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慧養豬”姍姍來遲,大廠為何都想要投身養豬?

任正非在採訪中表態“華為不靠手機業務也可以存活”後,“南泥灣”計劃的相關資訊也不斷流出。網傳,“南泥灣”計劃是此前華為備胎計劃的延續,取名借用了中國農墾事業的發祥地南泥灣,目的是實現“自給自足”。

而其中最具話題性的,除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晶片產業鏈外,當屬“華為智慧養豬解決方案”了。該訊息由認證為“

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

”的使用者曝光。

為什麼是機器視覺領域?

智慧養豬這條路,前人走過。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豬廠”網易之後,諸多網際網路企業見養豬效益不錯,紛紛入局養豬行業。其中京東在2018年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期間,就釋出了京東的“農牧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其中就提到了“豬臉識別”系統。從京東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機器視覺技術在現代化的養殖管理當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我們首先得明確,規模化養殖和農村家庭養殖有著

本質的區別

。這其中最明顯的是衛生上的要求。

家庭養殖的豬管理粗放,雖然更容易染病,但由於數量少,能以較低的藥物成本治療,所以對衛生條件的要求並不高。

而在大規模的養殖中,由於諸多疾病具有傳染性,一病病一窩,為了控制用藥成本,最理想情況應該是避免讓豬染病。

要求進入養殖場的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在進入前先身體噴灑消毒水,就是在降低豬染病風險:

而在智慧養殖系統中,由於機器視覺的參與,方便更全面、更合理的管理,節省了人工費用。

為什麼要養豬?

這個故事要從陸步軒說起:

北大畢業生操起屠刀賣豬肉

。他的“眼鏡肉店”在當時的網路空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最初,網民們覺得陸步軒是失敗者。在賣豬肉前,他有過失敗的創業經歷,也有過失敗的婚姻,似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而拋下週圍人的眼光,投身賣豬肉,辦起“眼鏡肉店”的陸步軒迎來了轉機。從起初2002年紅火到一天12頭豬,到後來一年18億,陸步軒算是徹底擺脫了“北大畢業賣肉的失敗者”偏見。

“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作為一個網際網路話題並沒有終結,2009年網易丁磊高調宣佈入局辦養豬廠,網易得名“豬廠”。

網易算是現代科技養豬的第一位實踐者了,用現代科技監控著豬的一舉一動。豬睡在公寓裡,上廁所有專門的便具,吃的是特製飼料,不摻一點激素。豬場裡還放著各種音樂。它們還有個文藝名——“未央豬”(味央)。

當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個吃苦頭的,從09年宣佈養豬,到16年首次公開拍賣,經過了漫長的七年。16年拍出一頭42公斤的黑豬27萬(平均一斤豬肉3200塊錢)的“天文數字”,才算是宣告了網易養豬的成功。

在網易成功後,諸多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入局。前文提到的京東劉強東便是和馬雲幾乎同期入局,馬雲更是宣稱他的技術比丁磊更加的先進。

此外,這兩年豬肉價格隨著非洲豬瘟到來而漲,但沒有隨著非洲豬瘟偃旗息鼓而降,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更是不見減。各大養殖相關企業的利潤在2020年財報中都出現了大幅度上漲,盛傳“

19年豬年,20年養豬發財年

”。今年養殖業盈利情況雖還未可知,但勢頭正盛,大家都想抓住機會。華為這時候宣佈入局相關產業,可以說恰好走在風口上。

豬肉是你的餐桌剛需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