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就不再與家長無話不談了。

而這個年齡很快就會到來,從孩子出生算起,也不過就是兩張手指相加的數字。

到了這個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呢,開始感受到來自孩子的疏離和無法解釋的一種“敵意”。此時此刻,

家長無法接受曾經的小寶貝開始隱藏自己的“心思和情感”

,有的偷看孩子的日記或手機,有的加大力氣、抽緊手中那根看不見的管束之繩。

俗話說:有壓迫就有反抗。當孩子覺得他們被父母“壓迫”著,就會出現消極或者積極的反抗。今天,我要推薦一部正在上海上演的

話劇《黑鳥》

這部話劇曾獲得多個獎項,引發巨大反響,並在2015年首度登陸中國。雖然你可能無法親臨演出現場觀看這部作品,但是相信你讀完這篇文章後,會深深地被警醒一次:

家庭教育絕不是搞好孩子學習那麼簡單;孩子的情緒出口在哪裡?愛慕誰、嚮往什麼?性愛與衝動等等,都將與青春年少的懵懂歲月攪拌在一起。

如果你還沒做好準備,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黑鳥》這部作品帶出的一段真人真事,一個11歲的英國女孩透過網路認識了一個成人男子,發生了一系列不被認可的事件,此後男人入獄,女孩活在了非議之中……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話劇《黑鳥》復演海報

1

真實案件:

青春期女孩陷入“情感騙局”

2002年,11歲的英國女孩潘寧頓透過網路認識了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託比·斯蒂貝克,慢慢熟悉後,潘寧頓經常向託比訴說自己在學校或家裡遇到的各種煩心事,而託比則扮演了一個很好的傾聽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同時潘寧頓也將此事小心地隱瞞了父母。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12歲英國女孩潘寧頓

一年後,也就是2003年7月,12歲的潘寧頓告訴父母,自己和朋友出去購物便離開了家。但實際上她打了一輛計程車前往曼徹斯特機場,在那裡等待她的是31歲的託比。他在網上邀請女孩同他一起去巴黎旅行,女孩如約而至。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服兵役的託比·斯蒂貝克

在抵達巴黎後他們入住了一家小酒店。晚上託比與喝得酩酊大醉的女孩發生了性關係。與此同時,潘寧頓在英國的父母已經報警。次日,透過旅館的電視,他們發現頭條新聞都在報道尋找潘寧頓的下落。但託比卻對這件事不以為意,兩人甚至把頭髮染成別的顏色,然後繼續旅行。之後,兩人登上了前往德國斯圖加特的火車。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潘寧頓的父母

面對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此時的託比開始有些擔心,並讓潘寧頓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中,女孩對母親說自己一切都好,但拒絕透露自己在哪。當晚,託比和女孩為何去何從發生了爭執,女孩希望託比去自首,而託比則不願意。而在第二天,託比改變了主意,他帶著潘寧頓來到法蘭克福機場,並把她送上了回曼徹斯特的飛機,隨後向當地警察局投案自首。託比·斯蒂貝克被遣送到英國受審。

2004年4月2日,託比被曼徹斯特刑事法庭判處入獄四年半,罪名是誘拐及嚴重猥褻罪。在結束刑期後,他被驅逐回到美國,並被密歇根聯邦法院以同樣的罪名判處入獄11年4個月。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回家的潘寧頓和母親

而潘寧頓回到英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雖然回到家後,父母儘量謹慎地對待她,但是,潘寧頓還是感受到了很多不同。她被禁止使用家裡的電腦,但更讓她難受的是周圍人們異樣的眼光。

13歲時,潘寧頓被診斷患上了抑鬱症,而此後的兩三年內,她因為焦慮等原因錯過了大部分的學業。

隨著時間的流逝,潘寧頓已經漸漸擺脫了這件事對她的影響,生活慢慢迴歸正軌。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 長大後的潘寧頓

