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建委:每天給孩子5分鐘時間發呆,好處意想不到

媽媽疑問

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自己家的娃最近很喜歡發呆,比如,就要開動碗筷吃飯了,他坐在飯桌前不知道思緒“神遊”到哪裡去了,喊了好幾聲,才回過神來;正在做著手工,不知道他又想到了什麼,歪著腦袋看著天花板……這位媽媽問,孩子發呆是怎麼回事?要不要糾正他,讓他改掉這個“毛病”?

你家孩子也喜歡“發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發呆的話題。

排除病理因素,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發呆的習慣,我們大人美其名曰“放空自己”。那麼,人為什麼會發呆呢?

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有一種狀態叫”預設模式網路”,它專門在大腦休息時開啟,在大腦執行任務時關閉。換句話說,當我們在發呆時,其實就是“預設模式網路”這種工作狀態啟動了。

因此,發呆是人腦對於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不經意間出現的大腦自發的安靜狀態,屬於自我保護和調適。

人在發呆的時候,大腦意識活動減弱,處於一種清醒而放鬆的狀態,能夠使我們很好地調節精神狀態,更從容地應對壓力。

國家衛建委:每天給孩子5分鐘時間發呆,好處意想不到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等部門聯合發起了“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專案,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其中就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呆時間。

對於孩子來說,發呆可不一定是壞事哦!

有助於調節大腦機能,消除疲勞

腦科學研究早已表明,人的有意注意時間有一個閾值。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大腦能夠很好地吸收外來資訊的刺激。如果超過這個閾值,接受長時間高強度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疲勞,人就會感到煩躁,思考能力大大下降。

在緊張的生活和學習間隙,孩子發發呆走走神,其實是在被動地讓大腦獲得短暫的休息,讓大腦的機能得到調節,消除疲勞。

有助於消化沉澱所學的東西

愛丁堡大學的腦科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聽故事並回答問題。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在聽完後立即答題,另一組則在無干擾休息6分鐘之後回答。

實驗結果顯示,沒有休息直接答題的參與者只能回憶起7%的故事內容;而休息之後再答題的參與者,則回憶起79%的故事內容,是前者的11倍。

來自功能性核磁共振的資料顯示,發呆時,“大腦中負責集中注意力的腦區會沉靜下來,而相對的,那些負責回憶、評價以及想象的腦區卻會變得格外活躍。”

國家衛建委:每天給孩子5分鐘時間發呆,好處意想不到

對於所學的知識,孩子需要時間去慢慢咀嚼、消化和頓悟。他也需要在學習之餘去見聞、去經歷和去思考,最終將它們透過不同的神經元串聯、融會貫通,這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為自己所用。

有助於激發創造力

加拿大心理學家諾曼·道伊奇認為,發呆實際上是一種大腦自己刺激自己的過程。

孩子發呆,也許是在積蓄自己的能量,也許是在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也許是在感知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某種變化,也許是在獨自處理某些情緒……

不管哪一種,都是孩子在與自己的身體或靈魂進行深度連結,在完成他的某種自我建構,都有助於從原有套路里“跳出來”,給自己一個創造新刺激、發現新途徑的機會,從而獲得新發現。

有助於緩解疲勞、深度放鬆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發呆會引起機體的鬆弛反應,這是一種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普遍降低的綜合性下丘腦反應。

鬆弛反應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引起生理覺醒水平的明顯下降,由此產生深度的放鬆。在這種狀態下,大腦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有助於改善易急躁的性格特徵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發呆時大腦中的α腦電波會得到加強。而這種特殊的腦電波位於大腦的最外層皮質,可以抑制資訊超載,幫助人們的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從而調節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焦慮不安,有效改善爭強好勝、易急躁、常有時間緊迫感等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徵。

而且,鬆弛的反應狀態還能促進血液迴圈,為組織器官輸送大量的氧氣和營養,對於減少焦慮有著明顯的作用。

國家衛建委:每天給孩子5分鐘時間發呆,好處意想不到

一些家長看著孩子發呆就心裡著急,認為孩子是在浪費時間,恨不得把孩子的分分秒秒都安排滿,讓孩子趕場子似地去學習各種技能,其實孩子發呆的時間,就好比國畫裡的“留白”一樣,似乎什麼也沒有畫,但是必不可少。

懂得讓孩子適當“發呆”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更富有創造性,更快樂,也更健康。

所以,下次孩子再發呆,我們不要輕易打斷他哦,更不要指責他,給他一些思考的空間,讓他的思想自由地行走一會兒,等他回過神來了,我們問一問他又想到了什麼好玩的事情了。也許,他的回答會帶給你諸多驚喜!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京華衛生”、“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ID:xl64857026)、“北京回龍觀醫院”(ID:bjhlgyy62715511)、人民網等以及知乎平臺(SharonSharon的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