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引言:

古今中外,人們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於是發明出了各種度量衡制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單位

”。其應,用在不同場景、不同事物上的時候,單位都會有所不同。

縱觀我國曆史,早在《周禮》之中就出現了非常標準的度量衡,也就是“

尺度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古書中經常用尺來作為計算身高的單位,比如《三國演義》中

關羽

就被形容為“

身長九尺

”。

那麼一尺究竟有多少?關羽的九尺身高,放在現在相當於多少呢?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一、不同時代的單位引發爭議

度量衡制度的出現就是人們為了方便日常生活生產需要,因此在最早的時候,選擇的參照標準就是人的身體特徵。比如遠古時期就記載了“

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為丈

”的測量方法,這也形成了最早的度量單位。

後來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成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因此也統一了各地紛雜的度量衡,後來歷代沿用下去,雖然過程中出現過一些修正,但基本單位沒有變。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進入近現代,隨著一些國際計量單位的普遍使用,我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這些歷史悠久的古代計量單位所代表的數值,對我國曆史、考古、文化研究領域依舊影響深遠,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雖然現在應用不廣泛,但在很多時候,大家都知道“

三尺一米

”這個換算概念。那麼我們在看史書的時候,想要估算一個歷史人物的身高,自然也會套用這個概念。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比如史書記載

鄒忌

有八尺身高,套用三尺一米的概念,他的身高就有2。66米,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無獨有偶,關公體長九尺,換算下來竟高達3米,這也肯定不對。

因此,古代的尺和我們現代的理解肯定存在出入。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二、新漢尺出現,撥雲見日

關於一尺究竟是多少,專家們也不停地討論和發表相關的見解,但立足點都建立在以現在的單位去衡量古時的單位,這就很難服眾了。真正讓問題撥雲見日的關鍵點,還出現在數次的考古工作中。在對古墓進行發掘的時候,專家們得以在陪葬品中研究出古代尺這一單位的演變過程。

專家們對各時期出土的相關文物鑑定分析後發現,早在商代的時候就有尺的概念,相當於現在的16。9公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較為混亂,雖然各諸侯國都有尺,但長度卻大相徑庭。《漢書》記載沿用秦代的度量制度並作了一些修改,同時參考貴縣漢代古墓出土用於測量的木尺,得出漢代一尺相當於23公分。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而滿城漢墓出土的金屬尺則表明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2公分。也就是說漢代的一尺數值雖然有變化,但總體比後世說的一尺要短一些。按照這個標準計算,關公的身高雖不到3米,但也有2米多,放在三國時代也算“

龐然大物

”了。

那這個數值準確嗎?

三、和今日相比,差距有多大

進入21世紀,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但要說身高超過2米的還是寥寥無幾。但在生產力有限人們生活質量不高的漢代,九尺、八尺的身高卻隨處可見,這怎麼解釋呢?比如古人口中常說的“

八尺男兒

”才算頂天立地,所謂八尺也要1米8多,放現在也是身材高大的代表,要說漢代這就是身高的普遍標準,還真的令人難以相信。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其實大家普遍認為生活水平高身高就會上升,反之身高就會降低,這種觀點忽略了生物進化論的解釋。通俗說物質水平的提升肯定會促使人長高,但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生產力並不理想,物資匱乏是常有的事情,惡劣的生存環境必定會改變人的外在形象。

也就是說,在古代社會,身高太有優勢反而不利於生存,古人不得已向著矮小的身材演變。此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得以擺脫這種束縛,屬於生物學的反向進化。因此今人和古人相比,身高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是符合生物進化理論的。

考古出土漢尺,還原關公真實身高,“身長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

結語:

其實作為非專業學者的普通人,我們對於歷史上的一些細節沒有必要過於執著,非要刨根問底。須知從秦漢的八尺男兒到大唐盛世的危樓高百尺,都寄予了古人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關公身長九尺不管具體是多高,他也都是我們民族鐵骨錚錚、忠義無雙的代表,而我們知道這些就足夠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