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除周瑜,諸葛亮和劉備採用離間計,假如周瑜不死孫權會中計嗎?

《三國演義》裡寫諸葛亮和周瑜鬥法 ,周瑜處處落敗,最後長嘆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然後口吐鮮血而亡。

可是《三國演義》的文學虛構的確精彩,但是按照《三國志》等史書的記載進行分析,當時諸葛亮根本捧不到周瑜的腳。當時諸葛亮是剛剛走出隆中的農民,而周瑜則是天下皆知的周郎——東吳軍事第一人。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雖然消除了生存危機,但是卻面臨發展瓶頸。雖然劉備佔有江南四郡,但是這些地方在當時屬於邊遠落後地區,遠離中原。為了發展,劉備只得親自到東吳向孫權去借荊州江北之地。

劉備的這一趟遠行可是說是完美,孫權不但給了他荊州刺史的名號,還讓他實實在在地得到了江北之地。

以至於曹操聽說後,正在寫字的筆都掉到了地上。

為除周瑜,諸葛亮和劉備採用離間計,假如周瑜不死孫權會中計嗎?

孫權信不信劉備的反間計不得而知,因為周瑜不久就死了,這事情也就難以驗證。

但是有一點肯定,劉備肯定看出了孫權對周瑜的猜忌,所以才會煽風點火地這樣說。

可是, 劉備說這句話應該不是即興發揮,因為這句話說出來就是牽扯劉備和孫權兩大集團的大事,應該是事先規劃好的。

為除周瑜,諸葛亮和劉備採用離間計,假如周瑜不死孫權會中計嗎?

根據當時劉備集團的人才結構來看,給劉備獻出這一離間計的人,很可能就是諸葛亮。

劉備和諸葛亮集團為什麼要離間孫權和周瑜呢?

第一,周瑜看不起劉備

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屯駐在樊口,發現周瑜戰船趕到,就派人到周瑜船上慰勞。周瑜卻傲慢地說:“我有軍任,不能到劉備那裡去,如果劉備能親自來見我就好了。”

劉備只能乘單舸拜見周瑜。

見面後,劉備問周瑜:“現在抵禦曹操,你的計策好極了!你帶來了多少人馬?”

周瑜淡淡地回答:“三萬人。”

劉備嘆息:“恨少。”

周瑜說:“這些人馬就足夠了,你只管在一邊看我如何破敵就行了。”

劉備一看周瑜不把他放在眼裡,就想見見老好人魯肅,說:“把魯肅請出來,我和他說說話。周瑜說:“我軍務在身,你想見子敬,你自己去找吧。”

當時,劉備羞愧得差點兒投江自盡。

這件囧事,《三國演義》沒有記載,《三國志》裴松之註釋裡有記載。

為除周瑜,諸葛亮和劉備採用離間計,假如周瑜不死孫權會中計嗎?

第二,周瑜主張打壓劉備

劉備借荊州,周瑜是反對的。

按照周瑜的意思,非但不應該借荊州給劉備,而且應該把劉備扣起來。

劉備去京口向孫權借江北土地。周瑜給孫權上疏說:“劉備是一個天下梟雄,又擁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一定不會長期屈服,受人支配。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應當是把劉備遷移安置到吳郡,大興土木為他建造宮室,多送給他一些美女和珍奇玩物,使他安逸享受,再把關羽、張飛分開,把他們放到不同的地方,讓像我這樣的人指揮他們一塊兒作戰,大事就可以安定了。現在分割土地來資助他們,這三個人聚在一起,都在邊界地方,恐怕蛟龍得到了雲雨,最終就不是水池可以容納得了的。”但是,孫權沒有采納周瑜的計策。

為除周瑜,諸葛亮和劉備採用離間計,假如周瑜不死孫權會中計嗎?

第三,周瑜主張攻蜀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給劉備規劃的戰略是據有荊州,然後奪取蜀地,最後進攻中原,這就是借也罷,騙也罷,劉備得到了荊州,這隆中對第一步實現了。

下一步就是佔領益州。

可是,周瑜要壞劉備的好事。

周瑜親到都城,面見孫權說:“如今曹操新敗,更大的憂愁還在內部,沒有能力和將軍進行大規模的戰事。我乞求和奮威將軍(孫瑜)一道進軍蜀地,奪取蜀地後再兼併張魯。然後留下奮威將軍牢牢地守在那兒,以便和馬超相互聲援。我回來和將軍佔據襄陽進迫曹操,北方就有被攻克的希望了。”

孫權被這一計劃激勵,同意周瑜回去準備這件事。

但是,周瑜在回去的路上就病死了,孫權也暫時終止了這一計劃。

假如周瑜不死,就會成為劉備奪取益州最大的攔路虎。

雖然,周瑜獻計攻取益州,是劉備實行離間計之後的事情,但是劉備應該事先把周瑜當成了假想敵。

現在的問題是假如孫權不死,會讓諸葛亮和劉備的離間計得逞,而猜忌周瑜嗎?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不過,有三點需要明確:

第一,劉備和諸葛亮之所以能夠祭出離間計,是因為看出了孫權有可能會猜忌周瑜。

第二,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實際上是分割周瑜的轄地給妹夫劉備。

第三,孫權雖然答應周瑜的攻打益州之計,但只是讓他回到原先的防區準備,並未實際性地給周瑜操作權。

所以說,周瑜死得太早,沒有給歷史驗證諸葛亮和劉備離間計是不是奏效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