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在如今社交媒體急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經常可以見到某個漂亮姐妹或帥氣小夥因為精緻的穿搭而頻上熱搜,這些時尚達人們也不斷引領著下一個季度的流行。

如果我們回到唐代,那些英俊瀟灑的小夥和漂亮大方的姑娘如何穿衣打扮呢?而《長安十二時辰》中眾多人物的精緻穿搭有講究麼?別急,今天就讓我們來跟著這些來自唐朝的時尚icon學習如何穿搭吧。

01

唐代職官制度

在說男孩子們的服裝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唐代職官制度,不要小瞧這一步,這可跟男孩子們可以選擇的服裝顏色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一時期的唐朝國家一統,民族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時,封建統治形成了一套完備的職官制度。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唐代中央政權的主要機構“三省六部”,大體上沿襲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只是一種地位很高(正一品)的虛銜,一般無無實際執掌,不常設。“三省六部”才是實權機構。

1

中書省

中書省是

決策機構

。置中書令二人,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書省為西臺,中書令稱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書省為鳳閣,中書令稱內史。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稱紫微令。後復舊稱。中書令為一省之首官。

省內的意見經中書令、侍郎彙集後,再交付中書舍人,然後根據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這個專門負責執筆草詔的舍人稱為“知制誥”,其餘舍人也要分別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選擇一個資格最老的,稱為“閣老”,負責處理本省雜事。舍人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並輔佐宰相判案。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2

門下省

門下省是

審議機構

。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置侍中二人為省長,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門下省為東臺,侍中稱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稱納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門下省為鸞臺。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稱黃門省,侍中稱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左相。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3

尚書省

尚書省是

執行機構

。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稱東臺,廢尚書令,改尚書為太常伯,侍郎為少常伯,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稱文昌臺,不久再改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稱為都臺,長安三年(公元703年)稱為中颱。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4

六部職責

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六部尚書分掌全國政務,從隋朝以來即成定型。每部設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簡單來說,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戶部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三省六部制是強化中央集權的產物。決策、議政、行政分屬三省,總於皇帝,適應了專制君主強化獨裁統治的需要。同時也有集思廣益、出令審慎,提高行政效率的進步作用。

除三省六部外,中央司法、行政等部門,還有御史臺、大理、宗正、太僕等九寺,國學、少府、將作、軍器等五監。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02

俊朗潮男的穿搭指南

隋唐時期,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等級設定共有九個不同品級,並以法律的形式作了規定。而隨著官員品級的制度化,不同品級的官員在服裝顏色、禮儀等方面的規定也相應制度化。隋唐時期的服裝分為

祭服

朝服

公服

常服

四個部分,並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官員服飾制度體系,單就男裝來說,服飾相對女裝較為單一,但服色卻被賦予很多講究。

1

袍服

袍服是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願意穿的一種衣服,也是《長安十二時辰》中大部分角色所穿的服飾。這種服裝創始於北周時期,是一種

圓領

右衽,領、

袖及襟處有緣邊的服飾

,深受北方民族服飾的影響,後在袍服下部施一道橫襴,名叫

襴衫

。文官衣長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寬窄之分。襴衫因緊身而狹,需缺胯開衩或穿大口褲以便行動。

缺胯袍衫

就是在袍、衫下開衩,為士人、庶民等勞動者所服。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章懷太子墓壁畫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根據

《唐音癸籤》

的記載:“唐百官服色,視階官之品”。貞觀四年(630年)和上元元年(674年)兩次下詔頒佈服色並佩飾的規定,第二次更為詳細,即:“文武三品以上服

,金玉帶十三銙;四品服

深緋

,金帶十一銙;五品服

淺緋

,金帶十銙;六品服

深綠

,銀帶九銙;七品服

淺綠

,銀帶九銙;八品服

深青

,鍮(tōu)石帶九銙;九品服

淺青

,鍮石帶九銙;庶人服黃,銅鐵帶七銙”。【小編溫馨提示:此處顏色僅做示意,可能與文物存在色差】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每次提到“何監”、“右相”就會有一片紫色彈幕飄過

我們觀眾的彈幕用色也很有水準呀!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作為三品大員的何監服紫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釉陶男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細心的你也許已經發現,袍服是沒有口袋的,如果想攜帶一些隨身用品可怎麼辦呢?這時腰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腰帶上可以鑲綴帶銙以做裝飾,有的帶銙上還可穿孔或附環,或者懸掛小的蹀(dié)躞(xiè)帶,一些日用品就可以方便的掛在腰帶上。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就像這樣

(還是唐朝的好看啊)

而根據官員品級不同,腰帶上鑲綴的帶銙材質也有不同,就像前文中寫的那樣。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仔細看 何監的腰帶裝飾為金玉質地

