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導讀:“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蝦膠)如此鮮美、爽彈,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所謂的“膠”,是指將魚、蝦等肉塊經剁絞成茸末狀,再經過調味攪拌和撻制,令肉質上勁爽口的製品。按質地分有“軟、嫩、爽”等三種形態,由於此類製品經過攪撻後,有黏性,所以廣東人稱之為“膠”。

上海人稱為“膏脂”

北京人稱為“膩子”

四川人稱為“糝”

山東人稱為“泥子”

南京人稱為“締子”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凡是煮熟後的蝦,無論是蝦殼,還是蝦肉,都會因它富含的蝦紅素,而產生紅潤的色澤,尤其是蝦肉更是白裡透紅,十分美觀。用於點綴菜餚,具有“萬花叢中一點紅”的美態,所以廣東人稱之為“百花”,這就是為什麼蝦膠又稱為“百花餡”的原因。

說到這裡,我們得介紹一個人,他叫做伍秉鑑。這個伍秉鑑原是“十三行”領袖——“同文行”大班潘仕成麾下的一名賬房先生。在潘仕成危難之際,這位賬房先生強撈一筆,建立了“怡和行”。後來憑藉著他的聰明才智,財富不僅趕上了潘仕成,更一舉躍居成為世界的首富。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蝦膠製作的始作俑者,是清末世界首富——怡和行大班伍秉鑑。

伍秉鑑是一個“蝦痴”,每逢入春,蝦必是他的盤中餐,尤其是喜歡吃蝦腦上的那一塊,如豆般大小又甘腴香滑。所以,伍府的後人自然積累了,一套祖傳製作蝦餚的秘訣。

撻蝦膠

用料1:蝦仁、鹽、味精、鷹粟粉、胡椒粉、芝麻油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製法:

(1)將蝦仁放入淡水中浸泡約5分鐘,取出,用大毛巾包著擰乾水分(也可用脫水機輕微脫水)。

(2)擰乾水分後,將蝦仁放在砧板上用刀壓爛,再用刀略剁幾分鐘(不用太爛,否則只滑不爽)。

(3)將蝦膠放入乾淨的鋼盤內,再放入鹽、味精、鷹粟粉、胡椒粉、芝麻油,用指力順方向攪拌,偶爾用指背推壓和拿起摔撻,讓蝦膠螯合,至光滑不黏手為度。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用料2:蝦仁、鹽、味精、胡椒粉、蛋清

製作:

(1)將蝦仁放入鋼盆中,加入少許鹽用手不斷輕揉2分鐘,再清水洗淨。

(2)然後用大毛巾包著擰去水分,將蝦仁放砧板上,用刀壓成不太爛的茸。

(3)放入鋼盆中,調入鹽、蛋清,順同方向攪拌,用掌心搓揉,及拿起摔打至蝦肉充分螯合,光滑而不黏手為止,最後加入其它的輔料搓勻即成。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民國初期,伍秉鑑的後人在(今天的廣州海珠區)五鳳村口開了一間叫“怡珍”的茶樓,將其先祖積累下來的烹蝦經驗分享出來。

不久,茶樓裡有一位廚師便領悟了這套心得,他的名字叫“崔強”,創造出了軟滑可口、色澤迷人的“百花餡”。直到如今,廣州的各大酒樓,都還是按照崔強所創的方法來製作。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崔強認為,撻蝦膠(百花餡)有以下關鍵

第一:

製作蝦膠時忌用絞肉機,應該用刀在砧板上將蝦肉壓爛,因為絞肉機高速攪動會將蝦肉弄熟,從而影響蝦膠爽滑的效果。(當然,確實需要絞肉機來減輕工作壓力的話,應加入冰粒同絞,或將蝦仁凍硬後再絞)

第二:

剁蝦肉時要應菜式的要求來處理,若要爽口彈牙,蝦肉不宜剁得太爛,以便讓蝦膠保有更好的纖維環境。

而要軟滑細膩,蝦肉可以剁爛一些,從而讓蝦膠螯合得更緊密。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第三:

在蝦膠中加入適當的肥肉,不僅增加爽口、油潤的效果,而且還能降低成本。

第四:

攪拌蝦膠時,應順著一個方向,否則蝦膠便會“返水”,影響爽滑的效果。

“蝦”不要只知道白灼,百花餡如此鮮美,它乃廚師無意中悟出

第五:

蝦膠撻好後,應放入冰箱裡冷藏一段時間,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讓蝦膠內剩餘的水分擠壓出來,從而讓蝦膠變得更加爽口彈牙。

(感謝閱讀,分享、關注、點贊、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