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其實有一段十足的懦弱史

懦弱的八王時期

秦穆公死後,秦國經歷了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夷公(未享國)、惠公、悼公八位君主,這八位君主不僅沒有繼續政治改革,而且對賢臣不能任用,不是殺死就是失去。秦穆公死的那一年,晉襄公也死去了,襄公的弟弟雍在秦國,晉國的趙盾想要立他為王。於是派隨會迎接,秦派兵護送雍到令狐,可是趙盾卻立了公子襄為王,並反擊秦師,隨會對趙盾背信棄義的行為非常憤怒,於是到了秦國。第二年,秦伐晉,取了武城。四年,晉伐秦取了少梁。六年,秦伐晉,取了羈馬,並在河曲大敗晉軍。這些都是隨會的謀略。晉國認識到隨會的作用,於是設計召隨會回國,這時候秦國的大臣繞朝看穿了晉國的計策,於是力諫康公,可是康公卻將繞朝殺掉,放隨會回國,這樣,康公一下子就失去了兩位賢臣。康公一生與晉大戰兩次,一敗一和,秦國始終處於劣勢。康公之後,秦晉交鋒始終是秦處劣勢,尤其是後來發生的麻隧之戰,秦軍大敗,秦將成差和不更女父都被俘,晉軍深入襲擾秦軍腹地,直打到候麗(涇陽縣)才回師。

八王之時,大體上秦國沒有什麼功績。

大秦帝國,其實有一段十足的懦弱史

庶長亂政導致的屢遭慘敗

公元前475年(秦厲公二年),中國進入了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的封建新勢力登上政治舞臺,並進行改革以求富國強兵,可是秦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從公元前428年到公元前384年,秦國出現了長期庶長亂政的政治局面(可參看秦帝國的精神文化風貌一章之改庶長製為中央集權),原來為穆公所收服的戎族,如義渠戎、翟、鷂等西戎開始再度興起並威脅擾略秦國的北部和西部邊疆,而秦國南部從楚國手中奪得的南鄭也背叛秦國,東面秦國則受到強大的從三晉分離出的魏國的威脅。魏文侯任用翟黃、李悝、魏成子為相,用吳起為將,國勢日強。從公元前413年(秦簡公二年)開始,魏國開始進攻秦國,一直打到公元前408年,秦軍連連失敗,丟掉了河西大片土地。戰事失利導致秦國國際地位下降,中原諸侯視秦為夷狄,不屑與秦會盟。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會盟乃是政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頻繁發生的事件,秦國不得參與諸侯會盟,是政治上的恥辱。《史記·秦本紀》記載了秦孝公的話:

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國君闇弱,權臣亂政,這是秦國曆史上一段屈辱的日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