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宋徽宗趙佶,在中國歷史上是位被定了性的君主,用的不是什麼好詞,都是亡國之君,風流天子等等。宋徽宗藝術修養頗深,有極高的書畫造詣,瘦金體的書法世人皆服。但趙佶更為吃瓜大眾樂道的,還是他的風流韻事,尤其與京城名妓李師師的一折,野史故事說的精彩紛呈。至於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桃色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等俗人也來八卦一下。

首先正史上不見李師師的蹤跡,這個是當然的。中國古代有良好的修史傳統,記述歷史的都是大家或者官方,做事還是有分寸的,這麼多正事兒還記不過來呢,哪有空寫八卦。李師師的大名,多出自野史或者筆記,如著名的《李師師外傳》、《大宋宣和遺事》等等。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徽宗的瘦金體

由於正史缺失,到底有沒有李師師這個人,李師師是幾個人,宋徽宗見的又是哪個人,恐怕都還有疑問。師師這個名字,就如同的小紅、翠花,在宋朝是個很常見的女性用名。因為古人常有宗教信仰,雖然北宋有幾位道君皇帝,但佛教在民間還是很盛行的。給孩子起名叫“師師”這個佛系名字的,不在少數。什麼宋師師,王師師,多了去了,還好不是劉“詩詩”。李又是大姓,叫李師師的,估計沒有一千也有三百,重名度比較高。

由於從事特殊的職業,超高的知名度,以及年齡籍貫等等,我們還是可以圈定一些範圍,找出最可能的“李師師”。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有這麼幾個嫌疑人。

頭一個李師師,出自東京汴梁的一個王姓商人之家。其父王寅是個染坊的老闆,生了一個閨女,三歲時被一位高僧認為她與佛門有緣,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賜名王師師。在王師師四歲時,其父獲罪入獄。王師師被經營娛樂業的李氏收養,改名為李師師,自此開始學習琴棋書畫、歌舞侍人,直至踏上風月之路。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何晴版的李師師

不過這個李師師出道較早, 她大約生於宋仁宗嘉佑七年 即公元1062年,比宋徽宗大約要年長個二十歲,宋徽宗是生於1082年的。很多的故事、話本中,跟宋徽宗撫風弄月的,應該不是這個李師師,除非宋徽宗有強烈的戀母癖。同時李師師在那個跟新換代極快的行業,也得紅的夠久,至少四十多歲還能名動京華,這個難度係數有點大。

以上是據文化大家、港大教授羅忼烈在他的《談李師師》中考證,大概是這個意思。這條起碼證明了一點:研究李師師的不光吃瓜群眾,大師們也好這個。

在兩宋還有個重要的社會風氣,就是重文輕武,而朝廷對文人的寬容可以說是極為放縱了。這群讀書人自認才子,自然就風流了。出現在中學課本上的北宋文人,有一個說一個,都沒少在風月場裡風流快活。野史上說跟李師師有關的著名文人,就有好幾個,比如張先、晏幾道、秦觀,最著名的當數週邦彥。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周邦彥才子風流

但這幾個人的年齡本身就差的很多,張先的生卒年是990年到1078年,晏幾道是1038年至1110年,秦觀是1049年到1100年。周邦彥最晚,生於1056年,卒於1121年。秦觀和周邦彥跟張先差了五六十歲,要說他們迷戀的是同一個李師師,那能出現的場景就比較詭異了:二十歲風華正茂的周邦彥,跟八十歲垂垂老矣的張先為了京城頭牌爭風吃醋,周邦彥有被變壞的老人碰瓷的風險。

所以就有第二個李師師了。

南宋的文人張邦基,寫過一個《墨莊漫錄》,裡面記載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伎,名著一時”。“政和”是宋徽宗的年號之一,用在公元1111年至1118年。此後宋徽宗用了“重和”為年號兩年,再之後就是著名的“宣和”年間了。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甭管哪個李師師,都是何晴版的最好

張邦基生活在南宋開年的宋高宗時期,距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時代著實不遠甚至有交叉,他的記載準確度高些。後來南宋無名氏寫的著名的《李師師外傳》,說李師師與宋徽宗趙佶相遇於大觀三年即公元1109 年,宣和二年即1120年宋徽宗又去找李師師。大觀年號用了4年,之後就是政和年號。這兩本書寫的倒有重疊之處。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也有記載,說:“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崇觀,就是宋徽宗的連著的兩個年號,崇寧和大觀的合稱。

所以如果說宋徽宗跟確實存在的李師師確實存在了一場戀情,那這一版的李師師,相對靠譜一點。另一位無名氏所著的《大宋宣和遺事》裡還說李師師都被冊封為李明妃、瀛國夫人。不過《大宋宣和遺事》雖說源出於宋本,可能經過後人增訂,成書恐怕要到元朝了。