大家還記得葛老口中的何家村嗎?“世上最美的東西”,這批消失的大唐遺寶(詳情)可不僅僅只有精美絕倫的金銀器哦,還有溫潤華美的玉器、瑪瑙……

陝西曆史博物館大唐遺寶展廳就展示了十幅玉帶銙,由帶扣、帶跨、帶鞓和鉈尾組成。帶扣和鉈尾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皮帶扣和皮帶尾部的裝飾,鞓是指皮質的腰帶。帶銙也稱為帶板,鑲綴在鞓上,形狀有方形、半圓形等。

唐朝輿服制度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使用13銙以上的金玉腰帶

,所以大家可以展開自己的腦洞,何家村窖藏主人收集了這麼多幅玉帶,我們便可想象他的身份在當時的尊貴程度。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大唐遺寶 玉帶銙

2

幞頭

除了圓領袍服之外,唐朝男子出鏡率最高、最百搭的一件時尚單品就是——幞(fú)頭。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長安的男子都會頭戴幞頭,這也成為了劇中追擊狼衛的重要線索。

小編的碎碎念:為什麼張小敬不戴幞頭?因為在拜火教儀式那集不小心掉裝備了呀!

幞頭初期是以一幅羅帕裹在頭上,較為低矮,後在幞頭之下加巾子,以桐木、絲葛、藤草、皮革等製成,猶如一個假髮髻,以保證裹出固定的幞頭外形。中唐以後,逐漸形成定型帽子。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彩牽馬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幞頭名稱依其演變式樣而定,貞觀時頂上低平稱“

平頭小樣

”,高宗和武則天時加高頂部分並分成兩瓣,稱“

武家諸王樣

”,“

英王踣(bó)樣

”,玄宗時頂部圓大,俯向前額稱“

開元內樣

”,皆為柔軟紗羅,臨時纏裹。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左至右:英王踣樣 開元內樣 平頭小樣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幞頭的前後樣式

幞頭兩腳,初似帶子,自然垂下,至頸或過肩。後漸漸變短,彎曲朝上插入腦後結內,皆謂之軟腳幞頭。中唐以後的幞頭之腳,或圓或闊,猶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翹(就像知了的翅膀),中間似有絲絃,以令其有彈性,謂之硬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彩男裝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3

褲褶&裲襠

褲褶

是一種上衣下褲的服飾。《釋名》解釋褲為“紈也,兩股各跨別也”,以區別於兩腿穿在一處的裙或袍。褶,按《急就篇》記載:“褶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這種服飾最早應用在草原遊牧民族的生活中,後來對漢族服飾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釋名·釋衣服》稱,“

裲襠

,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記載:“今俗謂之背心,當背當心,亦兩當之義也”。在一些陶俑壁畫等文物中,裲襠的形式為無領無袖,像前後兩片,腋下與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一直沿用至今,叫馬甲、背心或者坎肩。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釉陶貼金文吏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穿戴整齊的唐朝小哥哥還是非常英武帥氣的!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03

百變潮女的穿搭指南

唐代開放繁榮,服飾多樣豐富、大膽新奇,也會湧現一批有創意的“時尚博主”,敢穿會穿引領時尚。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農曆三月三日這天是古代的上巳節,在這天,宮中貴婦都會身著華服、精心裝扮,在曲江遊春。這便是受到萬眾矚目的最新季的主流時裝釋出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別說漂亮自信的唐朝姑娘。她們的服飾華美秀麗、富於變化,更有你想象不到的大膽穿著。

1

襦裙

在南北朝時期,襦與裙已經成為婦女衣裝的兩大主要部件,到唐代發展成

帔(pèi)

三種構件,唐朝女性喜歡

上身穿短襦,下著長裙

,裙腰提的極高至腋下,以綢帶系扎。裙色多變,其中以石榴紅裙流行時間最長。襦的領口也常常富於變化,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等,盛唐時還常見袒領,著裝非常之大膽。唐代的女上衣一般比較短,衣身與袖子比較窄,顯得緊貼身體,俏麗多姿。

而且唐朝女子著裝大膽是有詩為證的:

逢鄰女

周濆

日高鄰女笑相逢

慢束羅裙半露胸

莫向秋池照綠水

參差羞殺白芙蓉

可見當時的女孩子自信大方,優雅美麗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那樣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時代裡,女孩子們從來不吝嗇展示自己的美麗。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永泰公主墓壁畫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2

帔帛

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各國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唐人也會在傳統服飾中加入各種外來元素。這種創新,如同現在的各大品牌聯名。

