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低層次”的人爭論

作者:張涔汐

早兩天朋友給我發來一個段子,大概的內容是:

一個年薪30萬的朋友給你介紹一個生意,兩人一起創業,但是要投資幾萬塊錢,利潤在10萬,未來空間更大。

這時你跑回去問了一個月薪2500塊錢的朋友,問這件事兒能不能做。這個朋友還沒聽完,就急著下結論:肯定是騙人的。

後面總結了一句話:

如果你要請教朋友,一定要請教那些層次高認知高的人,月薪就2500,他能給你有質量的建議?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而已, 不能說暫時低薪資就沒有好的建議。

只是間接說明:

一個人的層次和認知決定了他的視野,決定了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

01

前兩天一位大姐向我訴苦。

原因是她跟她妹妹之間的矛盾,妹妹比她小7歲,大學還沒畢業正值叛逆期,一身的陋習。

這位大姐創業多年, 妹妹經常指手畫腳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觀點,姐姐脾氣暴躁,一來二去兩人經常打口水戰,為一件事兒掰扯半天掰扯不清楚。

後來鬧到我這裡來了,我就給她們講了一個孔子的故事。

有一天, 孔子的一個學生正在門外面掃地,走過來一個人問他:你是孔子的學生?

孔子的學生很自豪的回答:是啊。

那個人接著又說: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請問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的學生回答:

“當然是四個季節了。”

別跟“低層次”的人爭論

那個人言道:

“明明一年三個季節,你怎麼能說是四個季節呢?”

於是兩個人爭論起來了,爭來爭去也沒有一個結果,於是兩人打了一個賭,假如一年是四個季節,那個人給孔子學生磕三個頭,假如一年只有三個季節孔子學生給那個人磕三個頭。

剛好這個時候孔子出來了,直言:“是的,一年有三個季節。”

學生一聽,無奈給那個人磕了三個響頭 。孔子的學生見那個人走了,便回身問孔子:

“您以前不是教我一年是四季,現在為什麼說只有三個了呢?”

孔子笑了笑說:

“你沒看那個人全身是綠色的嗎?那個人是蚱蜢,冬天就死了,對於一個根本活不到冬天的三季人,他怎麼知道一年當中除了他經歷的三季外,還有一個冬季呢?

你跟這樣的人就是爭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

後來,遇到那些掰扯不清楚的人,都叫做“三季人”。

在他的認知裡只有三季,你跟他掰扯四季沒用,因為他的認知世界裡只有那麼大。

02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層次,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了他的見識。

我們老家在農村,到現在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前更嚴重。

我們祖輩出了4個大學生,解放前的大學生,可以想象那個年代含金量有多高。我屬於隔代教育,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為爺爺奶奶文化程度比較高,思想先進,從來沒有把我當成女孩子養,反而當成男孩子教育。

老爺子喜歡看《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 我就聽他講,老爺子喜歡下棋我就陪他下棋。

後來七大姑八大姨天天在我爺爺耳邊絮叨, 生姑娘是賠本買賣,不要讓姑娘上學,費錢。

村裡很多小姑娘被家庭灌輸知識無用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但是我的爺爺奶奶卻告訴我好好讀書,巾幗不讓鬚眉。

如果我爺爺奶奶當初聽信了一幫沒事兒在樹下張家長李家短的婦人話,估計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寫文章了。

爺爺經常借用莊子的話告訴我:

夏蟲不可語於冰,別聽那些沒有見識人說的話,不然一輩子沒出息。

03

前惠普總裁孫振耀,離職演講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遇見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普通的人。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

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認為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

這就是《歡樂頌》裡曲筱綃說的一句話: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所以千萬不要太在意見識低、層次低、認知低的人的看法和評價,如果你真聽信了,在意了,你這一生都不太可能有作為。

04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金融界的朋友。

14、15年全民炒股,15年股災,瞭解金融的都知道,那一年很多股民的日子非常難過。

但是她沒有被套牢,而且還大賺了一筆。

當時我問她,為什麼你能夠順利脫手?

她回答:

有一天我在菜市場買菜,我發現那幾天菜市場賣菜大媽,天天在討論到底買哪一支股票賺錢,個個說有內幕訊息,自己的那支股有前景。

當時我突然感到市場反饋的訊號不好,連毫無見識的賣菜大媽,都在討論哪隻股能賺錢的時候,代表泡沫來了。回去之後我全部賣了,賣了沒多久,股市大震,果然沒有出我所料。

最後一大部分的賣菜大媽被套住了。

這也印證了前惠普總裁孫振耀的觀點:

大部分普通人的看法,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因為大部分人的眼界和層次沒有達到那個地步。

05

《天道》中的丁元英,對世俗文化有著居高臨下的包容。

他總是不跟任何人爭辯,明明吃麵已經付了錢,麵館的老闆故意訛詐他沒給錢,他明知老闆故意訛詐,但仍然不動聲色再付一份。

麵館老闆羞辱丁元英好吃懶做,這麼大個人不幹活,他只是笑笑說:

你不嫌棄,我來跟著你幹。

馮世傑為了跟丁元英套近乎,故意糾纏刁難讓他說說《流浪者之歌》的幾位演奏者的風格,他就耐心地講解二者區別。

表面上看到他像一個處處受人欺負的“懦夫”,其實是他不屑於跟世俗的人去計較。

正如尼采的一句經典名言:

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當初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提出來的時候,引起全世界的人鬨然大笑,事實證明嘲笑他們的人多麼的無知。

如果他們那麼在乎別人嘲笑譏諷,人類的科技得倒退多少年啊?

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有人質疑、評論、甚至嘲笑,越是思想認知高的人,被人理解的人越少。

因為認知層次越高的人,越能領略到何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風光,而層次低的人看到的只是山腳下的螻蟻,旁邊的灌木叢林。

不同層次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生風景。

當你的認知達到一定高度,千萬別跟低層次的人去計較,更不要在意他們的評論,因為你看到的風景,他們暫時看不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