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時名將眾多,為何僅僅14年後就無人與項羽匹敵?

有人看了不同歷史劇後產生疑問: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時有王翦、王賁、李信、內史騰、桓齮、尉繚子、蒙恬、蒙武等眾多名將,為何到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時,卻一個都沒有出來力挽狂瀾呢,而只是派出了章邯這樣的“小角色”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個問題。

秦滅六國時名將眾多,為何僅僅14年後就無人與項羽匹敵?

其實,上面講到的這幾位大秦名將,到了秦末大起義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已經去世了。而且這裡還必須要糾正一個誤解:那就是章邯絕非等閒之輩,如果秦王朝內部沒有發生變故,章邯極有可能會消滅掉所有的起義軍。

由於歷史中記載並不詳盡,很多隻是一筆帶過,我們只能透過正史中前後記載的事件和人物變遷,來推斷一下前面提到的幾個大秦開國名將的結局。

秦滅六國時名將眾多,為何僅僅14年後就無人與項羽匹敵?

首先,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滅趙和滅楚就是王翦指揮的。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在滅楚之戰前,王翦就是一個年紀很大的老者了,在滅亡了趙國之後已經打算退休養老了,是在秦始皇的堅持下王翦才出山的。因此,秦王朝建立後不久,王翦老將軍大概就已經歸天了。

王賁是王翦的兒子,作為將門虎子,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是非常強大的,相繼指揮了滅魏、滅齊之戰,掃滅了燕、趙兩國的殘餘勢力。王賁最後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記錄上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被封為列侯通武侯的王賁和眾大臣一同隨秦始皇東巡。到了秦二世胡亥即位之時,王賁應該已經去世了,否則也不可能讓其子王離指揮秦王朝的長城軍團。也有可能在蒙恬北擊匈奴之時(公元前215年),王賁就已經去世了。

李信則是在第一次伐楚之戰中被打得大敗而歸,雖然之後參加了滅齊之戰,但總的來說他已經不大受秦始皇重用了。到了秦末大起義之時,李信即便是還活著,也輪不到他指揮軍隊。

內史騰、桓齮、尉繚子都是史書上一筆帶過的人物,在秦王朝建立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其中的桓齮還是一個敗軍之將,早在公元前233年就因一次在攻趙之戰中吃了個敗仗而消失,也有學者認為他就是樊於期。內史騰則是一個韓國的叛徒,談不上有什麼軍事才能,即便是活著,秦王朝也不會重用這種人。

秦滅六國時名將眾多,為何僅僅14年後就無人與項羽匹敵?

尉繚子雖然曾貴為秦國的太尉,深受秦始皇賞識,但是尉繚子早就認識到秦始皇絕非善類,認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在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尉繚子很大可能就已經退隱了。

而說到蒙武和蒙恬父子,蒙恬之父蒙武應該早已離世,而蒙恬則因趙高、李斯弄權,被勒令自殺,這在正史中是有記載的。原本由蒙恬指揮的長城軍團最後改為由王離指揮,參加平叛作戰。

雖然前面幾位將領在歷史上都輝赫有名,但我們也不能說章邯就是“不入流的小角色”。章邯的軍事能力可以用幾句《史記》的原文來概括:“(章邯)擊破周章軍而走,殺章曹陽”“(章邯)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北擊趙王歇於鉅鹿”。事實上在章邯的帶領下,秦軍在鉅鹿之戰前所向無敵、無人能擋,而在鉅鹿之戰翻車,只能說是兩強相爭,而項羽更勝一籌。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