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奪益州 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 劉備為何最終選擇了中策

鳳雛是一個古人的外號,真名對應的是三國著名謀士龐統。當年龐統在劉備麾下,曾經拜為軍師中郎將。其早年為劉備盡心盡責,為了幫助劉備打下江山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奪益州 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 劉備為何最終選擇了中策

想當年,劉備將荊州奪取了,而成為縣令的則是龐統。而當年魯肅則以一封書信告知劉備,說龐統此人非百里之將,而軍師諸葛亮也多次提及龐統這個人才。當時劉備比較好奇於此事,終於有機會見面了,沒想到兩人相談甚歡,此次會面以後,龐統被視為人才,劉備將其任命為治中從事,而關係之密切僅僅低於當時的紅人諸葛亮。

很多朋友認為,當年劉備的實力最差,非也。有一段時間,與曹操、孫權相比,劉備曾佔絕對優勢。當年曹操敗於著名的赤壁之戰,而此時的劉備還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那就是荊州。當年的劉備,按計劃行事,順利的話,則可以與孫權強強聯手,關係到位以後,就可以直接揮軍北上,按說興復漢室是機率很大的。為實現大業,劉備經過認真思考,決定透過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先與孫權結為親家,於是最終娶了孫權的妹妹為妻。

當時劉備的計劃就是先拿下益州。原因很簡單,益州里的劉璋實力不強,隊伍不大,對於劉備而言,攻佔它,此時正是好機會,也是自己命運逆轉的好時機。

為奪益州 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 劉備為何最終選擇了中策

劉璋正好有事求於劉備,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當時已經是軍師的龐統,針對這次出戰,給劉備準備了三個計策,分為上中下,讓主公進行選擇。遺憾的是,劉備沒有選擇上策,結果讓諸葛亮累得較慌。

當時龐統給出的上策是,派出一支隊伍,小路入手,然後進行包抄,最終與對方進行面對面的對戰。而中策則是以退逃之策,實則為假意之舉,此時對方的楊懷、高沛等人必來追趕,最後引入自己設定好的包圍圈,將其直接殺死。而下策,當然就是將白帝歸還,自己返回荊州再予以打算。

這三個計策,看似。但劉備仔細分析以後,發現均有缺點。比如說上策,如果執行的話,短時間內籌集不了這支精兵,可能因小失大。而對於中策,風險不低,如果誘敵不成功,則此事難成。當然,對於下策,劉備可是不肯的,既然來了,怎麼可能就此放棄到嘴邊的肉呢,放棄益州,等於白來一次。

為奪益州 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 劉備為何最終選擇了中策

針對這三個計策,劉備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中策。於他而言,選擇中策,一則有時間準備,二則勝利的機會更有把握。不過到了劉備真的選擇中策,龐統反而是不太放心的,對於龐統而言,他希望主公選擇上策,畢竟這是最好的計劃。

果然,中策一啟動,打草驚蛇了,劉備馬上處於被動狀態,不僅不能按計劃殺死楊懷等人,而且在此戰當中,龐統死了,死於落鳳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