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奶奶的想法不一樣,做爸爸的該如何是好?

媽媽和奶奶的想法不一樣,做爸爸的該如何是好?

當孩子媽媽和奶奶因為育兒問題出現摩擦的時候,很多爸爸都“裝聾作啞”,假裝看不見、聽不見,選擇逃避。

在面對媳婦和母親這種史詩級選擇難題時,爸爸們的內心往往經歷了無限的掙扎與糾結,再加上原本就錯綜複雜的育兒觀念,簡直是把問題的難度係數又乘以了2。0,於是就出現了習慣性的逃避。

受夾板氣的確很不舒服,但爸爸如果長期缺席,讓婆媳關係長時間處在一個瀕臨破裂的狀態下,無論是對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都會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要知道,和諧的婆媳關係,

良好的婆媳關係都需要男性角色在其中起到關鍵的潤滑和協調作用

。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講講一個高情商的爸爸應該如何處理婆媳關係,媽媽們也可以把文章轉發給爸爸看看哦~

1

前不久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曬娃——小朋友在溫泉酒店的泳池裡玩了兩個半小時,還是開心得不肯出去。

另一位媽媽葉子在下面回覆說:小傢伙玩得好開心啊,真羨慕你們可以一起去泡溫泉!我們孩子的奶奶,就是不同意孩子去泡溫泉。

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句簡單的描述,但其實葉子對於家中長輩的“抱怨”由來已久。

婆婆從她懷孕的後半段就開始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原本和諧的關係從孩子出生之後,就發生了劇變。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孕期比親媽還要親的婆婆,在有了孩子之後,成了我最大的敵人。

“為什麼要用尿不溼?又貴又不透氣!”

“開襠褲又涼快又方便,一定要穿!”

“老坐在推車裡會對脊椎不好的,還是我來抱著吧。”

每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葉子就感覺像有一根針扎到她的腦袋裡,但是又不敢說什麼,只能惡狠狠地瞪向自己的老公。

而更讓她心寒的是,老公大部分時候都會選擇找一個藉口走開,避免捲入這場觀念的紛爭,這讓她原本痛苦的內心雪上加霜。

不得不說,葉子婆婆的育兒觀念是顯得有些過時了,但葉子老公表現的行為其實更過分,讓原本就脆弱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2

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人坐在一起討論問題肯定是不現實的,爸爸的情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機智的爸爸會選擇逐個擊破,分別和老婆、母親溝通。

在溝通前,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婆媳之間出現的矛盾是由於觀念不一致,

但是解決的方式,絕對不是將觀念分出一個高低對錯

,而是要將注意力放在協調家庭成員的關係上,只有關係親密了,觀念才更容易達到統一。

爸爸們具體可以按下面三步走:

01

注意安撫老婆的情緒,表達理解和支援

在婆媳出現矛盾的過程裡,通常老婆內心都是很委屈的,因為在育兒理念上,矛盾的出現往往是一場知識與經驗的戰爭,而長輩所擁有的歲月積累下來的經驗總是會有較強的說服力。

所以在這個時候,爸爸們一定要先去安慰老婆的情緒,表達對於她的理念和想法的支援與認可,

對她來說會是內心上極大的撫慰。

在任何一個家庭環境中,涉及到與孩子相關的事情,夫妻間的一致性永遠是最重要的,觀念統一的夫妻才能減少孩子教育中的矛盾,從而對孩子產生長遠、穩定的影響。

02

告訴老婆,會和自己的母親去談一談

爸爸們在去和母親談產生衝突的問題之前,要讓老婆瞭解到

談話可能的後果以及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長輩總是愛用那些曾經的育兒理念來養育現在的孩子呢?是因為他們和現代的理念格格不入嗎?還是他們就是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其實都不是。

長輩們所採用的那些理念,其實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那些知識一樣,都是靠著自己的探索和學習慢慢得來的。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長時間實踐所得來的寶貴經驗。

媽媽和奶奶的想法不一樣,做爸爸的該如何是好?

隨著時間的積累,每一個長輩的腦海中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框”,

這個“框”就代表著維護他們內心秩序的規則與方法。

所以,當遇到對這個“框”有衝擊的情況時,他們會本能地感到抗拒,並不是說他們不能接受新的理念,

但是接受起來肯定需要一個過程

,畢竟原本那個“框”是用了好幾十年才建好的,不可能隨便因為一個事情就推倒重來。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資訊的更迭不斷地衝擊著人們的觀念。將來我們也會老去,也會面臨和孩子產生觀念衝突,相信現在的我們越是能理解長輩腦海中形成的“框”,在未來就越容易打破自己心裡的“框”。

03

在和母親談教育問題前,先表達關心和感激

對於長輩們來說,幫忙帶孩子並不是分內的責任,之所以會選擇這麼做多半是基於對孩子的關愛。

所以,無論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了多大的矛盾,在面對長輩時,也應該先去關心他們的狀態,同時表達感謝,

而且一定是要代表自己和老婆兩個人的感謝。

媽媽和奶奶的想法不一樣,做爸爸的該如何是好?

然後,再去談談之前發生的事。在談的過程中,首先

要避免的是長篇大論地講道理

,道理總是冰冷無情的,它可能很有說服力,但是這份說服力的背後隱藏了另一層含義:你認為聆聽的那一方,是無知的。

而這種感覺,會很容易激發對方內心強烈的反駁慾望。所以,爸爸們可以這樣告訴長輩:

“你們的經驗很好,我們也相信會很有效,但是就和你們年輕的時候一樣,我們也需要積累自己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摸索出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許我們現在遵循的理念和知識跟當年你們的不一樣,

但是這條探索的道路是一樣的

,我們可能會犯錯,但我們也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只有做到不依賴於你們的經驗時,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獨立且優秀的父母

。”

其實,在育兒這件事上每個人的風格都是不一樣的,也並不存在什麼標準答案,柔和也好,嚴厲也罷,保守也可以,前衛一點也沒有問題。

所以除了上面所說的“逐個擊破”以外,我們還需要的是對於彼此的信任,信任身邊的人能夠理解他人,也信任長輩可以改變,當我們抱著信任的態度去交流時,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固執”和“過時”,或許也只是我們不成熟的經驗。

只要明確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這個共同利益點,相信大家能互相理解,共同努力給孩子最好的關愛和成長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