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前言

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養育了幾十年的皇太子朱標在很早就去世了,於是朱元璋就將朱標的兒子選做皇位的繼承人。這一決定讓很多親王都感到很不自在,包括秦王,晉王和燕王,但他們也沒什麼辦法阻止。

過了不久之後,在洪武年間秦王和晉王也紛紛去世,燕王朱棣是唯一活到建文年間的人了,終於藏不住自己想要稱帝的野心了,於是逐漸走上了起兵造反的道路。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皇帝朱元璋駕崩了,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甫一炆上位,就急切的想要進行削弱藩鎮權力

在該年的八月份,周王朱橚因為犯法被貶為庶人,十一月份,張昺被建文帝任命為北平步政使,讓謝貴去北平當都指揮使,分開掌管北平軍政大權,目的就是為了監督朱棣,以防範這個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湘王朱柏自焚而死了,齊王朱榑和代王朱桂都被貶為庶人,這件事讓燕王朱棣感到非常的害怕。

朱棣知道謝貴

張昺這兩二人早晚會對自己下手,於是假裝生病,在暗地裡慢慢發展實

力。

這兩人聽說燕王朱棣有病不出去,知道事情肯定會有變化,於是就在北平九門派兵在這裡防守,並準備和朝廷官員配合抓捕軍校,這個軍校是朱棣的官員。

但是這件事卻被他平時收買的官員李友直悄悄告訴了朱棣,這個李友直是張昺的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

於是朱棣就將計就計把他府上的軍校全部都抓起來,就叫人去通知謝貴

張昺這兩人,我把我府上犯法的軍校都抓了起來,請兩位大人直接過去拿人去審就可以了,不用你們親自來抓了。

這兩人想都沒想就進入了王府,當這二人踏入端禮門的那一刻,大門的裡裡外外都出現了埋伏的兵士,立即抓住了這兩人,之後朱棣就派張玉和朱能兩人立刻帶兵去攻打北平城,北平馬上就被攻佔。

北平關大山險峻,地處這個鎖鑰,北邊靠山險連線著朔漠這個地方,南俯中原又控制著江淮等險要之地,又有居庸關,古北口,松亭關等關口,東西戰線長度大約有一千多里。

古代人稱這個地方為“用武之地"

由此可見北平可是天下的重要之鎮,不能夠有什麼意外發生。

佔據北平以後,朱棣遵循《皇明祖訓》——

“朝中沒有正直的大臣,有許多的奸佞小人,各路藩王就以擁兵自重”為理由起兵造反,歷史上稱為“清君側,靖內難

後世稱為“靖難”。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明成祖朱棣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被稱為創造奇蹟的男人,屢次摧毀外敵的朱棣

於是他就靠著這幾萬人來打江山,這一路上收納了許多叛臣和降臣,在一個月之內就奪取了北平周邊的州和縣。

建文帝聽說朱棣聲勢浩蕩,於是開始高度關注,叫耿炳文率領三十萬軍隊去討伐朱棣,想要一鼓作氣,一舉殲滅朱棣,不給他任何反攻的機會。

耿炳文雖然兵很多,但他也知道需要時間來整理和磨合,於是到真定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往前進了,分別派人駐守河間和莫州,在這裡整合大部隊等待著大部隊的到來。

朱棣採取了以快打慢的戰術,直接不給耿炳文的後續部隊趕到增援的這種機會,這樣才會破解我方軍力上的劣勢,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於是朱棣主動進攻,首先擊破河間和莫州兩個地方,再攻取真定大營。這個時候耿炳文的軍隊還駐紮在滹沱河南北兩邊,當耿炳文調軍渡河的時候,軍隊才剛開始移動,陣腳還沒有站穩之時,朱棣就帶兵直接殺進耿炳文的大營,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於是耿炳文便大敗。

耿炳文再也不敢在外面和朱棣交戰了,只好固守真定這個地方,還有部下將近十萬人,朱棣也沒有辦法,只好班師回北平了。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耿炳文

建文帝聽說耿炳文被朱棣大敗,非常的悲傷,就在這時,太常寺卿黃子澄極力勸導叫建文帝不要太傷心,向皇帝推薦了黃子澄這個人,他是建文帝的心腹之人,命令他再率領五十萬精兵去討伐逆賊。

於是建文帝就問道:“

誰可以做將軍

”?