2008年,17歲的潘寧頓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內疚,我覺得這是我的過錯,我甚至覺得對不起託比,因為我認為他是我的朋友,而我讓他陷入了麻煩。

但是現在我不再這樣想了,我覺得對託比來說,這件事只是一場遊戲,但對我來說,則是毀滅性的。

我恨他,因為他對我做的那些事,他欺騙了我,完全辜負了我對他的信任。那時我只是一個傻孩子,而他則是一個成年人,他知道他在做什麼,而我卻不是。我想我是一個堅強的人,因為我經歷的這些事情。但是我有時也會想,

如果我沒有遇見他,我現在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回顧這件發生在幾乎10年前的案例,能幫助我們梳理出

女孩潘寧頓陷入危險的“情感遊戲”的環境條件

第一,當年11歲的女孩潘寧頓開始步入青春期,在最需要建立自我認同感的時候,顯然她沒找到朋友的肯定和接納,缺乏來自家長的溫暖,她缺乏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不知道可以向誰傾訴成長過程中的煩心事。

第二,在現實世界無法獲得情感滿足,又不知道出路在哪兒的潘寧頓選擇了逃離——她將目光轉向虛擬的網路世界,從中尋找自認為可以訴說心事的人;然而,11歲的女孩無論從心智成熟還是判斷能力都還沒發展到可以分辨出成人世界的是非曲直、好壞善惡。當她遇到一個看似比自己的父母更能 “善解人意”的男人時,她會報以絕對的信任。

第三,潘寧頓因為內心孤獨,對託比的信任毫無顧忌地上升到了好感、再到喜歡,再到錯把這份愛慕當作了愛情。少年的初戀猶如一顆渴望春天雨露的種子,一旦萌芽最容易迷失的就是自我,最容易獻出的也是自身。潘寧頓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其中必定混合著父母和原生家庭的漫長的夢魘。

聽完了原始案件,我們再來看看從潘寧頓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話劇《黑鳥》,從中找出我們可以借鑑的道理。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話劇《黑鳥》復演, 演員周野芒和楊子奕分飾男女主角

2

話劇《黑鳥》:

女孩用15年識破“惡魔”真面目

50多歲的Ray在自己的辦公室迎來一位不速之客——27歲的Una,在她情緒激烈的責問中,15年前的往事被再度翻開。那時,40歲的Ray和12歲的Una是鄰居,因為一次鄰居間的燒烤聚會而相識,Ray的“善解人意”讓自認為被父母忽略感受的Una找到了情感上的“出口”。隨後,他們私奔了,在一家小旅館的房間裡發生關係後,Ray出去買包煙,就再也沒回來。隨後,警察找到了Una,而Ray也被捕。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從此,Una活在了別人的議論中。15年後,出獄的Ray早已經改名換姓,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卻不料Una會找到他。與其說是回顧那段往事,不如說,Una更想知道15年前的Ray是否真的愛過自己。然而戲演到此時進入可怕的高潮,一個並不是Ray親生女兒的12歲小女孩闖入辦公室,打斷了兩個成人的對話。Ray和小女孩親密的舉止給了Una當頭一棒,讓她終於認清了Ray當年對她的“感情”。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該劇首輪中文版導演是來自法國的克勞迪婭·斯達文斯凱(Claudia Stavisky)。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戲劇是普世的語言”。換句話來解釋,就是一部劇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觀眾看到身處這個社會里的每個人(包括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為此而展開自己的反思。

《黑鳥》到底觸達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什麼樣的家庭問題呢?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會在心理上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正如劇中12歲的Una討厭被當作小孩子來對待,她認為自己懂得愛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旁人不但不理解,還一個勁地嘲諷甚至打壓這份獨立意識,那麼12歲的孩子會勇敢地向家長證明“我有能力讓你們對我不知所措” !

