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90%的社會精英都在偷偷鍛鍊這種能力

01

資訊差-快

很多人以為現在的資訊差越來越小,我想問的是:真的嗎?

十幾年前,網際網路時代剛開始萌芽,人們得知一個資訊通常有三種方式:

1、電視或收音機

2、口口相傳

3、報紙和雜誌

傳播的方式在當時看來其實並不算少,大部分事情基本可以透過電視和收音機知道,再不濟也會透過其他人的口裡得知。

網際網路的發展對資訊傳遞產生了一些改變,這種改變不是增加了資訊獲取的途徑,即寬度;而是增加了資訊獲取的速度。

以前沒有網際網路,要麼人傳人,要麼看電視,要麼看報紙,但這些都將受到來自空間的限制。

古代的飛鴿傳書、千里傳音等手段,就是受到了空間的限制,所以在那時候信鴿、馬匹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匹好馬比一個人都還要值錢,為的就是“快馬加鞭”。

空間這一限制導致了資訊傳遞的速度會很慢,以及提高了資訊的失真率

,故此,在以往的歷史中,存在非常嚴重的資訊滯後和失真,我們把它叫做資訊差。

網際網路的出現打破了資訊傳輸的壁壘,使得資訊傳遞速度得到了飛躍的提升。

人們獲取資訊的速度提升了,獲取的資訊面也更廣了,即在速度和寬度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那麼就不存在資訊差了嗎?

並不是,在我看來,它更加的讓人畏懼。

02

資訊差-狹

如今大資料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才幾年時間發展成這樣子,再過幾年大資料+5G+智慧的組合更會將整個人類世界的發展推進好幾個臺階,指數級增長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因為5G就是一個臨界點。

因為網際網路讓資訊獲取的速度和寬度提升,所以,人們每天接收的資訊多到根本看不過來,怎麼辦?

過濾!!!

只能過濾!

將自己討厭的“徹底叉掉”

將自己不那麼喜歡的“減少推薦”

將自己很喜歡的“點贊關注”

所以,人們眾多的資訊當中只留下了自己喜歡的那部分

這是很可悲的事情,因為

當接受到的資訊只有自己感興趣的資訊時,人們的價值觀是殘缺的、狹隘的!

我並非否定大資料的發展,它確實給社會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推進著社會的進步,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大資料也在“弱化”人們的“探索能力”,因為它是主動推送資訊給人們,逐漸培養人們被動接收資訊的思維慣性,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並不會主動去搜索資訊,而更喜歡停留在“自己喜歡的資訊圈層裡”

你可以理解為“

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資訊舒適圈

一切都是自己喜歡的,沒有難以理解的資訊,

所有資訊都有人給你加工到符合你的理解範圍之內

,一切都是那麼的輕鬆、簡單。

但這是虛擬的,是不真實的,是別人想讓你看到你所謂的“我喜歡的”

長期以往,很有可能內心變得很脆弱,甚至無法接受外界真實世界的樣子。

你在接收加工後的資訊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思維方式給對方加工

對方為了得到你的認可,會

盡最大努力透過加工的資訊的方式來間接影響你的思維方式

(加工思維),從而讓你從認可對方的資訊到認可對方的人。

這種現象愈加的普遍。

大資料的演算法實際上是在讓人們接受的資訊面變窄,這和上面的“資訊的寬度”的觀點是有悖的。

想要資訊快,又想要資訊多,很難做到兼顧。

其結果是我們大腦一定會變得混亂起來,反而會影響我們本身的成長。這就是大家經常說到的熵。

同樣的,把視角拉到整個社會發展來看,也是如此;

所以現如今,

資訊差,差的並不是資訊量,而是對資訊的自我加工和整理的能力

也就是認知差

03

認知差-收

要我說這個資訊時代最缺的能力是什麼,認知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資訊時代並不缺少資訊,缺的是加工資訊的能力

很多人不理解認知差是什麼意思。

認知就是加工知識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思維活動,即思考。

認知差也就是人們對思考這件事情的投入程度。

有的人每天都在看新聞,什麼某明星艹粉、出軌、騙流量。。。

我想問的是,這些資訊拿來幹嘛?

我認為這種資訊應該不會變成大家交流的談資,我說的談資指的是“以此為榮”,即談論的密度過大了,大家(非行業從業者)隨口提一句就行,知道有這麼個事情即可。

如果一個人的身邊總是在密集的、持續的談論這些資訊,我認為他應該花幾分鐘時間仔細地審視身邊這些人。

有人會害怕被“資訊孤立”,擔心自己會面臨“你連這個都不知道?”的尷尬局面。

但是那又怎樣呢?

