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引子】:

《洛陽之戰》

通韻/林旭生

民軍打洛陽,

城固若金湯。

堡壘由中潰,

時局造闖王。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正文】:

明代,崇禎十一年始(1638年至1641年),河南多災多難。

先是連年大旱,後經地震、蝗災後,洛陽地區糧食漲至五千錢一斗,饑民餓死者無數,甚至發生人相殘食的慘劇,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養精蓄銳、蟄伏數年的李自成,見河南大亂,覺得復仇時機已到,遂出動數萬農民軍(以下簡稱“義軍”),由陝西商洛出發,沿洛河浩浩蕩蕩而下,揮師河南。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據史料記載:早在崇禎八年(1635年)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率數萬農民軍(義軍),從陝西進犯河南,先後攻克偃師、鞏縣、嵩縣、臨汝等,後全力攻打洛陽城。因洛陽城池堅固,難以攻克,城中軍民上下同心守城,連戰數日,後明軍大部隊趕到。高迎祥、李自成部急忙退逃,明軍一路追殺、圍剿,高迎祥在陝西被抓獲並殺死示眾,李自成殘部逃入陝西商洛地區。

一、外圍

闖王李自成,對抗明廷13年的作戰經歷,使得所部義軍將領的戰鬥素養趨於成熟、老練,並開始招賢納士,重用河南盧氏舉人牛金星為軍師,實施其“

行仁義、收人心

”的撫民策略和“

據河洛,取天下

”的軍事戰略。“據河洛”,自然是要佔領洛陽地區作為大本營,而河南省的河南府(洛陽城)正是義軍東出的第一個攔路虎(要塞)。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崇禎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二十日,李自成部義軍一舉攻下河南府宜陽縣,殺死知縣唐啟奏;三天後,又攻克永寧縣(今洛陽市洛寧縣),誅殺萬安王(包含王府家屬)、知縣武大烈等三百餘口官吏和大地主。後,迅速揮師攻克洛陽周圍其他各縣,兵鋒直逼洛陽城。

飛報傳到洛陽城,福王朱常洵、前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河南巡撫李風仙、河南總兵王紹禹等人緊急協商,立即上奏朝廷,請求火速支援河南。

因兵部尚書楊嗣昌正率明軍與湖北的義軍張獻忠部糾纏,暫無兵力支援河南。崇禎旨令河南參政王胤昌、河南總兵王紹禹加強守備,等待援軍。福王和呂維祺下令,全城動員,全民皆兵,不分男女,參加保衛洛陽戰事。

洛陽城池,原由明洪武六年(1373年)的河南衛使陸齡大將軍修建。原來周圍八里三百四十五步的城牆改築成了大青磚護砌的磚牆,高四丈,築四大城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並建闕樓,周築月樓。為抗來敵,又築三十九座抗敵臺及城池四角角樓。加固後,城牆形勢險要,堅固壯觀。又在城外開挖城溝,溝深五丈,寬三丈,引入廛水。洛陽城池堅固,易守難攻。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二、守城

清代貢生、洛陽縣大廟房管事李安邦,根據其祖上所述,對李自成攻打洛陽有詳盡的記述:

崇禎十四年(1641年)農曆正月開始,洛陽城中百姓亂作一團,各種傳聞紛紛,有錢人家找尋逃路,各縣上萬難民和有錢大戶逃入洛陽城中,附近地方武裝也退守城內。城中寺院、廟觀都住滿難民,官府和大商戶搭起粥棚救濟。官軍壓著幾百名監獄犯人,開始從洛河灘拉石頭往城中運,城牆內四周,堆滿了大青石。城中街道上巡遊的練勇多了起來。

正月初五,官府告示,城中所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女都要參加護城,說是保家衛城。男的上城牆,女的參加做飯,如有不從者,就地正法。

