1834年,英國外交官向大清宣戰,進攻廣州,理由卻不是為了鴉片

然而這次律勞卑事件,規模雖然不大,卻給雙方帶來了很深的影響。對於英國人來說,商人們將滿清官員的傲慢無禮,帶回英國大肆宣揚,引起了很多英國官員對中國的反感,當時就有英國商人聯名上書要求派軍隊教訓清政府。

而滿清方面,軍事上取得小勝,覺得英國炮艦也不過如此,完全不必理會英國商人的要求。所以,當林則徐開始禁菸時,大家都認為英國人拿大清是無可奈何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律勞卑事件是六年後鴉片戰爭的一次預演,英國人瞭解到滿清的軍事實力,而清朝仍然兩眼一抹黑,造成了將來戰爭中的被動挨打,國門洞開。順便說一句,最早提議佔領香港的,也是這位律勞卑。

【參考文獻:《國家人文歷史》、《律勞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