理論上來講,足夠大的事件我們即使不去主動了解,也終將會被動接受;而足夠小的事件也就不需要去過度的關注,不知道也很正常。

很多人知道的是“它是什麼”,而我要了解的是“它為什麼”

這就是資訊的廣度和深度

以前我也是什麼資訊都看,在當時看來好像我瞭解的比別人多一些,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我並不認為當時的想法是正確的。

所以,我開始收斂,開始

內視自己

,開始調節和訓練自己內部的能力,即開始將焦點轉移到自我提升上,而非外界可有可無的資訊上。

當然,也不是說我什麼都不瞭解,我自己能夠分得清我需要了解什麼資訊;但瞭解不一定要剖析,有的資訊確實很垃圾,看看就行。

04

認知差-深

前面提到獲取資訊的速度和寬度提升了,但大資料的發展促使我們又將資訊的寬度變窄,我們只關注我們喜歡的,這種意義上的窄具有個性化的色彩在裡面。

即,資訊的寬度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控制,當然這種對資訊寬度的控制權其實很多的app並沒有真的給到使用者。

我記得小紅書有一個”個性化推薦“的開關,這就是一種控制資訊寬度的按鈕。

在”獲取門檻低“的大前提下,自然而然的會接收更多的資訊,因為現在app開發成本也越來越低,還不說小程式這種輕量化的應用的出現,不用開發app也能搭建平臺,做出應用。

你看,無論是接收資訊還是傳遞資訊,門檻都在變低

資訊一旦開始變多,就會消耗我們的時間,而時間並不會變多,怎麼辦?

資訊時代,90%的社會精英都在偷偷鍛鍊這種能力

關注有價值資訊!

這是一個難題。

什麼才叫有價值的資訊?

各類app中熱榜的資訊是有價值的嗎?

我點贊過的、收藏過的資訊算有價值的資訊嗎?

算,但也不算。

價值,有短期的,有長期的

資訊價值也不例外

我認為的有價值資訊具備3個條件:

1、真實性

2、準確性

3、拓展性

資訊要正確才行,正確代表真實和準確,任何不真實的資訊都是垃圾,會誤導我們的判斷,這顯然是一文不值。

拓展性的意思指的就是,這些真實有效的資訊可被拓展的可能性有多大,它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回報或者行業/自我能力提升上。

比如,我瞭解“明星艹粉”這種資訊,我能利用它做什麼,它能被我加工到什麼程度,是否對我內在提升有幫助?

如果我不是從事娛樂行業的工作,它對我的價值幾乎沒有,因為拓展性太低了,而且事件撲朔迷離,短時間內即可能反轉,真實性無法確定。

但是,類似於“國內大廠開始提升員工福利待遇”這樣的資訊,它的可拓展性就比“明星艹粉”的可拓展性要高。

我可以一步一步摸索去發現原因,結果可能是新加坡的網際網路發展速度非常快,需要招聘大量的網際網路人才,而且人家給出的福利也還行;

這就讓很多國內大廠的人開始猶豫,畢竟在國內這種高壓下工作後,再出去就是降維打擊,會很舒服。

而且,好些大廠都開始在新加坡開設業務。

那麼,我加工資訊得出的結論是,國內大廠提高員工待遇是為了防止國外企業的人才競爭。

類似於這種資訊對我來說就是有價值的,我也願意為此去加工它。

當然,我並非否認資訊沒用,而是說相對於資訊氾濫的時代而言,與其多瞭解更多的表面資訊,不如多加工有價值的資訊。一方面可以訓練自己的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在領域內的研究也會對自己的事業有所幫助。

我也並沒有否認大資料的發展利好,而是呼籲,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人們應該注重內在能力的提升,而非以“瞭解更多資訊”為炫耀的資本。

05

觀點

這篇文章,我的觀點是:

我認為,人們對資訊的關注度由於演算法的產生而變窄,且探索能力開始下降,這將導致大量的人會變成“拿來主義”。

資訊差已經不能算是一種能力,反而在熵增定律的原則下,認知差才是當代人要去刻意訓練的能力。即資訊圈層這個護城河越來越薄弱,在此條件下需要建立認知圈層的意識並強化其能力,這或許會成為人們以後發展的另一個護城河。

依靠“你瞭解別人不瞭解的”方式來賺錢的機會開始變少,反而“你認識到別人沒認識到的”方式開始變得重要。

我無時不在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因為它將決定你的未來的認知圈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