黃子澄說道:“

當今曹國公李景隆可以擔此重任

”。

朱允炆聽說耿炳文大敗,開始有點憂心忡忡的樣子,就問黃子澄道:“

現在該怎麼辦才好啊

”?

黃子澄回答道:“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不要太過憂慮

”。

朱允炆就說:“

現在要派何人為將出戰呢

”?

黃子澄曰:“

現在全天下都是兵力充足,戰鬥力極強,兵力強勁,糧食充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區區一塊冰川一隅之地,怎麼能滿足如今天下的力量?調兵五十萬,四面進攻,則寡不敵眾,必然會失敗

。”

朱允炆說道:“

誰能堪當大將的重任呢

?”

黃子澄曰:“

曹國公可以擔當,前不遣長興侯而用曹國公,必然不會有什麼閃失

。”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大兒子,被稱為“知兵”,在洪武年間就被朱元璋多次任用。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李景隆

按輩分來說李景隆還是建文帝的表兄,他們都是皇室家族,所以建文帝就採納了黃子澄的意見,於是就派遣李景隆為大將軍。

李景隆被任命為大將軍之後就率軍五十萬駐紮在河間,對燕軍的北平有所圖謀,又派遣江陰侯吳高率領遼東的兵馬包圍住永平這個地方,以防北平的側翼來軍支援。

朱棣知道李景隆不懂軍事,不會帶兵,於是準備先以快攻的方式攻取吳高,然後再回來解救北平之圍。

結果表明,李景隆果然沒有攻克北平!

與此同時,朱棣已經攻克吳高了,轉過來攻破了大寧,守城的將領陳亨,徐理,陳文都紛紛叛變,反過來攻打劉真,大寧被攻克之後,劉真一個人騎著馬跑到了廣寧。

李景隆沒有攻打下北平,又聽說遼東軍失敗的訊息傳來,所以準備撤軍了。

朱棣回軍的時候恰好與李景隆的前鋒部隊擦肩而過,等到前鋒部隊見到李景隆的時候,已經失敗了,很難再戰鬥了。

正在這時,李景隆在大敗敵軍之後,又收穫數十萬的軍隊,又可以再繼續戰鬥了。

李景隆和朱棣在白溝河再次發動大戰,朱棣帶自己的精兵悍將奮勇殺敵,然而燕軍在兵力上的劣勢逐步陷入了南軍的包圍之中,眼看著朱棣的軍隊要陷入全軍覆沒的時候,一陣狂風忽起,直接把南軍的將棋吹斷了,更是把南軍吹入了混亂的局面。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局勢圖

這個時候

朱棣

順著風的方向使用火攻,風力造成了很大的火勢,火力提升我軍威嚴,燕國軍隊於是就反敗為勝了。

李景隆到目前為止內心是非常崩潰的,“不是我軍不給力啊,是上天也在幫助燕軍啊!

因為有鐵鉉和盛庸堅守濟南,儘管大破了南軍,但是不能夠繼續擴大勝利,瞬間燕軍的局面又陷入了僵持階段。

朱棣再次無奈班師回朝,然而南軍的下一次圍困又很快到來了,這次是盛庸取代了李景隆為南軍主將,進攻北平。盛庸指揮的東昌之役,很快打敗了朱棣,還斬殺了燕軍的大將張玉。

雖然在夾河之戰中朱棣打敗了盛庸,因為不能拓展本疆土地的原因,攻克城牆之後沒有能力去治理,兵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使得朱棣征戰多年,但是隻有北平,永平,保定這三個地方是他的。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明成祖直取南京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鋌而走險!

直取南京!逆境翻盤!

就在朱棣無法改變這僵持之局時,南京有個被貶的宦官前來投靠朱棣,給他帶來了個天大的好訊息,南京城是空虛的。

朱棣的謀士姚廣孝也在旁邊勸說道:““

放下現在的城池,趕快進攻南京,上京的力量薄弱,傾舉國之力必取之!

