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翻來覆去、睡不踏實有20種原因!快來排雷避坑!

導讀:

寶寶睡著以後,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很有好處。可總有一些寶寶入睡後睡不安穩,有的還愛哼哼唧唧,皺著眉頭面部表情很難受,身子也在扭動使勁,翻來覆去反覆折騰。父母常為此感到困惑,“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睡不安穩呢?寶寶是不是不舒服,要把寶寶弄醒嗎?我該怎麼辦啊?”下面就來談談寶寶睡不踏實到底咋回事~

我們先來看看不同階段的寶寶在“睡不踏實”方面都有何特點:

0-3個月的寶寶

睡眠中比較多見的「不踏實」體現在:

容易發出諸如「哼唧」、「嗯嗯」等聲響

身體會扭動甚至手舞足蹈,尤其是臨近早晨時,會出現腿伸直緊繃、伸懶腰、憋紅臉等情況

3-6個月的寶寶

因為逐漸學會翻身,這個階段睡覺的「不踏實」更多表現在:

容易翻來覆去

偶爾會發出哭叫

6個月以上的寶寶

到了這個階段,寶寶翻身相對比較熟練了

逐漸開始有分離焦慮的情況,

有時睡醒會找人

容易因睡前過度興奮、

玩得太嗨

等睡得不踏實

這些睡不踏實的現象都會令旁觀的家長覺得寶寶很難受,從而心生不安。

那麼,當寶寶睡得不踏實,都是哪些具體原因導致的呢?我們又該採取什麼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理因素

1、睡覺驚跳

由於嬰幼兒

神經系統

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界刺激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寶寶容易

“睡覺驚跳”,

四肢、身體的無意識抖動,容易哼唧,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這類寶寶,一般情況很少會哭鬧醒來,因此家長不要過度反應,更不要去幹擾寶寶,順其自然即可。

2、翻身運動期

部分寶寶4 個月左右剛開始學翻身的時候,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翻,活躍度特別高,如果不讓翻還會哭鬧。這個階段,寶寶睡覺不那麼老實,不需要太擔心,這是很多寶寶的必經之路。

如果這種情況下寶寶哭醒了,家長幫忙把寶寶回到原位,溫柔撫慰再次入睡即可。另外,家長可以在白天合適的場所多讓寶寶練習,消耗精力。

環境因素

3、睡眠環境溫度過熱或過冷

老舊觀念認為 “想要小兒安,一身汗不幹”,一些家長害怕寶寶著涼,不願意開空調。但是嬰幼兒散熱散汗能力較差,過高的環境溫度容易導致體溫升高,寶寶是很難睡踏實的。在炎熱季節,必須有一個涼爽的室內溫度,才能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判斷寶寶對溫度是否適宜,有個簡單的方法:摸摸寶寶的後背或者後頸部面板乾燥,沒有出汗且不潮,則溫度適宜。如果感覺到出汗,那麼說明溫度還需要降一點,或者穿的相對多了。一般情況下,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寶寶相對比較舒服的溫度

注意,頸背部常常代表軀幹的中心溫度,手腳溫度只能說明末梢溫度,手腳偏涼並不能作為孩子體溫的判斷哦~

4、衣著過多過緊

很多家長其實做到了開空調這一點,但是往往又在穿衣上踩坑,最常見

就是吹著空調蓋棉被、怕寶寶著涼裹了一層又一層衣服。

如果這樣睡覺,寶寶不僅會覺得越睡越熱,還會覺得裹得太緊睡不安穩。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事實上,相同環境下,小嬰兒比成人會更怕熱,所以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相同環境中,在大人舒服的衣著狀態下,寶寶穿的衣服與大人一樣多,或者有時可能比我們多穿一層很薄的衣服即可,如果是睡覺狀態則多蓋一層薄被。總之,判斷寶寶的穿衣是否合適,和前面判斷溫度是否適合一樣,都是透過接觸寶寶頸背部面板溫度來觀察寶寶是否身體偏涼,是否出汗來判斷衣物厚度是否適宜。

5、環境嘈雜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時,生活的環境是有雜音的,因此寶寶在本能上並不牴觸有少許雜音的睡眠環境。但是有的家長在寶寶出生後,過於苛求寶寶睡眠環境安靜,長此以往,導致寶寶對睡眠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雜音就被驚動。

