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紅燒肉要怎麼做才能肥而不膩,有什麼秘訣沒?資深紅燒肉高手,應該有資格聊這個問題,曾是職業廚師,跟專業的相比或許只能算普通,但在業餘選手中絕對是資深高手,尤其是對於自己喜歡的紅燒肉,自以為拿捏很到位。一般的職業廚師在這道菜上是不如我的。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看了網上大家說的,都是在告訴你怎麼做好紅燒肉,沒有人說怎麼做才能肥而不膩,當然也就沒有真正回答肥而不膩的要訣。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下面我嘗試從“不膩”的角度來說說經驗,什麼是“肥”?什麼是“膩”?“肥”似乎是個不用多費口舌的問題,肥的程度取決於菜餚的油脂含量;至於“膩”,我的理解是人的嘴巴吃東西時對菜餚中油脂的感覺,紅燒肉的材料是五花肉,五花肉可以說是最瘦的肥肉。但他媽始終是肥肉啊。既是肥肉那麼“油”是必須的,無論怎麼做都會十分油。(不油也不好吃)。既然油不可避免,那麼膩一樣不可避免。所謂“肥而不膩”,實際上不是真的“不膩”。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只是因為美味的感覺太強烈,以至於“膩”的感覺被抑制僅此而已。所以想要不膩,只能從兩個方面來努力,一是控制菜餚中油脂含量水平,二是好吃才是王道。控油(調控肉的油脂總水平)。兩個關鍵環節:第一是“選肉”,選肥瘦合適的五花肉,這個有個人喜好問題,有的人喜歡吃肥一點的,有的人喜歡瘦一點的。就我自己而言,喜歡超市裡買偏瘦的五花肉。第二個關鍵,“出油”,就是把肉切好之後透過炒或者炸(反正都是高溫)把部分肉裡面的油逼出來。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這裡需要掌握火候,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炒糊了,糊鍋對味道、口感、色澤都是巨大的傷害。至於控油的水平(就是到底肉裡面多少油合適),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喜歡有一點,有的人則相反,每個人喜好不一樣,但無論如何,炒或炸把肉裡的由逼出來都是必須的環節,因為出油的過程會讓肉塊水分流失,這不僅可以起到控油的效果還會影響成品的口感、風味,喜歡更肥一點的朋友可以在選肉上選偏肥一點的肉,在煸炒的時候一定要達到外觀略變焦變黃。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有人說了想要肥而不膩,好吃才是王道。怎麼做的紅燒肉才能好吃?只強調幾個關鍵點,合適的調味:五花肉是自身就很鮮美的食材。只要把它燉至酥爛(這個詞或不恰當,反正就是燉到合適的水平),自然就會香氣四溢,讓人口水直流,所以調味品儘可能的少,讓肉的本味充分釋放才是王道。即便如此適當的調味品還是應當的,適量的鹽、蔥、姜足矣;桂皮、香葉、八角等香料都有其特定的香味,如果喜歡可以加,但一定要少,不可喧賓奪主;至於辣椒,只有一個功能就是刺激口腔感官系統俗稱“辣”,沒有什麼怪味。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基本上不會對肉的風味形成太大的破壞,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新增的量,調色:紅燒肉的色澤其實不會太大的影響其口味,不信可以自己矇眼口味測試。調色只是用來欺騙眼睛,從視覺上勾起人的食慾,調色材料一般來說可以兩種選擇,糖色、醬油。醬油有比較鮮明的味道,糖色略苦、略甜沒有其他味道,對肉的風味影響來說,糖色更小。再加上色澤上糖色的黑裡透紅比醬油的黑色更能勾起人的食慾,所以糖色是更好的選擇。但是糖色的熬製是個技術活,初學者很難把握好,這裡簡單描述一下以供初學者感受。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第一步,讓鍋足夠潤滑,方法就是把洗乾淨的鍋放在火上燒熱,最好是比較厚實的生鐵鍋(傳熱慢但是均勻),整個鍋在足夠高的溫度時,放入油並讓整個鍋被油潤浸,這個時候鍋就比較潤滑了(其實剛炸過東西的鍋也是一樣的效果)。第二步、潤浸好了的鍋放入少許水和油(水的作用是讓幫助糖在融化前受熱更均勻,有的作用是潤滑),加入糖(糖的多少取決於你想熬多少糖色,白糖冰糖都一樣,兩者成分是沒有區別,只是形態不同)。就是這麼簡單,大家都學會了嗎,快點自己動手試試吧。

紅燒肉是個比較簡單的菜,技術含量不高,但卻很受大眾青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