元朝人童天甕在他的《翁天脞語》第一次提出:“山東巨寇宋江,將圖歸順,潛入東京訪師師”。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時間不長,發生在宣和元年到三年間。如果梁山好漢真的走過裙帶路線,倒也符合宣和年間李師師和宋徽宗的交往時期。後來這個段落被施耐庵寫在他的鉅著《水滸傳》裡了。

宋徽宗和李師師的這段風流韻事,被傳的天下皆知,跟大詩人周邦彥被迫做了一回業餘狗仔隊有關。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風雅的宋徽宗

在南宋人張端義的筆記集《貴耳集》中,記錄了一段周邦彥與李師師密會時,被宋徽宗堵在房中的段子。這段場景想象起來非常精彩:

說是有一天,李師師以為宋徽宗不會來了,就約了周邦彥。突然宋徽宗皇帝又來了,周邦彥躲避不及, 只好藏在床底下。徽宗皇帝隨身帶來了個江南新進貢的橙子,讓李師師切開嚐嚐。古代交通之不便,估計在河南吃到橙子也是個不容易的事。宋代吃橙子和我們現在吃菠蘿有些相似,要準備一盆鹽水,把切開的橙子在鹽水中泡一下再吃。

宋徽宗皇帝又與李師師講了些私房話,李師師還給皇帝吹笙聽。後來夜深了,李師師問皇帝是否留宿,估計宋徽宗第二天確實有事,就匆匆離去了。所有這些,趴在床底下的周邦彥聽了個真切。

按說一個下屬聽到了上司的醜事,應該守口如瓶,免得惹禍上身。但周大詩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才情,居然把這夜所聞寫成了一首詞《少年遊》,一起看看。

少年遊·並刀如水(宋 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我們都知道宋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彈唱的。尤其周邦彥這樣的大詩人,他寫出的詞, 傳唱度更高。不久他寫的這首新作就傳入了宮中,宋徽宗聽到後發現自己的桃色事件被現場直播了,勃然大怒。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水滸》裡的李師師

徽宗皇帝召來宰相蔡京,說:“在開封府有個監稅官周邦彥,聽說他徵稅不力,為何開封府尹不辦他的罪?”蔡京莫名其妙,一個稅務所的小官,跟他這個宰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他都不知怎麼回事,只好說:“我去查問一下回稟。”

蔡京下朝後找來開封府尹,這位開封市長說:“所有監稅官中,只有周邦彥徵的稅增多了,沒有不力的事。”蔡京只好說:“這是皇上意思,要辦他的罪,你就照辦吧!”於是周邦彥被指工作不力,撤職貶去外地。

過了一天,徽宗又去找李師師,結果尋師師不遇,徽宗等了很久李師師才回來。徽宗看她淚痕滿臉,一副愁容, 就問她哪裡去了。李師師說:“周邦彥被貶官到外地,我準備了一點薄酒給他餞行,以表舊日情誼。因不知皇上來到,所以回來晚了。”徽宗皇帝估計被周邦彥沒事瞎寫詞的事嚇到了,還問道:“周邦彥在分別時寫詞了嗎?”李師師說:“寫了一首《蘭陵王》。”徽宗說:“唱一遍來聽。”李師師給皇上倒一杯酒唱,開始唱這首詞。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徽宗皇帝聽了以後,覺得周邦彥既是個忠臣,又有才華,當即就把他召回了京城,重新任用。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該佩服宋徽宗的大度和愛才。

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認為《貴耳集》中的記載不符合事實,因為周邦彥在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時,就已經56歲了,“官至列卿,應無冶遊之事。所云開封府監稅, 亦非卿監侍從所為。至大晨樂正與大最樂府待制, 宋時無此官也。”透過周邦彥的年齡太大和當時周邦彥的官職也不符,驗證《貴耳集》說的這事純屬瞎編。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國學大師也八卦

周邦彥的這兩首詞,都沒有指名道姓,而且內容放在誰身上都行,確實不能說就是跟宋徽宗有關,但這個故事有因有果的,倒是蠻精彩。

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戀情,未見於正史,到底有沒有,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了。所有的記載都是故事,都是後人的筆記、小說,真假莫辨。古人也有智慧,也會市場營銷,不能排除古人為了炒作自己的作品,蹭名人熱度瞎編了一個故事,以促進銷量。

宋徽宗和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發生的故事

靖康之恥

至於李師師的結局,也有很多說法。一種說,靖康之恥後,東京城破,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以死殉國。另一種說法,李師師前往江南,老死市井之間。宋朝人劉子翬寫了一首詩,《東京記事詩》:“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據說描寫的就是李師師。第三種說法,靖康之變東京失陷以後,李師師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了此殘生。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西門吹又生的閒篇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