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原創 文/曉斐

當你聽到很多孩子說“我想當第一名”的時候,感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這個社會,太多的成年人內心裡隨時都揣著成功夢,於是所有的心念投射給孩子的也都是成功論。對於孩子們而言,無外乎就是學習得第一,考試得第一,在班級表現得第一。太多的孩子被父母們雞娃著,立志著,慢慢失去了內心裡想要真心去做一件事,真心去獲取名譽的機會。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所以,當我們聽到想得第一時就見怪不怪了。反而,對於那些一言不發,甚至表達的與成績無關的孩子們。卻會受到世俗教育偏見的薄待。比如,一位家長曾經反饋到的,有關孩子真實回答問題以後老師所給出的迴應。老師問班上的孩子們:心裡最想實現的事情是什麼?

有孩子答:月考成績前十;還有的回答:考試達到雙百;還有人回答:參加學校運動會,為班級爭光。聽到這些勵志類答案,無外乎父母們都感覺悅耳動聽,就想聽孩子們講這些豪言壯語。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如果這時候有個孩子回答說:我希望***(班上同學)能調離班級。那老師們會怎樣去理解孩子呢?是否會關注到孩子由此表達的內在需求?是否感受到孩子一定遇到了什麼事情。可是,孩子的真實表達卻會引發老師的質疑。更有甚者,老師會告知家長說“ 孩子沒有班級榮譽感,就想和同學們搞分裂 ”。

老師這一說不打緊兒,父母因此卻是非常的焦慮。他們沒有去追根溯源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而立刻針對老師貼上的標籤去義正言辭的詢問孩子。這種應對孩子的方法,怎不讓孩子如霜打的茄子,瞬間蔫蔫的呢!

我們說太多人被模式化,已經忘記了自己原本的感覺和感受。在這個只能講勵志的時代,稍微有一點後退,都被大眾誤以為萬劫不復。似乎有點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感覺,只能講好的,不能講差的。只能說行,可以,像是打了興奮劑。不能講有困難,遇到什麼都要往前衝。不衝的一定就是不行的,不好的。好像早晚都要被拋棄。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我們說有幾個人可以去慢慢嘗試瞭解孩子,瞭解自己。慢慢去看到孩子勇於真實表達自己,那是多麼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好好的去看到他。看到他的困難,看到他的想法,看到他需要獲得的幫助。

很多時候,內驅力的喪失源自於對自己真實感受能力的封閉。如果沒人理解,久而久之,就會選擇閉嘴不再開口。而從外相上看,更多的成年人更加在意外在的呈現:有幾套房子?有什麼車子?存款有多少?學習怎麼樣?在學校裡吃得開嗎?性格是否外向?未來有沒有潛力……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一個人從童年乃至嬰兒時期就開始培育影響一生的品質。在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狀態裡,太多的成年人這那那這的貼標籤,喊口號。卻忘了實實在在的貼近自己的感受。只活在頭腦的意識裡。

擺在面前的似乎只有那座橋,不是成功就是不凡。因此造成了現代社會各種雞娃的行為方式,他們好像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哪怕一下下,瞭解他為什麼不喜歡那個同學,瞭解他為什麼想讓他離開,瞭解他曾感受到什麼。他的情緒狀態裡到底是憤怒的表達,還是憋屈的狀態。有沒有想過如何協助他穿越障礙和困難。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面對現在家長成人們的成功學,那些將來就想做個掃地的,就想做個奶茶店的孩子的理想幾乎完全被忽視。並沒有被看到,更不用說如何就此去激發他內在的能量。

成功真的很重要嗎?如果個個都去爭那個老大的位置,那麼臺下哪裡有人跟隨和鼓掌。正因為人們太想成功,於是會造成彼此更多的競爭和對立。逐漸就會形成更多的矛盾和衝突。

【家長學堂·二】為什麼孩子想得第一,卻得不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讚譽

讓人生輸一次又何妨?輸了後的錯誤才是再次成長的助機。如果你是臺下那個鼓掌的人,恭喜你,這才是走向成功的底色能力。

成長都是在一次一次的試錯中萌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