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大家看法如何?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瓜子這種大家喜聞樂見的零食在明朝是沒有的,在明末的時候從美洲傳過來的。所以一開始傳進來的時候,一般平頭老百姓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只有皇親國戚和一些大臣才能吃得到。所以那個時候的瓜子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就像是今天的魚子醬一樣,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起的。而且有時候是有錢也吃不到的。這也是為什麼不做成金米粒或者金小麥,做成金瓜子的原因。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大家看法如何?

我國古代黃金並沒有正式貨幣化,而在清朝主要的貨幣就是白銀和銅錢。所以一般在民間使用貨幣,會把金子兌換成白銀。一兩黃金大概能兌換10-20兩白銀左右,這個數字是變動的。而一兩白銀則是能兌換1000-3000文左右的銅錢,這個數字也是很變動的,特別是白銀外流之後,銀價就貴了起來。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大家看法如何?

在明朝初期,朝廷明令禁止民間不能流通金銀,到了後來才漸漸放寬。到了清末的時候,一兩金子可以兌換二十兩白銀,差不多就是現在二十萬元左右的價值。所以一粒20g的金瓜子,已經算是一筆百姓可望不可求的鉅款了,更何況金瓜子的價值遠遠不僅僅是金子本身,而是皇帝的榮寵。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大家看法如何?

然而賞賜多少就得看皇帝的心情以及被賞賜的人付出了多大的貢獻,一般來說也都是幾枚或者幾十枚,像《甄嬛傳》裡面沈眉莊被賞賜那麼多其實是不現實的。畢竟民間不流通,自然就不會生產,金瓜子的數量經過好幾代皇帝的賞賜,自然是越來越少。

前面也說到了民間還有人保留,正是因為得到賞賜的人都將這看成是一種榮耀,非常有成就感,這不北京就有個滿族人,因為祖上伺候過皇帝,也得到不少皇帝的賞賜,其中就有金瓜子,很多鄰居都不信,不得已他將金瓜子拿出來,很多人也是半信半疑。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大家看法如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