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紫蘇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見配料,也是中藥房裡普通的一員。能把食物和藥物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的,只有中國人。

紫蘇當菜吃,可以刺激食慾,給食物增添更豐富的滋味;紫蘇當藥用,可以解決一些跟血、寒氣、脾胃等相關的問題。

用紫蘇泡水喝,對身體有什麼作用?能不能長期堅持喝呢?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紫蘇名字的由來

紫蘇的名字由來,有一個典故。

有一天,華佗上山採藥,在一條河邊休息時,看見一隻水獺,正在河裡歡快地抓魚吃。估計是魚的味道太鮮美了,這隻小水獺吃得不亦樂乎,脹得肚子圓鼓鼓的。

可沒過多久,水獺卻倒在草叢裡,不停地打滾。這時,一隻老水獺鑽了出來,看了看小水獺,然後轉身跑了。不一會兒,老水獺叼著一束紫色的野草,回到小水獺身邊,把野草餵給小水獺吃。小水獺吃完野草,很快就恢復如初,蹦蹦跳跳地回到河裡,遊走了。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華佗把整個過程都看在眼裡,並記住了這種紫色的野草。

又有一天,華佗在一家客棧休息,遇到一群青年人正在比賽吃螃蟹。華佗上前勸告了幾句:“螃蟹性寒,吃太多會傷脾胃,鬧肚子。”可這些年輕人哪裡聽得進去,繼續享受美味。

果不其然,一個年輕人突然肚子劇痛,倒地打滾。華佗想到老水獺給小水獺餵食紫色野草的事,立即上山找這種野草。野草採回來後,煮水給這幾個年輕人喝。那個疼得滿地打滾的年輕人,很快就覺得肚子舒服了。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大家都稱讚華佗醫術高明,忙問,這種神奇的野草叫什麼名字。華佗想,吃了這種紫色的草,肚子就舒服了,那就叫“紫舒”吧。“舒”與“蘇”字音相近,慢慢地就變成了“紫蘇”。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蘇,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紫蘇的作用

1、魚蟹的好伴侶紫蘇名字的由來可能只是個傳說,但這個傳說,很好地體現了紫蘇的作用。

李時珍說,它能“解魚蟹毒”。並非魚蟹有毒素,而是大部分魚蟹性質寒涼,吃多了容易傷脾胃陽氣,腹痛腹瀉。

而紫蘇味辛性溫,可以溫中散寒,正好解了魚蟹的寒性。

用紫蘇作為魚蟹的最佳伴侶,在很多地區的飲食中,都有所體現。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我的一個山東的顧客說,每到螃蟹上市的季節,家裡人隔三差五就要買幾隻螃蟹回來,享受螃蟹的美味。而且,還要順便買些紫蘇,吃完螃蟹,再喝一碗紫蘇煮的水。以前只當這是一種飲食習慣或風俗,直到聽了我講的課,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樣的飲食風俗,竟藏著日用而不知的中醫知識。

廣西的螺螄粉終於出圈了,而煮螺螄必不可少的一味調料就是紫蘇。螺螄的性質和螃蟹一樣寒涼,需要紫蘇來中和。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中醫的思想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除了中醫醫術的傳承,就連飲食文化中也蘊含了很多中醫道理。

日本人喜歡吃魚生,和魚生搭配的,是泡姜、芥末,還有紫蘇。日本料理傳入中國,有人認為擺上幾片紫蘇葉,只是為了點綴,為了節約成本,有些日料店,竟然用假花假葉代替,這就失去了日本料理的精髓。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2、散風寒紫蘇是中藥房中的常見藥材,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常用於風寒感冒,或因寒溼導致的腹痛腹瀉。

比如,風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這類針對風寒感冒的藥裡,都含有紫蘇。

一到夏天,有些人就用來當“飲料”喝防中暑的藿香正氣液,裡面用的是紫蘇油。在此順便提醒一下,藿香正氣液不是保健品,不能當日常飲料喝,也不能在毫無症狀時,胡亂用來預防中暑。

夏天經常待在空調房裡,溫度太低,容易感冒,可以用紫蘇葉煮水來泡腳,安全又舒服。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3、化白痰紫蘇還可以開胃下食、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尤其因飲食積滯產生的痰更管用,“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有些痰,不是肺的問題,根源在脾。

最有名的要數三子養親湯,“三子”即三種植物的種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紫蘇子也叫蘇子,即紫蘇的種子;白芥子即白芥的種子;萊菔子即白蘿蔔的種子。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這三種“子”的味道都非常辛辣,善於化解寒溼之氣,適合於因寒溼凝聚成的痰,一般多為白痰。

韓國人也很喜歡吃紫蘇,吃烤肉時,一般會配有一盤紫蘇葉,還將紫蘇醃成鹹菜,吃冷麵時當小菜吃。

吃冷麵配紫蘇和吃魚生配紫蘇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利用紫蘇的性質,散掉冷麵和生魚片中的寒氣。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烤肉性質不涼,反而燥熱,但肉生痰溼,用紫蘇葉包著烤肉吃,既能開胃,又能消食,減小脾胃的負擔。

北宋的藥物學家蘇頌說,紫蘇“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平時肉吃得比較多,或逢年過節飲食太豐盛時,就可以仿照古人,用紫蘇加陳皮煮些水,當茶喝。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紫蘇能不能長期泡水喝?

從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中,便將紫蘇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紫蘇並非多多益善,也並非人人適合。

紫蘇辛溫能散,初感風寒或寒溼時,紫蘇是有利的。但長期吃,則會令人洩氣,越散氣越虛,適得其反。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紫蘇雖可化痰,但主要化的是寒溼之痰,如果是熱痰、黃痰,是不適合的。不能一見痰就吃紫蘇。

所以,不管用紫蘇當菜吃,還是用紫蘇泡水當茶喝,都應先考慮個人體質,並適可而止,不應長期不間斷地食用。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結語

紫蘇在中日韓的飲食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它的運用,是食物和藥物的巧妙結合。

中國人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健康。這些優秀的文化,不應被遺棄。

夏天炎熱,但脾胃最寒,為了解暑,又愛吃生冷食物,夏天是最適合吃紫蘇的季節,就如夏天吃薑的道理一樣。

秋天,螃蟹鮮美上市,享受美味要適可而止,同時,也別忘了配上一杯紫蘇茶。

夏至已至,脾胃最寒,紫蘇溫中散寒護脾胃,比生薑更勝一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