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說“恭喜發財”,要小心了!

拜年說“恭喜發財”,要小心了!

逢年過節,恭喜發財,這樣的祝福,都很熟悉。

但,還是要小心……

為什麼?

因為“恭喜發財”四個字蘊藏著“陷阱”,稍有不慎就會掉入。

第一,恭喜,應該是一種雙重要求。

一方面,對說話的人來說,要以恭敬和喜樂的心態去祝福他人。

比如,拜年說出“恭喜發財”時,你要問問自己,心態到底是恭恭敬敬,還是人云亦云、隨口說說呢?內心是充滿喜樂,還是強作歡顏、言不由衷呢?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你和對方說“恭喜發財”合適嗎?要知道,人各有志,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樣的祝福。

另一方面,對聽的話的人來說,則要注意提醒自己,要以恭敬和喜樂的心態獲得財富,倘若沒有恭敬,沒有敬畏,沒有喜樂,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只能在看到數字增長時享受些刺激,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請注意,中國人的祝福語,起初都寓意深刻,很講究“心誠”,但說著說著就變味了,現在,識字的人多了,大家要注意體會字詞的真正含義,體會聖賢經典的初心,而不能被“流行語”帶偏了。

第二,發財,現在的理解是“賺很多錢”,但究竟應該怎麼“發財”?

這時,我們很容易想到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解決了一個大問題,用現在的俗話來說,君子可以掙錢,可以有錢,甚至可以愛錢,但必須取之於正道,也就是說不能見錢眼開。倘若什麼錢都要,自然不是君子風範了。

當然,“財”的本義,不僅僅是“錢”,《說文解字》對其的解釋是“人所寶也”,即人們所珍視的,有價值的物品,就是“財”。

其實,“發財”出自於《大學》,對此說得更狠更直接的就是《大學》中的這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大意是,有仁德的人利用財富來完善自身修養,沒有仁德的人不顧丟棄生命去聚集財富。

拿這句話來看今天的社會現狀,也是極其“生動”,有人掙到錢了,積德行善;有人害人害己,以多掙些錢。到頭來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讀歷史,把時間拉長到一百年、幾百年就能發現,“以身發財”非常可悲,大多不會有好的結局。

但若只看幾年或幾十年,很難理解,畢竟太多人不講仁德,卻能賺得盆滿缽滿。或許,這就是《了凡四訓》一書的重要價值,它藉助鬼神來講明瞭這個道理,更能讓我們理解:人必須目光長遠!

寫到這,想到昨天和20多年的老同學聊起《論語》,談到對“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的理解時,他給了一種非常貼近現實的新穎解讀,即,將“利與命與仁”合併在一起思考,即孔子很少說到“利與命和仁的關係”。

他非常認真地說,這樣理解不大合理,我則說,先不考證合理性有多少,這種理解倒是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義,在現實中更是顯得“非常合理”。若是結合孔子一生的顛沛流離來看,這句話就更有深意了。

孔子不想說“利與命與仁”,因為孔子知道“利命仁”三者之間的關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不可終食之間違仁”,“仁者以財發身”,但,孔子還要堅持“知其不可而為之”,因為孔子“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即,不把謀求私利為利益,以立足道義、弘揚道義為利益。

這正是孔子的智慧和偉大!

好了,說了這麼多,再來看看“恭喜發財”,我們或許就能明白,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

在心懷恭敬和喜樂之心的基礎上,聚集財富。否則,失去了創造財富必備的恭敬,失去了道義帶來的喜樂,就很容易成了“不仁者以身發財”。

這樣的悲劇很多,歷史上有和珅,今天的新聞裡更是經常看到。很顯然,“以身發財”最終都是得不償失,不能成為自己的追求,自然就不能作為對他人的祝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順祝大家牛年開開心心,常回家看看,多盡孝,多陪伴孩子,多做些對他人有益的事情,至於錢財,最好是全都當作是順帶的結果!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若有不當或錯誤,請方家賜教,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