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寶寶的發育節奏快慢一般都是父母們較為關心的話題,從寶寶出生開始,學會的每一項技能都會讓家長們無比激動。

一般來說,寶寶的成長都會經歷從翻身到會爬再到會走的一個過程,可也有一些寶寶省略了爬的過程,直接過渡到能夠站立學著行走,而

這一類跳級式成長的寶寶,

在家長們的心裡就會被認定為聰明的表現。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那麼不爬就走的娃會更聰明這種說法到底可不可信呢?

“不爬就會走”的娃比“先爬再走”的孩子更加聰明?

都說寶寶是七坐八爬週歲會走,那如果省略了爬的過程,直接會走是不是就說明寶寶天生比較聰明呢?

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說到:嬰幼兒在不具備爬行能力的情況下,大多會透過其它的方式來挪動自己的身體,努力探索周圍世界,因此他們在大運動發展上,與普通孩子並不會有的區別。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也就是說,在寶寶爬的這件事情上很多家長都弄錯了,其實“不爬就會走”的娃與“先爬再走”的孩子並不會在學會行走的時間上產生明顯區別,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會在其他地方產生差異。

這類寶寶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是在協調性上

▼協調性和平衡力上有區別

人的前庭是來控制協調和平衡力的,而寶寶在大量的爬行鍛鍊中,就能夠增強前庭系統,同時,協調和平衡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因此,沒有經歷過大量爬行訓練的寶寶,

在協調能力和平衡力上

,就會遜色於經歷過爬行訓練的寶寶。

▼反覆嘗試過爬行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出色

在孩子逐漸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過程中,寶

寶會在爬行時下意識的觀察物體的形態

,包括顏色形狀等來刺激自身的感統發展。

而感統發展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對於寶寶的認知能力與對資訊的處理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爬行對語言表達能力也有益處

美國羅伯特·尼德爾曼博士認為:沒有學會爬行,或者爬行次數較少的孩子,在語言發育方面相較於同齡人來說會有差距。

這是因為,爬行這一動作雖然看似簡單,但卻需要調動全身的肌肉去完成,而寶寶可以透過爬這個動作,來鍛鍊小腦的反應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對寶寶學習語言與閱讀產生良好影響。

既然爬行好處有很多,家長如何做好引導就顯得很重要

①懂得抓住孩子爬行敏感期

6—9個月是寶寶的爬行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滿足於固定在一個地方重複看同一件物品,他們更希望透過移動自己來了解世界。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了。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②透過小遊戲進行爬行訓練

一開始,寶寶可能只會原地轉圈或者蹬腿,這時候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幫助寶寶學習爬行。

A。給寶寶腳部支撐,讓他們感受爬行樂趣:

家長透過雙手來回推動寶寶的雙腳,來模擬爬行,這能讓孩子提前感受一下來自爬行的樂趣。

B。用玩具吸引孩子自主爬行:

用寶寶比較感興趣或者容易引起寶寶注意的物品,逐步讓孩子學會自主爬行,增加寶寶爬行的動力。

不爬就走的娃更聰明?與先爬再走的孩子相比,區別不止在協調性上

C。巧設障礙,讓寶寶鞏固爬行:

當寶寶可以獨立穩健地掌握這一技能的時候,家長可以製造一些有意思的爬行遊戲,設計一些爬行障礙來鞏固寶寶多向爬行的能力。

綜上所述,爬行在孩子整個大運動發育程序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家長在小傢伙的訓練上也要多上心,爭取讓寶寶儘早掌握這一技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