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前言: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與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史記留侯世家》

一、雍齒何許人也

雍齒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秦末時沛縣的豪強,比當時劉邦的出身要好很多,並且與王陵(也是沛縣豪族,劉邦以兄事之,繼曹參之後的漢朝第三任丞相)的關係比較好,在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便跟隨劉邦。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劉邦起兵反秦,並被推舉為沛公,之後秦國的泗水郡郡監帶兵攻打豐邑(與沛縣同屬泗川郡下,當時劉邦駐紮於此,豐沛之地屬於劉邦的大本營),劉邦帶兵出城反擊,僅用了兩天就擊敗了來犯之敵。之後漢高祖便的帶兵去攻打薛縣,便令雍齒駐守豐邑。陳王勝趁著劉邦的主力不在的時機,便派遣魏國人周市來攻打豐邑,周市便派人給雍齒送信說:你如果歸降魏國,就封你為侯並駐守豐邑,要是不投降破城之後就屠城。於是雍齒百年開城投降了魏國,反過來替魏國駐守豐邑。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劉邦得知雍齒叛變之後怒火沖天,便引兵攻打豐邑,但最終還是沒能打下來,並且立邦在此時生病,於是便返回沛縣,自此劉邦便怨恨雍齒及豐邑的子弟背叛自己。後來劉邦佔領了碭縣得兵五千餘,之後劉邦又投奔在薛城的項梁,並向項梁借兵五千,再次去攻打豐邑才其將攻下,此時魏王已經被秦軍打敗,雍齒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便投奔了趙國。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楚漢之爭爆發後,趙國為博得項羽的信任與支援,便於劉邦為敵,並且在此期間雍齒為對付劉邦出了不少力氣,使得劉邦對其更加恨之入骨。公元前204年,韓信背水一戰全殲趙軍主力,此時的雍齒再次走投無路,只能歸附於劉邦。此時的劉邦想要殺掉雍齒以洩心頭與之恨,但由於劉邦的“大哥”王陵(王陵之前佔據南陽觀楚漢之爭,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此時王陵已經歸附劉邦,但他在劉邦那的話語權也是非常大的)的求情才使得劉邦放過雍齒。此時的雍齒只能算是個戴罪之人,雖然心中有所不忿,但是也不敢怎麼樣。雍齒在之後的對楚作戰中表現得非常優異,但從不邀功,久而久之劉邦也不好意思再殺他了。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從雍齒守豐邑抵抗住劉邦的多次進攻,到歸順劉邦之後屢立戰功,可以看出雍齒不僅僅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他的才能也是異於常人的。

二、雍齒為什麼要背叛劉邦

雍齒之所以背叛劉邦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從心裡看不起劉邦。雍齒與劉邦都是沛縣人,但雍齒的家族在當地屬於豪族地位比較高,而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並且經常喝酒賴賬,說白了當時的劉邦就像是個無賴。因此雍齒便感到在劉邦手底下做事非常的掉價,於是一有機會他便背叛了劉邦。《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還有就是當時魏軍在攻打豐邑的時候,無論兵力還是糧草都數倍於豐邑守軍,致使雍齒不得不為豐邑的父老考慮,因此便投降了魏國換取豐邑的平安,但是他害怕劉邦回來之後即他說明緣由,劉邦也不會信任他,索性他便直接歸附了魏國來對抗劉邦。而豐邑城破之後,雍齒自然是害怕劉邦找他算賬才不得不出逃到趙國。

三、雍齒的背叛對漢初局面的影響

雍齒在劉邦起義後不久,在他創業最困難的時候便背叛了他,並且他是第一個背叛劉邦的人,劉邦對此可謂是深惡痛絕,並且在劉邦的內心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痛。

