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兩位名將,都投降於匈奴,結果卻大有不同

從漢朝建設以來,就總是與匈奴抗爭,戰亂也是頻頻發生,而在匈奴之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更看重健壯之人,而輕視老弱者,也就是說看不起弱的民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強者才能夠生存下來,可由於長期都在征戰的狀態,導致匈奴的經濟、人口發展都並不如意,尤其是對視死如歸的大將軍,匈奴就特別看重這類人才,很想勸說他們投靠自己。

漢朝時期有位名將李廣,而李陵就是他的長孫,出生在這樣的名門世家,從小對於軍事就耳濡目染,征戰沙場、騎馬射箭,也頗有大將軍的風範,一次李陵率領著千人軍隊,負責著運輸,但他的內心更願意到前線去,正面和匈奴對抗,不願意負責這些後勤工作,李陵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本就十分強悍,當走到蒙古境內,發現了上萬人的匈奴軍力,在人數上有著較大懸殊。

按理說,是沒辦法取勝的,再加上李陵還沒有外援,與其相對抗,必定會造成嚴重的損傷,可等到他排兵佈陣後,匈奴發現難以攻下漢軍營地,還導致三千人被殺害,李陵便開始想對策,他利用著地形優勢,將匈奴引入叢林中,透過隱秘的戰術,射殺了多位敵軍,可即使這樣,在人數上仍然相差較遠,之後的漢軍,只能夠想辦法突出重圍,這場戰役導致漢軍全覆沒了。

但是這一場戰爭,也讓匈奴大驚失色,僅千人的漢軍與上萬騎兵對抗,竟然也殺害了他們數萬人,李陵投降之後,匈奴並沒有將他立即殺害,而是將它封為右校王,甚至完全留在了匈奴族。李廣利則不同於李陵的身份,他相當於是朝廷外戚,李廣利也曾與匈奴多次對抗,得到的成果並不如意,為了打入敵軍營地,將妻兒從中救出,便假裝投降於匈奴,可李廣利的好景不長,在一年後就被殺害了。

為何兩個人有著不同的結局,主要是源於在匈奴眼中,李陵並非是主動投降,而是在抗爭之後,由於兵力上的懸殊,而被迫投降的,但他自身的實力,卻得到了匈奴的肯定,而李廣利則不同,他是匈奴眼中的失敗者,兩人的結果,也自然會有所不同,最初李廣利投降後,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為得知他在朝中的地位較高,但實際上匈奴人更看重的,是在戰場上的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