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2013年,在我國的廣州一些地區,聚集著大量從中東、非洲地區過來的外籍人員,他們之間有不少人趁晚上無人巡查之時,公然在街邊擺賣一種外觀像莧菜,用錫箔紙包裹的綠色植物,前來購買的外籍人員絡繹不絕。

據售賣的小販介紹,這種綠色植物都是從非洲的衣索比亞攜帶過來,非常新鮮,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樣嚼食,也可以曬乾成“茶葉”後生吃或磨粉沖服,具有提神醒腦,緩解疲勞等作用。

然而這種綠色植物卻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一種毒品,它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恰特草,又名阿拉伯茶、葉門茶、衣索比亞茶等。在非洲和中東一些國家非常流行,甚至形成一種“全民咀嚼”的風尚。

葉門人的嗜好

在中東地區,有一個小國家叫葉門,屬於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多數居民已經食不果腹,據聯合國最新的報告顯示,該國的安全和經濟狀況如果再不好轉,很快就會有1200萬人瀕臨饑荒邊緣。

在這個吃了上餐不知道下一餐從哪裡來的國度裡,幾乎所有的成年男性都沉迷咀嚼恰特草,為了滿足自己能時刻嚼上一口的慾望,他們餓著肚子,也要把微薄的家庭收入中的17%花在購買恰特草上。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如果以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就會覺得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種惡習,然而在當地這卻是流傳千年的文化習俗,大多數葉門人從小就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學會咀嚼恰特草,因此任何試圖讓國民擺脫恰特草的政治力量從來得不到人民的支援。

葉門並不是沒人意識到問題,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沒有了恰特草,葉門也就不存在了,因為咀嚼恰特草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有過相同經歷的中國人都知道,葉門人如果不擺脫這種可怕的嗜好,國家是永遠沒有富強的未來。

什麼是恰特草?

恰特草是我國的一種叫法,它的正式學名為巧茶,英文名Catha edulis,是一種廣泛分佈於非洲東部、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屬於屬無患子目,衛矛科灌木。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II類軟性毒品,很多國家已將其列管制物,嚴禁旅客攜帶或郵寄入境。

恰特草含有豐富的卡西酮、去甲麻黃鹼和去甲偽麻黃鹼(卡西酮化學結構、藥效作用與苯丙胺類似)等生物鹼,進入人體後,透過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大量分泌多巴胺、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從而產生快感,可以稱得上植物界的“天然苯丙胺”興奮劑。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嚼食者一般喜歡使用清晨採摘的新鮮恰特草的嫩葉和嫩芽,進入口腔嚼碎後,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其90%的生物鹼類成分被釋放出來,這些活性成分中,60%經口腔粘膜吸收,其餘部分經胃、腸粘膜吸收。

在這些活性成分的刺激下,嚼食者在短時間內就會感覺自己精力充沛,自信心暴增、無所不能,同時還能緩解生理上的飢餓和疲勞感,這對於經常處於飢餓狀態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天然的“良藥”。

這種狀態持續3小時之後,隨著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代謝乾淨後,就會緩慢退卻,這個時候嚼食者就有可能會出現沮喪、麻木、失眠,抑鬱,什麼也不想做的症狀,只有再次咀嚼才能恢復,然而多次咀嚼之後,就會上癮,因此又被稱為“東非罌粟”。

恰特草的傳播史

歷史上最先給恰特草命名的是瑞典生物學家彼得·福斯科爾,但沒人能考證得出恰特草的起源地,只知道早在13世紀,非洲的衣索比亞人就已經在咀嚼恰特草的嫩芽和葉子,用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這種習俗隨著人員的流動傳播到非洲其他地區,例如吉布提、索馬利亞等國。

