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市附近的一家大公司裡,負面的謠言在某個部門75位員工中廣泛流傳。這個部門是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緊密團體,他們聽說公司即將進行大規模裁員。

事實上,整個部門的一半員工最終都被解僱了。在官方宣佈誰將被解僱的前一週,員工之間就流傳著一則謠言,列出了被解僱人員的名單。讓人驚訝的是,這則謠言是百分之百準確的。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在美國內戰期間,軍隊的電報線像葡萄藤一樣纏繞在樹上,各種情報就在其中傳遞(K。Davis,1972)。如今,組織成員的“情報”工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這些“葡萄藤”傳播的謠言。

確實,最近一項針對全美國中層管理者的調查顯示,樣本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小道訊息”比正式溝通更重要,是某些話題(例如升職機會、公司未來計劃、部門未來計劃以及加薪等)的最佳信源。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這些非正式情報的有效性如何?或者換一種問法:群體在搜尋事實方面做得如何?學術和實踐領域對研究這個問題都有興趣。

一些組織性謠言降低了組織的生產效率、破壞了聲譽並且侵蝕了信任。當謠言是虛假的或扭曲的時,以上影響就是橫加的,這令人悲哀。此外,從“謠言消費者”的角度看,應給予某一傳播渠道傳遞的資訊以多少信任,取決於該渠道總體的資訊真實性。如果謠言總體上是準確的,那麼它們看上去是值得相信的;但如果謠言通常是不準確的,它們就不應該得到信任。

我們將回答幾個與準確性相關的問題。第一,我們回顧謠言內容的變化模式。第二,我們探討準確性的概念和測量。第三,我們以組織性謠言為例,評估謠言總體的準確性。在下一章中,我們會探討謠言變得更準確或更不準確的機制。

最後,我們將回答這些機制可能如何在組織情景中運轉。在探討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介紹我們自己有關準確性的近期實證研究。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回顧關於謠言內容總體變化模式的理論和研究,我們能獲得很多重要的資訊。總體而言,研究識別出四種內容變化的型別:磨平(leveling)、新增(adding)、削尖(sharpening)以及同化(assimilation)。正如後文中提到的,這些相關文獻中的主要爭議是,在日常的謠言傳播中,磨平和新增會發生嗎?

這個爭論部分來源於用來研究和定義謠言的研究取向——序列傳播(serial transmission,ST)和協同傳播(collaborative,COL)之間的差異,以及這兩種取向是否都能推廣到現實的謠言情境中。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在回顧與謠言內容變化模式有關的文獻的過程中,會特別關注這兩種取向的概念與方法論問題。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謠言內容變化的四種模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謠言內容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例如,關於細節的內容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謠言內容的誇張程度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謠言的內容是否變得迎合大眾的普遍觀點?研究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識別出四種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磨平、新增、削尖以及同化。

磨平

“磨平”指謠言在每一次連續傳播中失去了細節,縮短了長度,從而更易於掌握。這種變化最常發生在早期的傳播中。謠言被磨平為“短而簡潔的陳述”,如同複雜的建築被磨平為簡單而矮小的土堆。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1932)把這個過程稱為“縮合”(condensation)。例如,一則謠言描述中最初含有20個細節陳述,在磨平的過程中可能會去掉15個,最後只留下5個細節。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新增

“新增”是我們用來形容在謠言內容中新增成分的術語,常以增加新資訊或新增細節的形式來實現。“新增”曾被稱為“滾雪球”、“虛構和細化”、“混合”、“添油加醋”以及“捏造”等。

例如,當資訊是一張關於一群未持有武器的暴民的照片時,在人們連續地複述照片內容的過程中,暴民持有棍棒的細節資訊會被新增進去。彼得森和吉斯特(Peterson&Gist,1951)也發現,與磨平相反,一系列關於謀殺的謠言增加了新主題,而沒有被磨平。羅斯諾(Rosnow,1991)描述了“保羅·麥卡特尼死了”這則虛假謠言的滾雪球效應。新增之於磨平,如同加法之於減法。

個人的思維發展與謠言內容變化的模式

“削尖”指在謠言資訊中強調或者突出某些細節。這種強調可能是“磨平”的一種結果:透過移除其他細節,某些細節自然被強調出來作為焦點。

同化

“同化”指透過磨平、新增、削尖塑造謠言內容,從而更好地契合人們的認知圖式(cognitive schemas)。同化是一個相對“冷”(即認知性)的心理加工過程,如對細節進行磨平、新增或者削尖,以使謠言在主題上更加連貫,更可信(如一輛救護車在謠言中變為紅十字會站點,以便貼合戰爭主題;也見Kirkpatrich,1932);填補不完備的資訊(如“吉恩·安特里”在謠言中變為“吉恩·奧特里”);簡化複雜刺激(如一組地鐵海報在謠言中變為許多廣告宣傳);符合我們的期待和語言慣例(如哈佛學生把謠言中的“千米”路標改成“英里”。

同化也可能是相對“熱”(即防禦性或動機性)的過程,例如謠言也可能因為個人興趣(如對流行服裝或職業規劃感興趣的人,也會分別對服裝和職業的細節有更多關注)、自我利益(如警察會關注故事裡對警察有利的資訊)和偏見(如敵對行為被歸咎於少數群體)而發生改變。磨平、新增和削尖更像是謠言內容轉變的元素模式,同化則類似於整體的模式擬合。因此,同化是一種整體而高水平的模式變化。同化指導其他子模式的轉變,旨在讓謠言內容契合個人圖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