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劉備去世後,蜀漢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首先,是蜀國的軍事實力連續遭受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兩次重創,傷亡慘重,多年糾集的四方精銳和能征善戰之將,幾乎損失殆盡。僅僅在夷陵之戰中,蜀漢就有300多名軍官成批投降了魏國,劉備非常欣賞的後起之秀黃權、龐統的弟弟龐林,都在其中。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其次,蜀國賴以生存的立國之本——吳蜀聯盟,也已不復存在。三國時期吳蜀兩弱,魏國一家獨大,單憑吳蜀兩國都不足以和魏國抗衡,因此吳蜀聯手抗魏,是兩國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但兩國因為荊州歸屬問題,徹底撕破了臉,傷痕累累的蜀國,此時就要獨自面對魏國和吳國兩大強敵,局勢之危險不言自明。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好在蜀國還有諸葛亮。他審時度勢,採取了對內休養生息、對外迅速修復吳蜀聯盟的策略,使得蜀國逐漸恢復元氣,吳蜀兩國重修舊好,逐漸擺脫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公元226年,魏國皇帝曹丕去世,年僅20來歲的曹叡登基,魏國國內局勢不穩。諸葛亮意識到,北伐曹魏的良機已經來臨,經過一番精心籌劃準備,在228年發起了第一次北伐之戰,也就是“六出祁山”中的第一次出祁山。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這是諸葛亮全面主政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領軍出征,無論對蜀國未來發展,還是諸葛亮本人的聲望地位,意義都十分重大。但遺憾的是,這次北伐卻虎頭蛇尾,以蜀國的全面失敗而告終。至於失敗的原因,諸葛亮在事後的《街亭自貶疏》中總結說:“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說白了,就是參戰三個將帥都有責任,馬謖沒守住街亭,趙雲在箕谷未能完成疑兵佯攻任務,他自己知人不明用人不當。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乍一看,諸葛亮對失利原因分析的既全面又到位。但實際上,此次失敗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他並未提起。不僅此時沒提,他一生都最不願提起此事。因為在此次戰役中,一貫足智多謀、妙計如神的諸葛亮,卻非常罕見的中了別人的計,導致白白錯失到手的勝利。諸葛亮此戰的基本規劃,其實是一個“聲東擊西”之計。趙雲帶領一路人馬出斜谷佯攻關中,吸引曹魏主力。他自己帶領主力部隊,攻略魏國的隴右諸郡。馬謖帶領一路人馬,負責切斷魏國關中與隴右的聯絡,阻擊曹魏援軍。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表面上看起來,失敗的根源在於馬謖和趙雲兩路先後出了亂子。但實際上,擔任主攻方向的諸葛亮,在隴西進展得極為不順。其實諸葛亮出兵隴右之初,局面還相當不錯,魏國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軍民戰前倒戈,群起響應諸葛亮。諸葛亮只需在打下魏國隴右地區最大的隴西郡,就大局已定。但遺憾的是,諸葛亮未能如願。隴西郡太守名叫遊楚,雖然大部分人根本沒怎麼聽說過他,但他對魏國忠心耿耿,膽識過人,足智多謀。遊楚困守孤城,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局面極度危險。但這個遊楚卻處變不驚,諸葛亮指揮大軍兵臨城下之際,他一方面修繕城防整軍備戰,一方面從容不迫登城與諸葛亮對話:“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他告訴諸葛亮,你要是能成功阻斷魏國援兵,最多一個月,隴西各郡就會陷入絕境,不用你攻打都會自動投降。

諸葛亮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第一次出祁山就中了計錯失到手的勝利

諸葛亮一聽怦然心動,認為遊楚所說不無道理,只要切斷關中方向的魏國援軍,隴右諸郡就成為甕中之鱉,手到擒來,不費一兵一卒垂手而得,於是放鬆了攻勢。誰知這是遊楚的緩兵之計。隴右之地是魏國必爭之地,不容有失,曹真和張郃帶領大軍火速馳援,擊破馬謖的阻擊,迅速挺進隴右。如果諸葛亮能在進軍隴右之初火速進兵,拿下幾個城池作為據點,就能反客為主佔據主動,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尚能與魏軍一戰,即使馬謖和趙雲兩路都戰敗,局面仍然大有可為。但諸葛亮誤中緩兵之計,在隴右虛耗時日,貽誤戰機,未能打下一塊根據地,面對曹真和張郃的大軍,進退失據,已成孤軍深入的冒險之勢,為避免被圍殲,只得倉皇撤退。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此次中計成了諸葛亮一生最不願提起的一件事,記錄在魏國史料《魏略》中。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