正月初七,河南府兵部和縣兵房,召集城中各里、甲長在城牆上劃分防守具體位置。四大城門開始關閉。東門由副將劉見義鎮守。西門由參政王胤昌鎮守。南門由副將羅泰鎮守。北門由總兵王紹禹鎮守。城牆上架起了紅衣大炮和各種土炮,由官兵和各縣逃入城中的地方武裝守衛。各里、甲參加護城的男子和難民中的男子,開始參加護城戰事演練。官府開啟縣庫,婦女們開始在大街上搭棚、壘灶、磨面、摘菜。人們都忙碌著,為了保家衛城,百姓的熱情都很高。

正月初八、初九,人們開始往城上轉運大青石頭、磚塊、滾木等戰事用物。

正月初十,駐七里河兵營的幾百守軍,因撤退不及,被義軍包圍在兵營中。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正月初十近午時,李自成義軍,突然將洛陽城團團圍住,在城外搭起層層大帳,圍而不攻,查探城防,入夜點起堆堆篝火。城外火光沖天,紅彤彤照亮夜空,不斷有人向城中喊話,而城中靜的嚇人。此夜,城牆上巡邏的官軍不停巡查著。

據傳此夜,福王朱常洵夜訪延福宮。進香、上供、跪拜玉皇,祈求保佑洛陽度過此劫,長跪不起,口中唸叨不停。後被道長請入客堂,福王獻上重金,並請道長指破敵之法,道長送了十二個字:“

先安撫、出重金、用壯士、棄洛城

”。

第二天,福王在宮中,大擺宴席,宴請駐洛守軍將校,承諾,“如守住洛陽城池,送白銀百萬,並上奏朝廷,保各位加官進爵“。大餅畫完後,總兵馬上組織敢死隊,出城襲擊李自成義軍。敢死隊員每人重獎白銀一百兩,是犯人的還可釋放去刑。

正月十二開始,300多人的敢死隊,連續在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出擊,全部是亡命之徒,多為監獄重刑犯人,殺出城後,義軍連連敗退。

正月十六上午,敢死隊殺出北門,被埋伏在城外的數千義軍精銳部隊團團圍住後,全部戰死。下午,義軍開始從城池四周攻城,大炮猛轟,飛箭像蝗蟲一樣射向城中。義軍用長圓木強行架橋,抬雲梯往城牆上架強攻。城牆上大炮、青石、飛箭、火把進行還擊。傍晚時分,義軍鳴金收兵。義軍傷亡很大,城中傷亡很小。官府慰勞守城人員,晚飯是豬肉燉粉條,大白蒸饃。此夜洛陽城,在勝利喜悅中度過。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三、轉折

初次守城勝利後,副將劉見義、羅泰和一些將校在東門樓上,協商趁義軍攻城銳氣受挫,而藉機救援”七里河兵營被圍的官兵“之事。他倆決定從東門、南門各抽五百守軍,隱瞞上級、私自行動。

在此之前,從初十開始,劉、羅二人幾乎天天向上級求援“解救七里河的官兵”,但河南總兵王紹禹一直按兵不動,不敢救援,並用各種理由拒絕,急得二人直罵王紹禹無情無義。因七里河守軍中,大部分是劉、羅部屬,不少軍官還是拜八兄弟,二將不忍見死不救。

正月十六日晚,三更後,劉見義、羅泰二人私自率部救援七里河守軍。開啟東門,衝出城後,迂迴洛河向西衝去,天亮時與七里河守軍會合。因突發夜襲事件,義軍亂了陣腳,李自成急調萬餘義軍,層層將明軍包圍,明軍無奈退回軍營。義軍用大炮猛轟軍營,營內死傷殘重。

正月十七日下午,七里河軍營內升白旗,宣佈投降。李自成立即將劉見義、羅泰等降將請到周公廟大營中,設宴壓驚。劉、羅二人的投降,極大地震撼了洛陽城,王紹禹急調孟津、新安兩縣的地方武裝嚴守東門、南門。東門由知府亢孟檜鎮守,南門由巡撫李風仙鎮守。

