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古代官員

休假制度是古代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時期,休假制度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節假日的差異性往往與統治者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文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代公務員的假期。

一、休假制度的濫觴

古代官僚士大夫的休假制度究竟起於何時?史料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可以確認的是,早在秦漢時期,我國的休假制度就已初具形態了。當時,官員們不僅享有“單位”授予的定期假,偶爾也可以申請私假。《史記·高祖本紀》中就記載過劉邦任亭長時,“常告歸之田”。這裡的“告歸”,就是請私假,主要有因病、因事兩種理由,一般病假和事假上司也不好駁回。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亭長劉邦

史學家們經常將西漢的“休沐”作為我國公假制度的濫觴。為什麼官員們請假休息,非要搭上個“沐浴”的名號呢?其實,漢代官員在供職期間一般是沒有固定住所的,他們需要“寄宿”在國家為其準備的院舍中,這樣有利於官員專心政務、恪守臣綱,但長期遠離家人的確不方便官員調整自己的作息、與親人交流。

國家提供的院落雖好,但畢竟沒自己家裡方便。因此,《漢律》就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官員每五日要有一日可以放假,“卸甲歸田”整飭形象、親近家庭,後待精神飽滿之際再重歸朝堂。這裡的休沐可以理解為休息、沐浴的意思,也是一種合理好聽的體面說法,其實也就是“小假期”的代名詞了。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漢代文武百官

古人十分重視一個人外表的體面,因為這種形象寓表著禮節。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就將“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作為潔淨的標準。因為古人無論男女均留象徵著文氣的長髮,盤發久了,不免出油出汗。帶著一身汗氣登臨朝堂,是對禮制和皇帝的不尊重。而洗頭其實是一道極為複雜的工序,有些大臣行動不便,甚至還需要僱傭丫鬟來幫他梳洗。

到東漢,休沐制度變得更加寬容。官員每五天就可以放假洗浴,並且回家拜訪親人。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在漢魏之際是與個人評判掛鉤的,假如有些官員在節假日敢主動“加班”討好領導而忽視親情,這人不僅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反而還要因不守孝道而被批評。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丫鬟們正在後院煮水

二、花樣翻新:越來越人性化的假期

魏晉時期出現了我國最早的“輪班”制度。曹植在《求通親親表》中發言:“群臣百僚,番休遞上,執政不廢於公朝,下情得展於私室。”也就是說,公職人員不必全副武裝般終日忙碌,只需輪班即可,若有私事,也可以透過申請“輪休”得以解決。不得不說,曹魏父子果真人傑,他們設計出來的一些制度總是充滿著人情味,以至於一經試用便大獲好評,並延用到了今天。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大文豪曹植的動漫形象

及至唐代,官方對休假制度又進行了不小的調整。其一,不屬於“休沐”例假的官方假期開始增多。在基本節日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元節、寒食節、中秋節等民俗節日,官員們可在節假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此外,皇帝、皇后及重要皇家紀念節日也隨之出現,如《唐會要》載:“開元十七年,(丞相)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這是為皇帝李隆基賀壽。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文武百官為皇帝祝壽的“千秋節”

其二,休假並不限制理由,“告歸”可以藉助各種不同的名頭。漢時以孝治天下,李唐時代則“以情繫天下”,這種情分就體現在皇帝對官員束縛的愈發鬆弛之上。除了原本常存的病假、事假和探親假外,唐代皇帝甚至還允許臣下以郊遊、婚姻、“得喜”、約會為名請假,這不能不令人驚歎!這樣靈活的請假制度甚至在今天都難以得見,怪不得說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王朝呢。

先別急著羨慕唐代士大夫,我們再來瞧一瞧大宋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驚喜吧。宋朝不愧為士大夫和文人的“天堂”!根據統計,宋代官員的假期數量在中國古代最多,假期娛樂的方式也最發達。宋代“國窮民富”以及“重文輕武”的氣候使得國民幸福感指數嗷嗷往上飈,有研究認為,宋朝人的幸福指數要比民國時期的國人更高。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宋代士大夫

為什麼這麼說呢?宋朝官員一年能享受到三分之一全無負擔的帶薪假期,各種名目的法定節假日全年共有54個,總放假時長近80天,再加上每旬一日的“旬節”,連續放假甚至達7天之長的“黃金週”等,你很難想象宋代公務員究竟有多爽!民間娛樂生活的豐富,催生了市井生活的繁榮。人們在休閒之餘,能拋卻工作時的壓力和負擔,這也是宋代文化繁榮昌盛的一大緣由。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宋代風氣比較寬容

三、元明清假期節日的消退和固定化

峰迴路轉,到了元明時期,公務員的假期便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果然“祖輩欠下的帳,都是要晚輩來還的”,這話一點沒錯。可能是大汗們習慣了在草原上馳騁,精力旺盛的他們似乎覺得休息是一種“頹廢的犯罪”,亦可能是因為草原民族的文化習俗不同於中原漢人,總之,元代除保留了宋時的“旬休”以外,基本將全年各類公共節假日從法定假日中除去了。

明代的假期是歷代最魔性的。前有太祖朱元璋以工作狂的標準要求臣子“勤為朝政”,後有20年不上朝的萬曆荒廢國事、折騰臣下。可以這麼說,明朝的官方假期大體上延續了元代的少假、削假的趨勢。不過,朱元璋可能也是寒假的首創者。《古今事物考》中這樣記載:“國朝正旦節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也就是說,當時的“寒假”一共長達18天,還算不錯。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一身戎裝的萬曆皇帝

清代的假期沿襲元明,基本形成了定製。為了籠絡漢人,清朝統治者對有功之人賜以“賞假”,並將“因公休假”視為一種官方恩准的特權。清代後期,西方傳教士為我國社會帶來了“禮拜日”的休假習慣,每七天休息一次是基督徒們的傳統,因為上帝也在創造天地後的第七日“完工休息”。這種極富西洋色彩的休假習慣被引入我國,並被納入官方傳統。

別抱怨996了,看看古人假期餘額,究竟讓人羨慕還是讓人肝顫?

文史君說

不同的朝代對休假有不同的規定,但總體而言,“節假日”的習慣和統治者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相關性。到了近代,商品經濟和僱傭制度開始出現,公務員的假期與老百姓的假期開始統一起來。於是,在西方通行的“禮拜日”休假辦法才被引入我國並沿用下來。除此之外,國家還保留了一大部分傳統節日的休假辦法,我們也能在節日的氛圍中體會古代中華民族的喜慶氣氛。按照現在的休假辦法,我們其實是處在前所未有的“休假巔峰”,一年動輒一百來天的假期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你還會抱怨工作壓力大嗎?

參考文獻

鍾敬文:《中國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林劍鳴:《中國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與婚姻家庭》,《學術月刊》1991年3月。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