15世紀左右,咀嚼恰特草的習俗又傳播到阿拉伯半島地區(主要是葉門),因此,目前主要流行的地區就是這幾個國家。據資料顯示,非洲和阿拉伯半島超過2000萬人有每天嚼食恰特草的習俗,其中葉門約90%以上成年男性和50%以上的女性每天咀嚼恰特草3到4小時。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在這些國家,恰特草已然成了一種社交物,跟我國餐桌上的酒文化一樣,每家都有專門招待親朋好友的恰特草室,人們一邊嚼著恰特草,一邊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大文豪狄更斯曾在書中詳細描述過非洲和阿拉伯人嚼恰特草的習俗:

“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四個國家以及阿拉伯半島(尤其葉門),嚼恰特草被當成一種流傳千年的社交習俗。”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卡西酮分子結構

雖然恰特草很早就被人們發掘並使用,但它並沒有像罌粟一樣,成為全球流行的毒品,這是因為其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並不能保持長久,在採摘後的72小時就會分解成為去甲偽麻黃鹼和苯丙醇胺,失去其興奮特性。

所以早期販賣者為了保證新鮮,防止活性成分卡西酮流失,通常都會用錫箔紙、泡沫等包住新鮮採摘的恰特草。不過現在開始流行曬乾成“茶葉”生吃或磨粉沖服,這是因為經過特殊烘乾處理,活性成分卡西酮能保持的更久。

恰特草的危害

恰特草對於個人而言,危害與其他毒品相比,算不上特別嚴重,生理方面有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厭食,心肌梗死,導致導致精子數量減少、效能力障礙,以及出現肝功能衰竭、食道炎、胃炎、延遲性腸道吸收和口腔白色角化病。

但是長期大量濫用,會對使用者的精神方面造成很大影響,例如加劇與狂躁有關的疾病、精神病、暴力行為的反應,增加抑鬱症自殺和幻覺出現的風險。在全民咀嚼環境裡,導致的後果就是,影響社會治安,例如引發交通事故。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對於國家而言,恰特草的危害也非常明顯,例如葉門,由於國內旺盛的需求,大部分農民已經放棄種種植糧食,而改種恰特草,這無疑更加劇了當地糧食短缺的問題。除此之外,還經常需要鄰國衣索比亞進口,導致資金大量外流,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種植恰特草非常耗水資源,而葉門是一個淡水資源非常緊缺的國家,目前已經將全國60%的淡水資源用來澆灌恰特草,因此專家們推測,到2025年,葉門首都將成為一個無水之都。

恰特草的衍生物

如果僅是恰特草,危害尚且可以掌控,但是由它衍生而來的毒品,才是最嚴重的。眾所周知,有一種能讓人變殭屍的毒品叫“浴鹽”,其主要成分甲卡西酮,原材料就是來源於恰特草中的卡西酮。

不法分子將恰特草中的卡西酮提煉出來後,透過人工合成的模式製作成“浴鹽”毒品,由於具有更強烈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很快就吸毒人群中氾濫起來,成為繼大麻、搖頭丸、可卡因成為歐美第四大濫用毒品。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浴鹽”毒品除了對吸食者身體危害巨大,更是能讓人精神失常,變得異常暴力,如同電影裡的喪屍一樣,不停的啃食他人。2012年5月,在美國邁阿密,一名男子就因為吸食大量“浴鹽”毒品,啃掉路邊一位流浪漢近80%的臉部皮肉。

恰特草的管制情況

儘管國際社會對於恰特草的管制存在爭議,例如在流行的非洲和中東國家裡,不僅強烈反對將其歸納為毒品,人們更是視咀嚼恰特草為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就像我國的菸酒、檳榔文化一樣。

但是聯合國及美國、歐洲大多數國家早已經立法,將恰特草列入毒品範圍,並進行嚴格管控。2013年11月,在我國公佈的《精神藥品品種目錄(2013年版)》中,也明確將恰特草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目錄管制。

“東非罌粟”、“阿拉伯茶”,這種外觀像莧菜的恰特草是什麼毒品

2014年1月1日起,恰特草正式列入我國毒品的嚴打範圍之內。凡種植、持有、販賣、走私、服食恰特草都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文章來源:知乎作者——陳敏,版權歸其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