正月十八日中午,李自成開始對洛陽城全面進攻。先用大炮、飛石,後用弓箭,無數義軍開始強行架橋,抬著雲梯攻城。城中守衛剛吃過飯,在城牆下躲過炮火後,立即上城反擊。戰事不間斷進行到傍晚,義軍也沒攻上一人。連夜官府下令,拆除被義軍大炮炸燬的城內民房,將石頭、磚塊、木頭運上城頭,為第二天戰事作準備。

正月十九日,從早上開始激戰到傍晚。東門樓、西門樓、南門樓和月樓全被炮火炸燬。城牆被炸得遍體鱗傷,城內的民居被飛彈炸燬多數,城裡城外濃煙沖天,洛陽上空死氣沉沉。官府向守城軍民宣佈,援軍快到了,讓大家再堅持一下,一定會戰勝李匪(官府對農民軍的稱謂)。

據當時參加護城的察院街郭老三後來講:

“百姓護城,主要是為保護自己的家業,免受土匪侵害(當時,人們都把義軍稱為土匪)。參加護城的百姓,每天能吃飽飯,義軍攻城時,先躲在城垛下防飛箭。義軍開始架梯時,就一個勁往下砸石頭,義軍就很難攻上城。對守城軍民來說,最害怕的是義軍大炮”。

經過幾天戰事,義軍已明白洛陽城地形和守城情況,城東有廛河和護城河,不利於大部隊進攻。城西護城河太深、太寬不利架橋,傷亡太大。城南,城池太高,護城河又寬,進攻困難。

正月二十日上午,義軍改變策略,集中所有炮火猛轟城北城牆,卻放棄北大門進攻,強行在北護城河上架設幾十座木橋,無數義軍抬著雲梯拼命往上衝。中午北門告急,總兵王紹禹急調東門、西門、南門民團、練勇支援北門。並調來大炮,人傳人的往城上運石塊、木頭等物。將傷員轉運下城,城中所有大夫到北門內大街上救治傷員,形勢十分緊張,幾天戰事,人們打紅了眼,寧死反擊,場面慘烈,傍晚義軍才停止進攻。雙方傷亡很大,但義軍也沒攻進一兵一卒。傍晚,朱由崧、知府、巡撫、總兵等官吏都到城北,安撫守城人員,並送來大量慰勞品,酒、肉、衣服、帽子等。入夜後,守城的人們在城牆下,燃起堆堆篝火取暖。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四、城破

據清代李安邦記述:

正月二十日夜裡二更時分,忽聽城外有人喊話,“城中的父老鄉親們,我是劉見義,城中官兵和百姓不要再為腐敗的明朝賣命,隨闖王,不納糧,有田種,不要再聽王紹禹指揮,此人無情無意,不要再相信他,快開城門,投奔闖王吧”。城中無一聲響,劉見義、羅泰等一直喊到三更。北門裡,有百餘名總兵王紹禹的親兵在此駐守。過去是劉見義的部屬,後成為河南總兵的衛兵。平時,王總兵不關心手下,剋扣軍餉,打罵親兵。此次,對七里河弟兄們見死不救,本來心都不平,又聽劉見義喊話。大夥一商議,“反了”。先上北城殺死值守人員,綁縛參政王胤昌,王本守西門,因北門戰事緊,特來督戰,結果被抓。親兵下城,先讓在城下烤火的守城百姓快逃命,告百姓親兵反了。後放火燒了北門(安喜門)城樓。在城上,向外高喊:“劉見義大哥,我們反了,歡迎闖王入城。”並開啟北城大門和月城大門,劉見義帶領義軍進入城內,義軍在叛軍帶領下直殺各個衙門,一時城中殺聲一片,大火連營。

當時在巡撫衙門當過差的董風歧,其後人講:

當夜,河南巡撫李風仙在巡撫駐地(察院)會客廳,召集前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河南總兵王紹禹、福王之子朱由崧、洛陽知縣及逃入洛陽城的各縣縣官及大地主等人。共商戰事和城防之事,都對洛陽城戰事充滿信心,一直到三更。忽聽察院守軍來報,北大門城樓起大火了。總兵、巡撫和朱由崧急忙告退前往檢視。行至望京門,得知親兵譁變,義軍已進城,李風仙讓朱由崧快通知福王。總兵和巡撫在幾名護衛幫助下,換便裝趁亂從東門逃出城。河南知府亢孟檜後到東門巡查,走到鼓樓,聽說李自成已入城,就和十幾名官吏躲進玉虛觀老君洞中,第二天上午被抓獲。