正如劇中的Una,在進入青春期後“愛上”中年人Ray,除了Ray必須承擔的“誘騙”的責任外,Una的原生家庭也難辭其咎。Una將自己偽裝成“大人”,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這正反應出她的內心缺乏安全感,她與父母的溝通和互動不太通暢。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很難再以家長灌輸的對錯道理來評估自己的決定和行為。

如果父母不能學習走進孩子的內心,不能以孩子需要的方式來給予足夠的關愛,來無條件接納青春的煩惱,那麼

這顆年少空虛的內心就會被其他的情感佔有

。少年盲目、父母衝動、壞人得逞,壞事就會接踵而至。

為何11歲的女孩會愛上一個成年男人?父母真的無法阻止嗎?

3

畸型的戀愛關係

大多與問題家庭有關

讀過潘寧頓的真實事件,聽過話劇《黑鳥》的故事大概,我

們再來反思一下家庭教育的誤區,可能會有更多共鳴。

青春期的孩子自然會對異性產生好感,對愛情開始憧憬,這是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的。然而,如果家長不能正向應對孩子的情緒,不敢/羞於公開與孩子討論感情與愛情等敏感問題,僅靠圍追堵截地管控孩子的行為,那麼其結果就是

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把家庭問題社會化,把心靈問題肉體化,把暫時問題永久化,這就如一步步把孩子推進了情感的深淵。

01

改變孩子認知:

男女孩之間的好感不一定就是愛情

首先從家長的角度而言,如果發現子女與異性同學、朋友關係密切,不要強行定性為“早戀”,將孩子真的 “逼”出家門,與他人私奔,聯手與我們對抗。

多和孩子談感受,少評判

幫助孩子區分欣賞、愛慕與愛情是不同層次的美好情感。在這裡為情感定性美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前提。因為美好,孩子才會向你傾吐,與你共享;如果你認為是一件“齷齪”的事,孩子定然與你拉大距離,偷偷摸摸地體驗自己情感世界裡的風風雨雨。

多分享自己的少年美好和情感困擾

和孩子一起把美好“進行到底”,也就是如果戀愛來了,不要害怕,這正好是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是愛的大好機會。家長敞開心懷,孩子就能從你曾經歷過的是是非非中獲得智慧和判斷力。

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建立友誼

在集體活動等社交場合中獲得與同齡異性接觸和相處的機會,透過交流和交往發現共同的愛好,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與自己年齡和認知水平相符合的社交網路,孩子在家不孤獨、在外有自信,那麼就很難被歪門邪道的人和事騙取信任。

02

改變父母認知:

少年的愛慕之情並非以性為目的

大多數父母發現了子女有早戀傾向時,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驚慌,甚至用刻薄的言語來辱罵孩子。

這些父母除了害怕影響孩子的學習,更害怕孩子做出逾越界限的不當行為。

其實,關鍵是把握住孩子相處的環境,允許孩子在我們面前、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友好相處;同時,經營好孩子對互相的一份責任心,因為一個愛慕對方的孩子就會對另一方產生強大的保護心理,如果孩子們彼此保護,彼此鼓勵不越界不超出底線,那麼家長更應該平和地接納孩子的一份美好的感情,等待這場春雨慢慢地過去,待雨過天晴之後孩子一定在情感的經歷上變得更成熟更理智。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強制兩性相吸的孩子分離,可能更容易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形成“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劇,或者潘寧頓式的自毀。

正視潘寧頓問題的根源

畸型戀愛關係多與問題家庭有關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即使在最孤獨和絕望的時候,卻從來沒有想過告訴自己的父母家人。這種“不願講”、“不敢講”是家長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現實,也暴露了親子關係的問題,那就是父母過於注重物質的給予和對學習的要求,恰恰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充盈起來,情感的需求更需要得到真實的迴應,其中包括同齡人之間的愛慕和愛情。

如果潘寧頓的家庭氛圍友好而寬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平等而和睦,那麼潘寧頓的人生可能就會重寫,她可能會更樂於向父母敞開心扉,吐露秘密,求得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