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文 | 王雨桐

社群團購的倒閉潮,終於向頭部企業蔓延開來。

繼同程生活宣佈破產、食享會關停全國業務後,縱然融資順利的十薈團,似乎也難逃網際網路巨頭帶來的壓迫,在涼涼邊緣頻繁試探。

裁員、撤城,十薈團爭議頻發

近日,一眾自稱為十薈團員工的使用者在社交平臺爆料稱,自己不僅被公司突然遣散,還被威脅籤主動離職、沒有任何賠償。

幾乎在同一時間,陸續有城市供應商收到了當地網格倉即將關停業務的通知。有負責人反饋,對接人員只在線上溝通,對目前供應商提出的費用問題,尚未正面迴應。

以至於在昆明,由於配送司機薪資等費用問題始終未得到答覆,當地一度出現了群體圍堵倉庫討薪事件。迫於無奈之下,總部方面表示將在25日給到解決方案。

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一系列負面事件,讓縱然有阿里巴巴作為背書的十薈團也難以招架。在外界看來,十薈團已經在涼涼的邊緣瘋狂試探。

對十薈團的唱衰,源於本次業務關停陣勢之大,已超乎常人想象。

據媒體披露,不止是雲南,廣東茂名、湛江,以及福建福州,全國都出現了大面積關城,浙江、上海等地也將陸續關停,東北三省或將全面退出,山東地區合併最佳化。

有人士將十薈團的業務關停行為,用一句話概括,即:全國整體呈現戰略收縮態勢,僅保留根據地市場和部分中心城市。

這與十薈團曾經大刀闊斧,以大額補貼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相比,已然是兩個世界。

監管收緊,十薈團玩不下去

回看這一年,十薈團的困境,似乎早已有預兆。

社群團購的火熱,引來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在面對陡然增加的競爭壓力時,十薈團仗著背後有阿里巴巴這棵大樹,對燒錢補貼市場一事也是格外熱衷。

然而低價能換來市場,也能引來監管。

今年3月,十薈團因不正當價格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150萬元的罰款。

5月,因未完全落實整改承諾,仍在江蘇區域存在大量低價傾銷、價格欺詐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再度對十薈團開出150萬元鉅額罰單,同時責令其在江蘇區域停業整頓3日。

當市場擴張受阻後,企業向供應鏈端、商品端、服務體驗等進發已是必然。但透過提供更具保障的供應鏈、更豐富的產品、更有品質的使用者服務來提升平臺競爭力,看似簡單,於企業而言,卻是萬分艱難。

尤其,是十薈團。

納入阿里,“十薈團”或成過眼雲煙

當然,說十薈團在在供應鏈端沒有一點兒優勢,那也不是十分準確,只是這些優勢往往都來自於阿里巴巴罷了。

從會拿融資開始,十薈團的身後就總是有阿里的影子。

哪怕是在那封被認為是可以解釋為何裁員、撤城原因的內部信中,創始人陳郢都提到了,“十薈團將與阿里MMC在部分地區進行區域整合,在運營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團隊協作,探索社群團購業態,為使用者帶來更優質、便捷的服務體驗”。

只是,十薈團需要阿里,但阿里是否需要“十薈團”這個品牌,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於阿里而言,社群團購是它講述本地生活故事、提升使用者活躍度天花板的重要領域,注資十薈團也是出於此目的。

但十薈團從來不是阿里的唯一選項。

今年3月的阿里內部會議上,阿里合夥人戴珊就曾表示:對社群團購的投入將不設上限。對內賽馬,對外投資。盒馬鄰里的上線,便有阿里親自下場做社群團購的意思。

如果十薈團表現良好,那麼縱然與盒馬鄰里業務線高度重合,也能夠以“差異化佈局”的形式存在在市場上,但顯然,十薈團並沒有這麼好的成績,甚至可以說是問題頻發。

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今年2月,財經無忌曾提到,其獲得一份2020年12月十薈團粵東區臺賬,剔除一件代發、手機充值等業務影響,粵東區當月剩下的9000餘萬GMV,有6000萬元的GMV資料疑似來自刷單。

而最能吸引消費者的平臺產品,質量也是為人詬病。

在相關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都吐槽在十薈團上購物體驗極差,雞蛋發黴、水果壞了等情況時有發生,售後形同虛設,只能自認倒黴。

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十薈團的下半場,從撤城、裁員開始!

以至於隨著陳郢在內部信中提出,平臺將聚焦使用者長期價值,從而實現“普惠零售”,甚至更為深遠的“消費平權”。

如此反差,也是令人無言以對。

有十薈團團長甚至表示,來自平臺的獎勵不高也就罷了,產品質量又如此堪憂,售後壓力往往都集中在團長身上,很多團長都沒有動力去給使用者推薦十薈團。

在以結果為導向的阿里眼中,十薈團的價值也就僅此而已了。

在即將到來的社群團購下半場中,監管的到來,會讓市場競爭更加趨於良性,並以為居民帶來真正的消費價值為最終目的。

只是在這群平臺中,也許並不會有一個叫做十薈團的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