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文/唯晨

人生在世,最難逃脫的就是痛苦。

與人打交道說不上難,亦算不得容易。關於人心,智者早就總結出四個字“人心叵測”,想要了解一件事情容易,想要看透一顆人心,實在太難。

這個社會真假虛實難以分辨,或聲東擊西暗度陳倉,或曲意逢迎綿裡藏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對方想要騙你,任你如何防範都無法阻隔完全。

有自知之明者為大智慧,有識人之能者只能算小聰明。

荀子有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想要擺脫人生的痛苦,就要先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人性看透自己,才是為人處世最該做的事。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曾聽過這麼一則故事,說有一對父子開開心心騎驢上街,卻垂頭喪氣抬驢回家。這其中的痛苦和懊惱皆因對人性認知的缺失。

天氣晴朗的時候,一對父子決定騎著心愛的毛驢到街上置辦一些生活用品,於是吃完早飯餵飽驢子便高高興興地朝鎮上出發。

他們剛走沒多遠就碰見一位路人,路人看了一眼驢子和父子倆,嘆了口氣說:“實在沒有愛心,這麼瘦弱的驢子怎麼經得住兩個人的重量,可憐,可憐吶。”

父子聽到路人的感慨後,內心有些愧疚,於是兒子對父親說:“爸爸,我覺得騎驢沒意思,您坐著,我下去牽驢。”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兒子牽著驢子和父親有說有笑繼續趕路,只是剛走一段路程就又碰見一個人,這個人看到父子和驢後,搖了搖頭道:“可真是個自私的長輩,孩子還那麼小,自己騎驢讓孩子走路,自私,自私吶。”

父親聽到路人的話語後頓時滿心痛苦,平日裡他最疼愛的就是自己的兒子,這次是兒子主動要求下去走路,沒想到竟被人誤會。

被誤會的父親再也坐不住,乾脆下驢和兒子一起步行趕路。

父子二人牽著驢,由早晨走到中午,終於來到鎮上累得滿頭大汗,趕路疲乏的二人正要找個地方喝茶歇腳,卻被一個老者的話氣到不行。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老者看到父子二人牽著一頭身強力壯的驢子,還累得滿頭大汗,撇了撇嘴:“一對蠢人,手裡牽著驢還能給自己累成這樣,腦子指定不好使。”

聽到老者的話後,二人決定再次騎驢,剛上去就又遇到第一次可憐驢子的路人,那人再次替驢打抱不平,並始終與父子保持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

父子沒有辦法,直接拿韁繩將驢子的四蹄捆個結實,一前一後抬著驢子往回走。

直到天黑,原本要去置辦生活用品的二人最終不僅什麼都沒買成,還將驢子從鎮上抬回家,併成為鄰里們的笑柄。

在這件事情當中,痛苦的不僅有父子二人,還有那頭五花大綁被主人抬回家的驢子,它一路上都處在主人要宰了自己的驚恐之中。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做人要明白,這世上從來都不可能出現完全相同的思想,每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認知,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不能太過在意別人的點評。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外界點評都不必聽,而是要根據現實情況,結合自身特點去有選擇地聽從。

就拿這對毫無個人主見的父子來說,聽到別人不同的聲音不假思索馬上就去改變自己,最終將事情搞得一塌糊塗,他們在路人指責聲中完全忘記自己去往鎮上的目的,於是耗費了一整天的時間,都在調整如何與自家的驢子相處的模式。

不要認為這只是個愚蠢的笑話,生活中活得像故事中父子一樣糾結的人不在少數,只是他們相處的物件不是驢子,而是自己的家人、伴侶、親戚、好友。

認知:與人相處想要彼此感到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人生中,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自己思想的糾結,有些事情想不通,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結,猶如卡在喉嚨中的魚刺,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

做人要明白,

這是一個多元的世界,與人相處非要爭對錯毫無意義,為了證明而證明只會讓原本輕鬆的日子變得複雜且沉重。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絕對的對錯,有的只是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去說。

我們在不被別人的觀點束縛的同時,也不要口無遮攔地去束縛對方,做一個知趣識趣的人,看不慣的事情藏在心裡,尖銳或指責的話語儘量不出口。

想要生活充滿喜悅,先讓自己認識“快樂”。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援,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