(從正月十六開始,福王朱常詢就讓家人早早出府躲避,內宮只留下幾個男丁,而福王一直住在府東北延福宮中。當夜,朱由崧慌忙來報,李自成已進城了,便急忙在道士幫助下,從延福宮後下水道逃出洛陽城。因福王太胖,連拉帶拽才上了護城河沿,就走不動了,福王讓朱由崧先行逃命,自己在道士幫助下,躲進了為其母建造的迎恩寺中,迎恩寺主持法廣和尚,將福王藏於大雄殿佛像下秘洞。)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五、清算

正月二十日,李自成義軍入城後,城中百姓都躲在家中,義軍在叛軍帶領下,直奔各個衙門,見明軍就殺,不留活口。衙門守衛拼死抗擊,全部戰死。後義軍進入衙門,亂搶財物後,放火燒燬河南府署及各個附署衙門。福王府四個門樓,西華門、東華門、正華門、望京門上的守軍拼死反抗,後被義軍調來大炮後,上午時分,福王府各門樓及其守軍全部灰飛煙滅。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現在洛邑古城內的文峰塔,為清代重建。宋代所建的古塔,毀於李自成軍的炮火)

中午,開始全城搜查福王朱常洵下落。發現原鼓樓守軍躲在妥靈宮,百餘名義軍將其活捉並殺死。還發現文峰塔上還有駐守明軍,拒不投降,進行反抗。義軍以為福王躲在其中,就調來五門大炮,連續炮轟。傍晚,這座幾百年歷史的古塔轟然倒地。義軍正在廢墟中查詢福王屍首時,傳過來了福王已被抓獲的訊息。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義軍在察院中,活捉兵部尚書呂維琪、孟津縣大地主孫挺生、新安縣大地主王朝山、嵩縣大地主王翼明等。作為軍人的呂維祺,在義軍前臨危不懼,而幾個大地主卻都嚇傻了。在玉虛觀老君洞中,活捉河南知府亢孟檜等幾十名官吏,所有被抓獲官員被綁在馬車上游街示眾。後全部被壓往李自成大營周公廟西院,當時周公廟西院地下坐滿了被抓的洛陽城官吏和有錢大戶,有三百餘名男女老少。

據李安邦記述,聽金古寺僧人法宏(原迎恩寺知客)講:

正月二十一日,迎恩寺一小沙彌,因常違寺規受體罰,記恨主恃和尚。前夜在寺中值守時,發現福王進寺,故而向義軍告發福王下落。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帶領近千人,迅速將寺院團團圍住,砸開山門,將僧人全部抓到大雄殿前,審問主持法廣和尚,讓其交出福王。法廣和尚拒不承認,劉宗敏就讓手下,殺死五名僧人,並告訴法廣和尚,問一次不說就殺五人,最後放火燒燬寺院。僧人們嚇的直哭,老主持法廣和尚在無奈情況下,說出福王就躲在大殿佛像下密洞中。義軍一湧而上,在秘室中抓出福王。一頓暴打後,綁在牛車上,一路示眾,壓往周公廟後被斬(民間所述“福王被洗剝後與鹿同煮而烹的福祿宴”傳聞,多為誤傳)。當晚,法廣老和尚撞死在大雄殿中,告密的沙彌後來參加了義軍。第二天早課時,僧人們才發現屍體。後將法廣和尚埋葬在寺後花園。

