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姓一般吃什麼?一天有三餐嗎?

作為90後歷史和美食狂熱愛好者的小編終於等到這麼等到這麼一個讓

小編

最感興趣也最熱衷的話題了。

明朝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苦,所以很關心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問題。明朝實行移民墾荒和屯田政策,耕地數量達到七百八十多萬頃,這一水平甚至到了後世的“康乾盛世”都沒有被打破。而且明朝還大力引進經濟作物,番茄、地瓜、南瓜、蠶豆、土豆、玉米、辣椒、大蒜、棉花都開始實行全國推廣種植,再加上占城稻種的改良、農耕工具的改良——“龍尾車”取水、“攪車”紡棉等大大節省人力,甚至還出現“生態養殖法”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有了農業經濟基礎,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大大得到提升,那時候芝麻主要用來榨油了,豆子也不再當主食而用來做菜了,麵食開始成為北方的主要口糧,馬鈴薯、地瓜等蔬菜開始進入平常百姓的飯桌,家禽家畜成為人們肉食的主要來源。

明朝是一個關心吃喝也講究飲食的朝代,那時候已經產生了繁榮的市民經濟和市民文化,這種文化注重享樂,直接的體現就是出現淮揚官菜和民間江湖菜的出現。

因為朱元璋出身安徽鳳陽,開國將領中也多是來自淮揚,所以官場上流行的菜還是以淮揚風味為主,比如太祖燒香菇、長壽菜、徽州毛豆腐都帶有濃郁的淮揚菜特色。淮揚菜口味清鮮平和,鹹甜濃淡適中,南北皆宜。並且食材講究時令新鮮,原料與河鮮比重較大,“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烹飪技藝精細,注意刀工,強調本味,重視調湯,善用火候,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經典菜餚有“肉圓肥而不膩,青菜酥爛清口,蟹粉鮮香,肥嫩異常”的蟹粉獅子頭、“鹹鮮適宜,軟嫩清醇,入口即化”文思豆腐等。

明代普通老百姓也極重飲食,像山東秋白梨、文官果、羊肚菜,福建牛皮糖、福橘餅、紅腐乳,南京地慄團、桃門棗、山楂糖,蘇杭橄欖脯、雞豆子、花下藕,台州瓦楞乾等各地特產,全國流行。明代著名白話小說《金瓶梅》中提到的主食、菜餚、點心、乾鮮果品等達280多種,菜餚像什麼燉鴿子雛呀、燒滑鰍呀、水晶鵝呀、茶本樨餅呀,小吃像芋餅、肉餅、捲餅、夾沙團、臊子面呀,光是想想都口水直流。總之一句話,明朝的美食在文史記載中香氣四溢。明朝老百姓還是比較能吃、會吃、懂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