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公元前202年,劉邦和諸侯聯軍向項羽發起最後進攻,漢軍總共三十萬人,楚軍在十萬人左右。韓信將兵團分為五部分,前鋒孔將軍在左翼,費將軍在右翼,劉邦中軍在中間,後方則是絳侯周勃和柴武的預備隊。

史料記載“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韓信率先發動進攻,楚軍兵鋒不減,先頭漢軍被擊潰,隨即韓信退兵,命孔將軍、費將軍從左右翼進攻,楚軍不敵,向後退去。隨後韓信率軍追擊,在垓下打敗楚軍。

之後,項羽放棄了所部十萬大軍,只率領800精騎發起突圍作戰,理論上講,項羽的人馬還有不少,足有和劉邦一戰之力,為何只帶800人突圍呢?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楚軍軍心已經不穩,敗局已定

事實上,在垓下之戰前夕,楚軍已經處於十分不利的局面,幾乎被漢軍全面包圍。

公元203年,韓信計劃攻齊,但聽說酈食其已經勸說齊王歸附,便想要停止攻擊,但在蒯通的勸說下,韓信為了搶奪功勞,繼續攻齊。齊國看韓信進攻,認為酈食其出爾反爾,殺掉了酈食其,並向項羽求助。

齊國危機,項羽派出龍且和二十萬人馬前去救援,可是楚軍面對的可是兵仙韓信,龍且輕敵,而韓信準備充分,在龍且率軍過江之時,韓信掘開濰河,兇猛的河水將楚軍殺傷大半,隨即韓信乘勝追擊,楚軍大敗,齊地也被韓信佔據。隨後,韓信繼續南下,攻佔項羽的老巢彭城。

韓信此舉,殺傷大量楚軍,令楚軍元氣大傷,除此之外,也完成了對楚軍的戰略包圍,項羽痛失一臂,楚軍變得極為被動。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

史料記載“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除了韓信,劉賈佔據壽春,血洗城父,大司馬周殷叛變,彭越從梁地南下,到了垓下之戰前夕,楚軍已經被四面包圍,沒有退路。

為了挽回敗局,項羽甚至向韓信丟擲橄欖枝,希望和其三分天下,可是韓信念及劉邦恩情,並沒有同意,於是,項羽再也沒有機會了。

楚軍在垓下戰敗後,被漢軍團團圍住,雖說兵力尚存,但人心盡失,漢軍唱起楚歌,玩起了心理戰術,迫使楚軍心理全面崩潰。

事實上,就算沒有楚歌這個場景,楚國士兵也能明白,當時已經是窮途末路,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很大程度上,楚軍已經沒有了再戰的信心,項羽即便再牛他也只有一個人,如此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聽項羽的指揮呢,所以率幾百人突圍,便成了最後的活路。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垓下之戰

糧草補給跟不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再強計程車兵也是需要吃飯的,而當時的楚軍已經斷糧。

史料記載“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

在韓信攻下齊國的同時,彭越叛變,攻下了梁地,斷了楚軍的糧道。換言之,楚軍的糧食越吃越少,沒了糧食,十萬大軍就成了十萬個麻煩,不僅失去戰力,叛變的風險會更高。

劉邦為了救回劉太公,就派人和項羽談判,項羽最不喜歡的就是妥協,但他實在沒有辦法,就暫時同意了劉邦的建議。劉邦建議將鴻溝以西作為漢國,以東作為楚國,把天下一分為二,項羽同意了,並放回了劉邦的家人。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漢高祖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為何項羽這麼痛快放了人質?那是以因為楚軍沒有糧食,而且兵力捉襟見肘,急需時間休整。如果劉邦真的退兵,或給項羽喘息之機,就在這時,張良、陳平勸說劉邦撕毀協議,一舉覆滅楚軍,奪回整個天下。

劉邦頭腦靈活,並不在乎所謂的契約精神,倘若項羽兵精糧足,會和他和談嗎?可見其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戰機轉瞬即逝,能抓住機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隨後,劉邦聯合彭越、韓信發動垓下之戰。沒有糧食,當兵為何要跟著你打仗呢?適逢亂世,諸侯互相征伐,早就沒了所謂的正義與否。

史料記載“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縱使項羽的號召力再強,也難以讓餓著肚子計程車兵為其拼命,沒錢、沒糧,士兵就沒有了打仗的動力,所以項羽在絕境下,只能帶小部隊突圍。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楚漢之爭

如人數太多難以突圍

突圍作戰也分為很多種,大兵團作戰,如果被敵人包圍,兵精糧足的話,可以集中力量攻擊一點,人多力量就大,突圍的可能性更高。

如果兵力少,敵人多,那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分散突圍,當然了,這也要分情況而定,倘若敵人來個各個擊破,也是不好解決的,但兵少就意味著目標小,不容易引起敵人的注意,突圍的成功率更高。

史料記載“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是時,面對幾十萬漢軍,項羽也失去了信心,從他的康剛悲歌就可以看出,十萬大軍難以保全,但他還有些不甘心,希望奇蹟能發生。

按照純戰略角度考慮,儲存火種是有必要的,要想保住項羽,率800人突圍,成功率更高。況且這些騎兵,大多都是項羽親信,關係比旁人要親近不少,戰鬥力也較強。

項羽為何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只帶800精騎突圍!

上圖_ 項羽烏江自刎 連環畫報

放棄大部隊,那麼劉邦的主力就會被楚軍吸住,於是追擊項羽的兵力也會很有限。項羽是晚上逃走的,到了天亮時分,漢軍才發現,劉邦馬上派灌嬰去追趕,只派了5000人。

項羽是突圍作戰,所以一定會遭遇漢軍截殺,到了東城,項羽身邊也就只剩下28人,面對數千漢軍人馬,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了,最終,項羽自刎於烏江岸邊,並把戰敗的責任推給了老天。

在楚漢相爭初期,項羽優勢佔盡,劉邦則連戰連敗,可在數年間,劉邦積聚力量、知人善任,不僅兵力越打越多,其手下也多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謀臣。

反觀項羽,他猜忌多疑,不肯放權、氣量狹小,隨著戰爭的繼續,楚軍人心盡失,眾叛親離,直至滅亡的那一刻。並非老天要滅他項羽,這一切,也算是項羽的自作自受。

作者:九魚亭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史記·本紀第八》、《史記·本紀第七》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