帔帛是唐代服裝中新出現的成分。在隋代以前的中原服裝資料中還是很少見到這種服飾,但它也不是我國境內各少數民族的服裝樣式。

有學者指出,與中國當時相鄰的各國民族服裝中,只有

波斯

波斯附近的一些小國

使用帔帛。在歐美以及伊朗等地博物館中收藏的薩珊波斯金銀器圖案中可以看到披著帔帛的波斯女子形象;或者這種風俗來自更遙遠的

古代希臘、羅馬文明

;又或者帔帛是伴隨著

佛教東漸

而進入中原的。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綵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綵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3

半臂

半臂類似於今天的短袖,因其袖子長度在裲襠與衣衫之間,故稱其半臂。在唐朝姑娘的衣櫥中也少不了一件這樣的時尚單品。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彩梳妝女坐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胡服女騎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4

胡服

唐朝女性大膽追求時髦,興起穿胡服的熱潮,胡服的流行給華夏衣冠帶來了全新的面貌。這時的胡服主要是

翻領

對襟

窄袖的直筒長袍

,或者

圓領的窄袖長衫

,下身穿

長褲

足蹬靴鞋

腰束革帶

。腰帶上還可以掛佩刀、礪石、針筒、火石袋等日用工具,這種穿著也受到了遊牧民族服飾文化的影響。胡服的裁剪式樣上沒有明顯的男女區別,相比之下,女裝的顏色、花飾會多一些。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房齡大長公主墓壁畫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5

女著男裝

“YSL”在1966年設計出第一套“吸菸裝”,大膽開創了女裝中性風。而“女扮男裝”卻是我們在大唐時期就已經玩轉的時尚呀!

“男女有別”,是傳統禮教的一個重要觀點。而唐朝妹子卻敢大膽的穿著男裝,這可以看作是女子地位有所提高,禮教的束縛有所減弱的結果,更是當時社會審美意識超前的體現。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隋唐時期,男女都可穿著

圓領袍服或翻領長袍

,男女的服裝式樣上沒有大的區別,如果這種裝束的女子再戴上幞頭,就與男子裝扮完全一樣了。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李爽墓壁畫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三彩男裝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6

帷帽

唐代以前的文物中,很少見到女子戴帽子的情況,而在唐代女性欣賞胡服、爭穿胡服的日子裡,女子戴帽子的現象很多。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胡服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在唐高宗時期,還流行一種只遮掩面部的

帷帽

。帷帽的主體是一種叫做席帽的涼帽,用竹篾、蘆葦等編織而成。它有一圈寬寬的帽簷,在帽簷外加綴上一圈薄薄的紗網,長度與脖頸相齊,這就成了帷帽。

帷帽+紗網

的組合在外出行走時防日曬、擋塵土、遮蔽風雨都是極佳的搭配。

大唐是主流時裝設計大咖們的聚集地,帷帽的設計可以說是兼具時尚性、美觀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最潮單品!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帷帽女騎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果然,還是女孩子們的衣服樣式更多一些~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最讓小編感到驚喜的是,大唐長安上元演唱會首席主唱許鶴子的豪華演出套裝,全套取自陝歷博雙環髻舞女俑哦~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萬人看演唱會現場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彩繪雙環髻女舞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04

精明將領的穿搭指南

軍事服裝在秦漢之際已經成熟,經魏晉南北朝連年戰火的熔鍊,至唐代更加完備。

比如鎧甲。

《唐六典》

這樣記載:“甲之制十有三,一日

明光甲

,二日

光要甲,

三日

細鱗甲

,四日

山文甲

,五日

烏錘甲

,六曰

白布甲

,七日

皂絹甲

,八日

布背甲

,九日

步兵甲

,十日

皮甲

,十有一

日木甲

,十有二日

鎖子甲

,十有三曰

馬甲

。”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歷史留存軍服形象來看,其中

明光甲

最具藝術特色。這種鎧甲在前胸乳部各安一個圓護,有些在腹部再加一個較大的圓護,甲片疊壓,光澤耀人,確實可以振軍威,鼓士氣。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武士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唐朝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受到了諸多因素影響。唐代絲織品產量、質量的不斷提升,絲織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唐代服飾的多姿多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各民族人民廣泛友好的交往,整個社會對各國文化採取兼收幷蓄的態度,在服飾上所呈現出來的景象,就是變幻出無數引領時代潮流的新穎服飾。

無論是男裝還是女裝,各種鮮豔的色彩交相輝映,織就了一派衣冠錦繡的大唐盛景。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五)——雲想衣裳

大唐的國際地位,使我們形成了真正引領國際時尚的“唐潮”和國潮!在當今人們追逐世界潮流文化的同時,更不能忘記去回顧歷史,學習傳統文化。讓歷史與潮流結合,讓經典在時尚中綻放!

禮儀之大稱之夏,章服之美謂之華

。今天的我們,除了去細細研究這些華麗多變的服飾,更要學習的是唐人的文化自信,博採眾長,為我們的新時代賦予一抹獨特絢麗的色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