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釀酒所用原料多樣,其酒的品類也不斷增加,

其中谷物酒作為當時社會生活的主體飲品,佔據了絕對優勢,生產消耗量大,用途相對廣泛;主要以配料命名的配製酒多用於祭祀、養生或節日專享;神秘多彩的果酒雖少見於文字記載,但亦是當時酒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穀物酒

“清醠之美,始於耒耜”,穀物酒的釀造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連。春秋戰國時期,糧食作物種類豐富,大致有黍、稷、梁、稻等幾種,這些穀物雖皆可用以釀酒,但其所釀之酒的品質、口感等差別很大。從相關文獻資料和出土實物中可以發現:

春秋戰國時期的穀物酒主要有秫米酒、稻米酒、黍米酒等。

秫米酒。秫因其出酒率高於其他穀物,故成為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作酒原料。

秫最常見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指有粘性的粟,二是指有黏性的稷。現代學者多認為粟、稷雖名各異,卻實為一物,其實非也。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粟、稷是兩個不同屬的禾本科植物,稷穗為開展的圓錐花序,枝梗細長,結實下垂,子實去殼後今人叫黃米,粒形橢圓;粟穗為狹而稠密的圓錐花序,彎曲下垂,枝短子實叢聚,子實去殼現在稱為小米,粒形圓比黃米小。總之,

對於秫是粟還是稷的問題仍需要深入研究,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穀物釀酒所選用的秫必須具有粘性。

稻米酒。釀酒原料中與秫並稱的當是稻。

春秋戰國時期釀酒“六必”法中第一要素便是對釀酒原料的要求,即“秫稻必齊”,精選顆粒飽滿、數量充足的秫稻是制酒的首要條件。

稻的種類多樣,根據黏性不同,其用途也各有差異。

稬是稻類穀物中黏性最優者,利於制酒作食;黏性次者的稉、稴只能作食,不能用於釀酒。可見,制酒稻穀以黏者佳。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黍米酒。穀物釀酒中較為常見的原料還有黍,

春秋戰國時期,當黍稷等糧食大獲豐收時,民眾喜歡用其製作酒食以慶祝祈禱。黍的收割要把握好最佳時機,誤時則會失去黏性,這種黍就不能用於作酒。此外,在黍類穀物酒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鬯,其酒氣芬芳濃郁,上可通神,下可達地,品質最尊,為統治階級所專享。

綜上可知,

具有較好粘性的穀物是釀酒最理想的原料。

第一,黏性較好的穀物分子結構比較疏鬆,米質柔軟,吸水性強,容易蒸熟和糊化,有利於發酵過程的進行。

第二,它們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大部分可以在精製中隨糠皮去除,剩餘的量正好可以襯托穀物酒的醇香風味。第三,黏性較好的穀物中所含的澱粉大多為支鏈澱粉,這有助於提高穀物酒中糊精和低聚糖的含量。

因此,以粘性較好的秫、稻、黍為原料所釀之酒質量更好,口味更佳。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二、配製酒

配製酒是以發酵酒或蒸餾酒作基酒,

加入動植物(如植物的花、莖、葉、根、果實、果汁,動物的骨、角、肉、皮)等物質,採取浸漬、合釀等工藝調製而成的香酒。春秋戰國時期的配製酒多以配料命名,如桂酒(漿)、椒酒和菊花酒等。

桂、椒、菊等物的芬芳屬於自然之香,用它們所釀製的酒漿,清香芳醇,符合獻享物品“貴質尚本”的要求,故常用於祭祀。

同時,其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人們常在重要節日裡飲用之,以去災除邪,延年益壽。

鬱鬯是用黑黍和鬱金草汁混合釀製而成的美酒。

鬱指鬱金草,以十葉為貫,百二十貫成組,合而煮之,以和鬯酒,其味芳香,暢達上下,故常用於祭祀和降神,鬱鬯酒香至於淵泉,其所達之深,而足以感乎死者之體魄也。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祭祀之時,主人用鬱鬯以祀宗廟、饗賓客,這時的鬱鬯不僅要和以鬯酒,還要加入盎齊,最後濾去糟滓,方能使用。

此外,中醫學上,鬱金性味苦辛,活血散瘀,具有解鬱通氣之功。

桂酒是以桂為原料放於酒中而製成的香酒。

結合史料分析,釀造桂酒的主要原料應是菌桂。桂與姜並列,應同姜類似,而姜常用於調味,居喪期間生病的時候是可以喝酒吃肉的,但是必須要有薑桂的滋味,這裡強調加入薑桂是用以調味。

