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魯迅

清末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最屈辱的一個時期。當時的清廷腐敗不堪,外寇入侵不斷,國內起義盛行,百姓是民不聊生。但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之前,即便已經遭受了重大苦難的中國人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卻早已習慣了奴顏卑恭,內心麻木不堪,以至於魯迅也棄醫從文,想要重塑民魂,重塑民族脊樑,讓人們能夠擺脫阿Q精神,不再逆來順受,進而起身反抗。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由此,我們也得以足見彼時清朝百姓之麻木了。就拿清朝刑場來說吧。在整個清朝當中,最著名的刑場就是菜市口刑場了。菜市口刑場位於北京市宣武門附近,在明朝時的時候稱為“菜市街”,因為這裡是被朝廷統一劃歸作為蔬菜市場的。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菜市街改名稱為菜市口,而在菜市口大街北側的一個十字路口的地方,是整個菜市口中最繁華、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清朝掌權之後,為了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就將這個菜市口設定為“秋後問斬”之處,用以震懾所有的平民。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在清朝初期,清軍入關之後,對漢人幹了很多場慘無人道的屠殺,因此彼時人們的反清情緒還很高昂。但是隨著清朝的統治日漸穩定,甚至還有“康乾盛世”一說,人們也就慢慢臣服在了清朝統治之下,加上後來鴉片的進入摧毀了中國人的身體,而清朝作為封建王朝一直推行的愚民政策,導致人們的“奴性”越來越根深蒂固。

而一開始在菜市口處刑犯人的時候,清朝百姓還唯恐避之不及。但到了清朝後期,原本作為可怕刑場的菜市口,反而成為了人們看熱鬧的好場地。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比如在1861年的時候,彼時清朝已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當中戰敗,咸豐帝病死熱河,慈禧聯合慈安發動“辛酉政變”,咸豐帝安排的顧命八大臣盡皆受害,而當時的權勢最高的大臣肅順就被押解到了菜市口中行刑。

肅順是何許人也,他早年做過御前侍衛、工部侍郎,後來又出任左都御史、都統等職,更是受到咸豐帝的器重,是當時清朝政治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年就已經明白了清廷之腐朽,需要輸入更多的漢人官員進行改革,方能挽救清朝,包括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都受到過肅順的照顧,可以說是當時清朝中極少數心清眼明的人。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在肅順的進言之下,曾國藩等人得到了咸豐帝的重用,而曾國藩又將李鴻章、左宗棠等等知名人士帶上了歷史舞臺,直接促成了之後的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可謂是居功甚偉。

但是慈禧發動政變之後,就給肅順安了個“弄權賊子”的名頭,並且將其處斬在菜市口。菜市口本身就是人流極多之處, 人們聽聞有人要被殺頭,居然沒有一個離開,反而是圍觀於此,親眼見證了肅順人頭點地,大多數人都在叫好,少數人還對劊子手的手藝頗有微詞,說怎麼斬怎麼殺才最為利落。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除了肅順之外,1898年時,戊戌六公子也盡皆被斬首在了菜市口。當年譚嗣同那“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言壯語到現在依然膾炙人口,壯烈又悲哀。但當時的人們卻並不這麼想,只是看著熱鬧,看著譚嗣同、劉光第等人身首相離。

他們卻不明白,無論是肅順還是戊戌六公子,都是具有著報國大志之人,他們的提議或者改革之中,其實都是利於當時的百姓和民生的。可惜晚清百姓卻從來沒有深究過這一點,看到殺頭就只覺熱鬧,紛紛叫喊著再殺幾個!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等到他們人頭點地之後,朝廷就會用土灰將血跡埋上,將屍體就這樣棄置於菜市口中,而看完熱鬧的百姓,就由著那屍體擺在那兒,繼續賣菜做自己的生意,彷彿自己同胞和先行者的死稀鬆平常一般。

而當時的這些情況,就被北京的一些記者和傳教士看到了,其中兩位英國傳教士,甚至還專門寫了一本《龍旗下的居民》,其中就詳細記錄的當時清朝百姓的麻木不仁。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書中寫到,在斬首的訊息放出去之前,在菜市口上就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面對自己的同胞被處死,人頭落地,血流如注,連這些傳教士都感到驚恐之時,當時的清朝人民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看熱鬧的時候蜂擁而至,看完熱鬧又作鳥獸散。以至於在書中還專門提問:“難道這些人都沒有同情心的麼?”

也正是因此,魯迅先生早早地瞭解到了,當時清朝百姓在清廷的幾百年統治之中,不僅把頭髮剃了,甚至還把中華民族的膝蓋和脊樑都給剃了,所以他才寫《阿Q正傳》、寫《狂人日記》,寫孔乙己,寫祥林嫂。

外國人目睹清朝刑場砍頭:圍觀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會有多麻木

而這些文章,也的確激勵了當時的一眾新青年,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中華民族終於再次覺醒,無數仁人志士趕赴救國救民之前線,用血肉鑄建了現在的和平盛世。而我們也應該以史為鑑,要保持愛國、善良、憐憫、獨立思考和敢於反抗的精神,不讓這悲痛的歷史再次在中華大地中上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