正月二十一日。上午,義軍正忙著圍剿明軍。一些難民和城中痦賴,趁亂瘋狂搶砸城中商戶和大戶,焚燒房屋,街上成了難民天堂。原察院街張家,因反抗亂民來搶,全家十幾口被殺。中午,李自成才下令,嚴禁一切打砸搶,擾亂城民生活者“格殺勿論”。城中義軍開始巡邏,維持秩序,安撫百姓。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李自成攻打洛陽城,將指揮大營設在城西四里遠的周公廟中。周公廟始建於隋末。以紀念週公營建洛邑之功,歷代修築,香火不斷。原有欞星門、戟門、元聖殿、定鼎堂、會忠祠、制禮堂等。李自成將定鼎堂周公等塑像拆除,變議事大堂。會忠祠後小院為寢室在此住半月有餘。

正月二十二日上午,義軍在周公廟前,召開慶祝“攻克洛陽”大會。宣佈福王朱常洵,前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參正王胤昌及洛陽各屬縣的大地主“孟津孫挺生、新安王朝山、嵩縣王翼明”等人罪行。一次將河南府(洛陽)近四百名官吏和大地主處死。當時周公廟外血流成溪,屍首扔入周公廟大門西的大坑中。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福王的屍首,幾天後,被府前大街的原王府下人(王姓、張姓人家),悄悄埋葬在周公廟北一亂墳崗中。崇禎十六年正月,崇禎帝下旨厚葬其親叔叔福王於孟津縣麻屯鄉。後來王姓和張姓家人,全被福王之子朱由崧帶往南京。(清兵入關的1644年“一路死屍”,五月,朱由菘被馬士英、阮大鋮等人在南京擁立為皇帝,史稱南明弘光帝。兩年後,朱由崧被俘,殺害於北京菜市口)

福王被殺,崇禎皇帝大怒,下旨處死河南總兵王紹禹,逮捕河南巡撫李風仙,負責追剿李自成的兵部尚書暨總指揮楊嗣昌,畏罪自殺。李自成攻打洛陽城,城中軍民死傷萬餘。生靈塗炭,城池俱焚,洛陽城經此劫難,李自成義軍也死傷數千。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小結】:

洛陽城破,中原震驚,京師震驚。

正月二十二日中午,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在周公廟欞星門前,向數萬民眾宣佈:李自成為“奉天倡義大元帥”,將帶義軍向省城開封、京師北京進發。並告示民眾:隨闖王、不納糧、有田種。隨即開啟福王府庫,向難民發糧賑災。

據《豫變紀略》記載:遠近饑民,荷旗而往,應者如水,日夜不決。

攻下洛陽後的短短一個月餘,李自成部義軍,在河南竟由3萬餘精銳發展成了百萬之眾。自此,闖王部義軍,所過無堅城、所遇無勁敵、諸將望風逃。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李自成在“洛陽之戰”的勝利,加上政治上實施“免糧、安民”的措施,並大力開展瓦解敵人的宣傳工作後,形成了官府所稱的“民皆附賊而不附兵”的局面。李自成的軍事策略也從勢力弱小時的游擊戰,轉換到了軍力大增時的大兵團運動戰。從攻佔洛陽後,義軍開始主動出擊,風捲殘雲般開始席捲明軍的戰略要塞。

洛陽失守後,義軍東出虎牢關後,在一馬平川的豫東、豫南、豫中、豫北平原,如入無軍之境,省城開封府岌岌可危。而洛陽之戰,也使李自成從中吸取了進攻大城市的作戰經驗“圍點打援”,“三戰開封”不如說成是“三圍開封”,在包圍開封的期間,先後殲滅來援的各支明軍主力,殺汪喬年、孫傳庭,敗左良玉的十萬大軍。

被圍無奈的明軍,自掘黃河“以水代兵”後反受其害,致使開封城牆浸泡坍塌,淹死軍民難以統計。開封失守,周王府及開封府署官員提前駕舟遁去,城內城外死傷慘重(黃河決堤後,除少部分義軍被淹死外,大明軍民被直接淹死者眾多到難以統計,開封城以下700裡盡成汪洋,20年後重新在舊址上建城前,有人從開封向東南行走六天,但見荒草遍野、狼獸成群,途中未見一個活人)。

“得中原者得天下”,李自成拿盡了逐鹿中原的優勢後,也預示著明朝從此開始走向滅亡。

據河洛,取天下-李自成的“洛陽之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