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文|簡辛(專欄作者)

行至中年,適時的暫停和思考,也是探索人生下半場的重要契機。

“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這是張愛玲對中年人的描述,細膩而準確。

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責任最重。不敢死,不敢病,甚至不敢隨便崩潰。

行至中年,人生的上半場無論是否身不由己已經散場,人生下半場還有重新開場的機會。

武志紅老師說,中年是每個人重新自我審視、自我療愈的重要契機。所以要學會暫停,回頭看看,靜下想想,做好籌劃再開場。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也是對生命的最好敬畏。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不拿健康換金錢

之前在網上關於三位年輕醫生在十天內接連猝死的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位是31歲的中科院博士,連續加班後暈倒在實驗室,搶救無效去世:

一位是32歲的同仁醫院眼科醫生,因熬夜工作不幸去世;一位是48歲的乳腺科副主任醫師,也因連續加班工作多日,不幸離世。

其中後兩位是因心肌梗死猝死,第一位則是心源性猝死。這幾位中青年醫者皆因過勞而猝然離世。

三位醫師拯救了千千萬萬人的患者,可最終,健康並沒有給他們任何優待。

村上春樹說“肉體才是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沒有了健康做“1”,一切“0”都毫無意義。

李開復在52歲時因常年熬夜工作被查出淋巴癌,醫生告知他生命只剩下3個月的時間了。

他說:“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工作上所謂的成功犧牲掉了自己的健康,癌症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親人們不需要你有多麼榮華富貴,健康快樂地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經歷過死神威脅的人,都在告訴我們:沒有任何東西值得拿健康去兌換。

大多數的中年人,都扛著一家老小的責任,都抱著“輕傷不下火線”的態度,可殊不知,當身體要垮掉的時候,真的連招呼都不會打。

維護健康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的睡眠、飲食、運動和壓力,這4個點達到及格,一個星期用4個小時也能維護好我們的健康。

“未知死,焉知生。”

停在“死神停止線”之前,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人,都重獲了對生命的新知。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安放好情緒是一切的前提

前一陣朋友接連幾天拉肚子,陪她到醫院檢查,結果確診是糜爛性胃出血。

她一日三餐都比較規律,也不經常吃外賣,怎麼會得“糜爛性胃出血”呢?

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她最近情緒一直處在崩潰邊緣。

最近公司接了一個新專案,她是專案負責人,這個專案關係到下半年整個團隊能不能吃上飯,所以不能出半點差池。

她說:“出一點問題,先別說專案能不能保住,職位都未必是我的了。”

除了工作,她還得盯住孩子的學習。她家孩子沒有兩個月就中考了,每天晚上都得陪到半夜,把她折磨的心臟病快犯了。

她無奈的表示,孩子考高中,自己掉層皮。

醫生說,她這是非常典型的長期情緒壓抑。

太多緊張、焦慮和壓抑都會直接影響身體和精神健康,臨床證明消化型潰瘍、腸易激綜合徵都與與緊張、情緒壓抑密切相關。

陳坤曾經在《圓桌派》中也表示曾經不會控制情緒,整個人的狀態都很糟糕。

竇文濤講了一個比喻: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覺察系統,我們叫它溫度計,是測量情緒是冷還是熱的。

當情緒過於火爆,溫度計就會發出預警,你看到了,就會用理智讓它往下降一降溫。

怕的是你無視它,讓情緒在體內橫衝直撞,既不釋放,也不安撫。當情緒折射到整個生活裡也是一團糟。

成年人的世界,是什麼情緒就是什麼命。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

尤其是中年人的日常,更是夾雜著雞零狗碎,唏噓無奈。我們能做的就是適時的停下來,安放好情緒,再奔赴下一個戰場。

中年本身不易,不能像倉鼠輪上的倉鼠,只顧拼了命往前跑。覺知情緒、感知生活,本身也是一種修行。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做好人際關係的斷舍離

人到中年,人際關係或者說一直積累的人脈資源到達了頂峰。

但是,有些人可能是人脈,有些人可能是“禍害”。

朋友圈裡有一位賣保險的大姐,是從一次線下讀書沙龍認識的。

加了微信以後時不時就會以寒暄開場,然後進入賣產品環節。

因為是朋友的朋友,也不好太生硬拒絕。

在幾次周旋之後,我每次看到她發來訊息,心裡莫名地就煩躁。後來我果斷地告訴她,我真的不買保險。

然後這位大姐就開始在背後講一些莫須有的“是非”。雖說無傷大雅,但就是讓人心裡堵得慌。

後來聽朋友說她為了給孩子攢錢買房,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被她軟磨硬泡買了保險。

“她也不容易,多理解吧。”

為了生計,能理解,但不支援。有些人把獲得利益和消耗情誼,畫上了等號,這樣的人一定要斷舍離。

因為中年人的時間、情緒、精力都很寶貴、很稀缺,經不起任何“閒雜人等”的消耗。

年輕的時候總是喜歡搭建結識各類朋友,酒局常常是一場接一場,為的就是積累人脈。

但步入中年以後會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朋友,不是每個圈子都要硬著頭皮融入。

對人際關係做減法,遠離是非事、是非人,做好人際關係的斷舍離,能夠讓中年人不必再為了“面子”而傷到“裡子”。

花點時間理一理,清理掉那些消耗我們情緒的人,對後半生都是一勞永逸的事。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人到中年,暫停是一種智慧

暫停,是積蓄人生下半場力量

人們常說:人到中年,進退兩難;中年危機,避無可避。

工作、婚姻、老人或者孩子的問題,常常讓中年人感到騎虎難下。

人到中年,回頭看看自己,就像擰緊發條的鬧鐘一樣,片刻不得清閒,片刻不敢耽擱。

但生活,本身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行至中年,比年輕人更有智慧,比老人更有衝勁兒,適時的暫停和思考,是獨屬於中年人的的勇氣和智慧,也是探索人生下半場的重要契機。

日子再忙,也要偶爾停下來,思考生命的價值,重塑肉身的健康,覺知情緒的溫度,享受情感的浸潤,再專注投入地走進下一個賽場。

這樣的“主動式暫停”,能給生命一個舒展的空間,喘口氣,才能走更好,走更遠。

點個贊,中年人,也可以生機勃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