”(《明史。姚廣孝傳》)”

朱棣於是下定決心,孤注一擲,從館陶渡過黃河到達徐州,很多次與南軍準備戰鬥,從小河走到靈璧,再幾經周折到達淮南,經過上千裡的轉戰。

為了達到用兵威來威懾南京的目的,朱棣選擇取道揚州耀兵威於江上,讓南京周圍的駐軍感受到了極大震撼。

燕國軍隊都打到了長江邊上了,難道這天下是要換人了嗎?

正在人心不穩定的時候,許多守城門的將領都紛紛開城投降,其中就有陳瑄,他是當時的江防都督僉事,童俊,他則是當時的鎮江守將。

南京的朝廷內部更是人心不穩,建文帝下發《罪己詔》自己怪自己並且著急下達命令江南的各個地方開始擒拿反賊,但是方孝孺卻建議用割地的方法來拖緩燕軍進攻之勢,於是建文帝就派遣他的姑姑慶城郡主去和他談判,想盡辦法來拖延時間。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朱棣劇照

慶城郡主是朱元璋哥哥的女兒,朱棣的堂姐姐,到關鍵的時候他想用親情來解決這件事,由此可見朱允炆是真的已經無計可施了。

古話說“自古無情帝王家”,

朱棣

怎麼會為了兒女情長而壞了這等大事呢,於是就讓

郡主

回去稟報,事到如今,只有與之一戰。建文帝感覺沒有什麼計策可以實行了,只好委派各個諸侯王來守住城池,為援軍的到來爭取很多的時間。

這些諸侯王被建文帝很多次給陷害,他們又怎麼會專心為他防守城門呢?

防守金川門的谷王朱橞立刻就發起在陣前起義,讓朱棣毫不費力輕取南京,朱允炆看見大勢已去,於是就感嘆到:

“我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啊?”於是便自焚而死了。(《奉天靖難記》)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建文帝究竟有沒有逃跑,朱棣又是否辛苦搜尋?

最後建文帝究竟下落怎麼樣,《明太宗實錄》,《奉天靖難記》這兩本書籍和朝廷的看法,都認為是“自焚而死”是建文帝的最終結局,並且還用天子的葬禮形式來將其埋葬。

“不允許被奸佞小人威脅,於是便自己焚燒而死了。”(《明太宗實錄》)

還有其他的說法就是建文帝化為和尚逃走了,並且朱棣在人間開始瘋狂的搜尋,這是發生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間的事了。

建文帝出逃的事最早的直接記錄是祝允明所著的《野記》,黃佐的《革除事蹟》也有所記載,民間所傳聞的朱棣尋找建文帝是出自《震澤紀聞》這本書是王鏊嘉靖年間所寫的——

“其中一種說法是自己焚燒而死,另一種說法就是有府兵代替建文帝,讓建文帝出逃了。然後查清楚這個事實,於是便派遣胡淡出巡以拜訪張仙為理由,實則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建文帝(左)/ 朱棣(右)

但我們可以在李賢為胡濙所寫的《禮部尚書致仕贈太保諡忠安胡公神道碑》中可以看到,實際來說朱棣派譴胡濙出巡目的是為了探訪民情,探察民意——

丁亥

年間

,皇上觀察到侍中惟公忠貞老實可以託付,於是就命他代替我去巡遊天下,以拜訪故人為理由,實則是為了體察人心。”

但是從正德、嘉靖年間朱棣派人尋覓建文帝之說就開始有被提及,到萬曆時已經發揚光大,不少史家都將其作為事實收錄到自己的私人著史中,例如何喬遠的《名山藏》,鄧元錫的《皇明書》,李贄的《續藏書》中都把這一說法記錄並作為事實的收錄。

前朝的史書也影響到了清修史書

《明史》

,並將其收錄進了官方的正宗歷史之中,讓無數人都沒有懷疑。

朱棣篡位之路,始於“靖難之役”

▲朱允炆劇照

小結

綜上可以得出,明太宗朱棣的官方言論一直宣稱的是:

建文

帝已經自焚而死,

胡濙

也沒有負責尋覓建文帝。

《野記》當中的記載也有關於說是建文帝的出逃,這一看就是小說的特質,可信度比較低,所以朱棣尋訪建文帝一事被認為是虛構的成分更大一些。

· 參考史料:《明史》《明太宗實錄》《奉天靖難記》《姜氏秘史》《留青日札》《震澤紀聞》

·文:趣史社

·讓歷史人物鮮活起來的媒體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