最後,

菌桂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其味辛無毒,可以治癒百病,養神和色,長期服用有健體、駐顏的功效。因此,桂酒不僅清香芳醇,還能治疾養顏,故戰國時期人們常用桂酒祀祖進神,以蘭葉作鋪襯,將蕙草包裹的祭肉放置於上,獻上桂椒釀製的美酒瓊漿,讓祖先神明得以安享,以求更多福佑降臨。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椒漿,又稱椒酒,即用花椒釀製而成的香酒。

花椒馨香,含有豐富的揮發性油,果實豐碩繁多,寓意美好,適合饗神,用芳香的(椒)酒醴獻於先祖先妣,使祖先神明得以安享,以期求得多種福佑。戰國時期,楚人也常用椒漿作為祭祀佳品。

此外,花椒還具有很好的醫療功效,其味辛性溫,治咳喘逆氣,溫寒除痺,祛溼止痛,久而服之,延年增壽。因此,

漢代正月旦飲椒酒,為長者壽的習俗或是源於此。

菊花酒應是用菊花浸漬而成之酒。

戰國時期,楚國已經出現了餐菊之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加之,當時釀酒技術的發展進步,這都為菊花酒的發明創造了充足條件。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同時,春秋戰國時期雖然關於重陽節飲菊酒的記載少有,但是漢代的文獻中常有出現,而漢文化是楚文化的繼承,漢時九月九飲菊酒的規定,應來源於楚國的風俗。

這直接說明菊花酒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

三、果酒

果酒是以葡萄、蘋果等水果或果汁為原料經酵母發酵後,再經壓榨過濾而製成的一種色彩絢麗、口味甘甜、酒精度數偏低的美酒。

其產生或早於穀物酒,它不需要像穀物酒那樣必須加入麴櫱才能發酵成酒。

因為果實本身就存在有大量的天然酵母菌,並且其中所含有的糖類物質(如葡萄糖、果糖等)無需糖化過程,便可直接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發酵成酒。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出現了桃酒、梨酒、棗酒等果酒,但由於當時人多崇尚穀物酒,所以果酒未能受到重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受材料限制,下面主要以葡萄酒為例進行論述。我

國栽培葡萄和使用葡萄釀酒的起源非常早,

因為自古不發達,所以古籍中出現用葡萄釀酒的確實記載始於秦漢時期。

但近年據有關考古資料證實,1980年在河南省羅山縣發掘的一個商代後期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個盛有液體的密封銅卣,經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

銅卣中的液體為古老的葡萄酒,這說明殷商時期就有葡萄酒的存在。

因此,春秋戰國時期也很有可能存在葡萄酒。

作為釀酒原料而言,首先討論關於春秋戰國時期葡萄栽培問題是非常必要的,是不可短缺的佐證條件之一。

當時人們栽培葡萄和使用葡萄的品種主要有蘡薁和葛藟。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蘡薁,分佈於華北、華南、華中等地,抗寒能力強,樹勢結實,枝蔓細長有稜角,葉呈掌狀,緣有鈍鋸齒,背面布有綿毛,

果實黑紫,可生食、釀酒和入藥。

《詩經·豳風·七月》載:“六月食鬱及薁。”“薁”是指“蘡薁”,落葉藤本植物,莖的纖維可以做繩索,果實可以食用和釀酒等

,這說明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使用蘡薁。

葛藟,分佈於我國東南、西南和中南地區,枝蔓細長,葉呈心狀,邊緣有波狀小齒尖,表面無毛,背面主脈上有柔毛,脈腋間有簇毛,

果實味酸汁少,不能生食,可用於釀酒,

其根、莖、果實皆可作藥,有治療關節痠痛和健脾益氣的功效。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此外,據統計研究發現

我國本土野葡萄資源非常豐富,其種類有四五十種之多,超過世界野葡萄種類數量的平均值

。除蘡薁和葛藟外,還有刺葡萄、秋葡萄等,這些野葡萄皆可用於釀酒。這為葡萄酒的產生提供了原料支援。

同時,

春秋戰國時期的釀酒技術較之商周時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葡萄酒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支援。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葡萄酒的存在是很有可能的。

四、總結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酒主要有穀物酒、配製酒、果酒三大類,且其下各有多種酒品,這

不僅體現出春秋戰國時期酒的種類多的特點,還反映著當時釀酒業的發展與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探究酒的種類及其釀造

品種最多的穀物酒在當時酒類消費中佔據主要地位,配製酒的地位次於穀物酒,但它們都是當時人們日常飲用酒。

果酒的地位不高,消費群體較少,使其不似穀物酒和配製酒常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總之,三大類酒不論地位高低,都是當時酒類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春秋到戰國這段時期釀酒業也是持續向前發展,

其體現在戰國時期的酒飲種類比春秋時期更加多樣,

如戰國時期的楚國出現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酒“瑤漿”、“凍飲”、“桂酒”、“椒漿”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