因此,對於這類寶寶,家長可以在睡覺時留個門,也不要太刻意保持臥室“0雜音”,讓寶寶逐漸習慣這種帶有自然雜音的睡眠環境,當然,注意不要有一驚一乍的響動。

6、尿布溼了

嬰幼兒的括約肌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也就是說,3歲之前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控制排便、排尿,尿溼尿布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晚上穿著尿不溼睡覺的寶寶來說,尿液弄溼屁屁實在不是美好的體驗,尤其是如果尿不溼本來就不是很適合,穿著出現漏尿、紅印、勒痕等,自然是睡得不那麼踏實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因此,對於小寶寶來說,在排洩完後,家長一定要及時地更換紙尿褲。等寶寶逐漸長大,會逐漸建立條件反射,能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如廁,自然而然就不會尿在紙尿褲裡了。

此外,蚊蟲叮咬和突然改變睡眠地點等,也會導致寶寶出現睡眠不安。

身體不舒服

7、飢餓

小寶寶在3個月之前需要喂夜奶,期間寶寶可能會因為飢餓睡不安穩,例如不自覺地砸吧嘴巴、吮吸手指等,這種時候就等寶寶自然醒來餵奶安撫即可,一般喂完奶寶寶就會滿足地睡去。

當寶寶4-6月時,雖然有部分夜奶需求,但更多是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和依賴。所以,如果寶寶在這個階段還是要醒來喝夜奶,媽媽應該控制減少夜奶次數,為戒除夜奶做好準備。

當寶寶6-8個月,白天攝入的奶與輔食足夠支撐寶寶夜晚的能量消耗,不要擔心寶寶是餓醒的。為了避免寶寶晚上因飢餓睡不好覺,可以在寶寶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喂最後一頓奶。

8、吃太飽、積食

有的媽媽不管寶寶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寶寶加頓小點心,生怕寶寶睡著會餓了。其實這樣易導致寶寶睡時進食過量,積食、腹脹會影響睡眠質量。

所以寶寶進食要適量,不宜吃得太飽立即就睡,尤其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如果前半夜突然醒得多了,要留意有沒有這方面原因。注意,對於這類寶寶千萬不可以喝奶去安撫,容易形成惡性迴圈。

9、腸脹氣

寶寶睡覺不踏實,有不少都是脹氣導致的。寶寶的腸道發育還沒有那麼成熟,容易受到脹氣影響,尤其是出生4個月內的寶寶會更頻繁些。

寶寶脹氣的原因很多,例如喝奶時吸入過多空氣、消化不良、吃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等等,因此家長要注意少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入,日常護理學會給寶寶拍嗝、按摩排氣。

10、長牙

很多寶寶4-7個月左右會萌出第一顆牙,如果媽媽發現寶寶頻繁啃咬東西、經常流口水、情緒也變得比較暴躁,那可能就是在出牙了。出牙期疼痛是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過程,很多媽媽都反映孩子在出牙期間有睡眠方面的異常表現,比如拍打頭部(腮幫子、耳朵)、暴躁難哄、哭鬧增加等。

對於這類寶寶,媽媽可以洗乾淨手後用手指輕輕摩擦寶寶的牙床,幫助緩解,也可以用冷一點的奶嘴或牙膠給寶寶咬(比如把牙膠在冰箱裡放會兒再拿出來,別凍得太冰)。

疾病因素

11、腸絞痛

如果寶寶持續性、規律性哭鬧,每次哭鬧

2、3個小時,難以安撫入睡,入睡後也睡不安穩,同時伴有握拳踢腳、腹部收縮等現象,那麼寶寶很可能是

腸絞痛。

(圖片來源於網路)

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病,主要由寶寶自身情緒、神經系統、腸胃發育不成熟、脹氣等原因導致。常見於剛出生2-4周的寶寶,2月以後這種情況逐漸得到改善,3~4月逐漸消失。

正常的腸絞痛不用過於擔心,這是由於小兒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或者腸脹氣引起的疼痛,家長們可以嘗試給寶寶一個奶嘴或者餵奶,讓寶寶得到安全感;可以順時針輕柔按摩寶寶的腹部,緩解脹氣引起的疼痛。如果是由於腸炎、過敏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腸絞痛最好是及時就醫治療緩解。

12、中耳炎

如果寶寶總是抓耳朵,例如吃奶也抓、睡覺也抓、哭著也抓、高興了也抓,那麼要注意寶寶是不是患上了中耳炎。中耳炎在6個月到3歲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見的,多伴耳部不適、鼻塞、咽痛、夜間啼哭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懷疑寶寶得中耳炎了,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行用藥,以免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

13、疝氣

小兒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普通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男寶寶出現疝氣的機率是女生的

10倍,尤其是早產兒,發生小兒疝氣的機率就更高了。

小兒疝氣一般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如果嬰幼兒出現疑似的症狀,應該先找醫生辨別、排除,儘早預防,以免小兒疝氣的發作。