關於這點《史記》中是這樣說的:其一,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寧君、秦嘉立竟駒為假王,在留,乃往從之,欲請兵以攻豐。就是說劉邦得知雍齒反叛之後,便帶兵去攻打,一直打不下來就生病了,便返回了沛縣。劉邦聽說,東陽寧君與秦嘉在留縣立楚王后裔景駒為代理楚王,於是便去投奔想要借兵攻打豐邑。其二,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就是說劉邦帶著一百來人,去向項梁求救,借了五千兵還有十個五大夫級別的將領,帶回去攻打豐邑。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這裡要說明一點,劉邦在向項梁借兵的時候,他與東陽寧君已經被秦軍打敗,但是他返回頭來佔領了碭縣,得到了五千餘兵卒。也就是說現在劉邦手裡有萬餘人,最終才將豐邑打下。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劉邦不破豐邑誓不罷休的心態,由此可見他對雍齒及豐邑父老背叛自己有多痛心,以致後來他一統天下之後,免除家鄉賦稅,唯獨不免豐邑。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劉邦也就是從雍齒的背叛開始,從一個“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的人,變得開始多疑猜忌,尤其是對身邊的人。比如說蕭何,從劉邦起一開始便一心一意追隨他,併為其籌集糧草,穩定後方。

就是這樣以為親如兄弟的戰友,劉邦對其也要留一手。據相關史書記載:漢三年,漢王與項羽對峙於京縣與索城之間,漢王多次派遣使者回後方去慰問丞相蕭何,有個姓鮑的儒生便對蕭何說:“大王在前面風餐露宿的打仗,卻派使者來後方多次慰問您,是對您有疑心啊,不如您讓您的家人去漢王帳下當兵,漢王就會對您更加信任”。之後蕭何便讓自己的兒子與侄子去了前線,後來漢王果然對蕭何更加信任了。正所謂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劉邦之所以如此看重後方的穩定以及對身邊人如此不放心,這與雍齒的背叛是分不開的,畢竟當時豐邑的丟失直接導致劉邦喪失了一半的產業。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還有劉邦對韓信的防備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劉邦在滎陽兵敗之後,便坐著馬車直接來到趙國,衝入韓信的軍營之中,趁其還在睡覺的時候便奪取了韓信的兵權,當時的韓信還以為在做夢。同樣的戲碼在垓下之戰後再次上演,那時項羽依已然兵敗,天下馬上就要一統,劉邦便再次衝到韓信軍帳之中,將其兵權奪下。劉邦之所以會如此不信任功臣,雍齒的背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漢朝建立之後,出現了很多鳥盡弓藏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這與劉邦創業早期所經歷的背叛有著很重要的聯絡。

四、為什麼將雍齒封侯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建立之初,劉邦經常在洛陽南宮的複道上望見很多將領坐在沙地上爭論,於是便問張良是為什麼,張良說:“難道陛下不知道,他們是在討論怎樣謀反。”劉邦說:“現在天下剛剛統一起來,為什麼要謀反?”張良回答道:“現在陛下從布衣成了天子,卻只封賞了那些個兄弟近臣,並且將與自己有仇恨的人給殺了,剩下的這些人既擔心陛下不能夠全部封賞,有恐懼會因為他們之前所犯的錯誤找來殺身之禍,因此他們便在討論怎樣謀反。”漢高祖便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便給他出主意,讓他把自己最痛恨,且眾人都知道的人封侯,以昭示群臣。於是劉邦便設宴封雍齒為什方侯,讓群臣們都能夠看到。雍齒封侯之後,其餘人便以為連雍齒都能封侯何況自己,於是便都安心下來。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結語:

劉邦不愧為一代雄主,可謂是能屈能伸。雖對雍齒恨之入骨,但是為了自己統治的穩定,還是可以封他為侯,可見劉邦雖然非常多疑,且對他人有著很強的防範之心,但是他在處理很多事情上是非常大度的,不會因為私人恩怨壞了大事。我們平時也應如此,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要能夠分清主次,不因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來影響自己的決策。

此人多次陷害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後,卻被高祖先於眾人封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