14、其他疾病:感染寄生蟲、面板病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疾病,寶寶體內有寄生蟲,也會引起寶寶易驚、肚痛等症狀,睡不踏實,例如寶寶睡覺一直不自覺的用手抓屁股,很有可能是感染了蟯蟲;寶寶有面板問題,比如溼疹、痱子等,身體感覺癢,就容易翻來覆去睡不踏實;總之疾病引起的睡不安穩通常哭鬧難哄,伴隨精神不振,家長要注意識別與警惕。

過敏/乳糖不耐受

15、乳糖不耐受——母乳

對於吃母乳的寶寶來說,如果喝完奶就頻繁腹瀉、泡沫便、脹氣,那很可能是對乳糖不耐受,寶寶睡覺會不舒服,很難睡得安穩。

對於這類寶寶可以透過吃乳糖酶或者吃無乳糖奶粉來調節一段時間。

16、過敏/乳糖不耐受——奶粉

對於吃奶粉的寶寶來說,除了可能出現乳糖不耐受,還可能出現乳蛋白過敏(溼疹、便秘、脹氣、咳嗽、吐奶等),如果寶寶吃完奶粉後出現面板、胃腸道及呼吸系統方面的不適症狀,一定要警惕過敏或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

對於這類寶寶,要及時去醫院排查到底是對奶粉中的乳糖不耐受,還是對奶粉中的乳蛋白過敏,儘早診斷,儘早調整飲食。如果是乳糖不耐受那麼就換成無乳糖奶粉,如果是乳蛋白過敏,那就吃深度水解奶粉

氨基酸奶粉

17、其他過敏

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所以對於吃輔食的寶寶來說,如果嘗試新輔食的時候出現多種症狀,包括面板、消化道、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統等不適,一定要立刻停止該食物的攝入,及時就醫確診是否是食物過敏。在此提醒家長,在給寶寶新增新輔食時,一定要少量嘗試,多留幾天觀察期。

除了食物過敏,還有很多

複雜多樣

的過敏誘因,小到床上看不見的蟎蟲、灰塵,大到狗狗身上的毛髮都可能引起過敏,例如寶寶睡覺莫名乾咳很可能是因為過敏源引起的。對於這類特殊寶寶,家長應多觀察、多留意生活中的過敏風險。

缺乏某種微量元素

18、缺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黏膜對鈣、磷的吸收和轉運,維持血鈣的平衡。如果寶寶缺維生素D,很容易患上佝僂病,鈣質缺乏,以至於骨骼脫鈣,肌肉痠痛和植物神經紊亂,具體表現為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和夜間磨牙。

由於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滿足不了寶寶對維生素D的基本需求,因此純母乳餵養的嬰幼兒需要補充維生素D。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的寶寶從出生開始,最好每天給寶寶補充400IU(國際單位)維生素D。

配方奶中已經新增維生素D,所以一般情況下嬰幼兒每天喝足量的配方奶粉並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且還可以透過輔食以及曬太陽補充。

19、缺鈣

缺鈣的寶寶確實不易入睡(有異常搖頭動作、多汗、夜驚等),但同時還可能會出現前囟閉合晚、陣發性腹痛、

X、O型腿等症狀。因此單純睡不安穩,不能判斷寶寶是否缺鈣。如果寶寶如果奶量充足,吃輔食後攝入足夠含鈣食物,一般不會缺鈣。

除了最廣為人知的缺鈣、缺維生素D外,缺鋅或者其他維生素導致的精神不振、煩躁不安,同樣會引起寶寶睡眠不安穩,同時這也會影響寶寶的抵抗力。

因此建議家長

一定要保證寶寶的營養攝入來源充足且均衡,如果對各種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補充時間和注意事項不瞭解的,可以點選檢視奶粉智庫這篇文章:

《寶寶0-3歲維生素D、鈣鐵鋅、DHA等營養補充時間表及注意事項》

情緒因素

20、睡前過於興奮/分離焦慮

如果睡前過於興奮,寶寶很容易睡不踏實。對應的解決方案,是儘量給寶寶溫馨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前別玩得太嗨,注意調整寶寶規律作息,不要錯過睡眠時機。

另外,對於 6 個月到 1 歲多的孩子,分離焦慮也是前半夜睡不踏實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時候,家長也要儘量早點睡,多多安慰寶寶,告訴寶寶: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家裡,不會走遠,讓寶寶安心休息。

總 結

看完以上分析,是不是覺得讓寶寶睡個安穩覺的絆腳石真多,其實家長不必太過焦慮,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明瞭的排查法,家長可以從上到下逐一排查: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