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障礙影響下的孩子: 不會說話,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

關於語言障礙,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提到過很多,大家也都瞭解了不少。但是,語言障礙所造成的影響仍在不斷增加,那些原本可以和父母快快樂樂去做任何事的孩子卻因為語言的問題而不能好好說話。

明明孩子外表看起來很簡單,可為什麼一開口就七零八落呢?

語言障礙影響下的孩子: 不會說話,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

點選載入圖片

在尚未接觸到語言障礙的父母看來,這大概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比較正常的表現,估計等孩子再大一些,比如上學後可能就會恢復正常。而對於接觸過語言障礙的父母而言,到了應該說話的年紀還不說話,這就是語言障礙出現的典型特徵,要是不注意,語言問題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一個正常的孩子,其實在九個月左右就開始說一些模糊的音節,比如“baba”、“mama”等等,但是這個時期他們只是被動發聲,並不知道這些音節的正確發音和使用。所以儘管這個時候我們能看到孩子在說話,但他們並不知道字音的意思,因而也就不理解父母問他“爸爸媽媽誰最好”的含義。

等孩子到了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他們從簡單的字進階到簡單的詞類,有些語言發展速度較快的孩子甚至已經可以使用短句進行表達。在這時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兒童表達時的

“手腳並用”

,不得不說,這是兒童語言表達過程中一個標誌性的階段。

而三歲,就是

兒童語言高速發展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僅可以使用句子來和成人交談,而且他們會使用簡單的語法,懂得表達“你”、“我”、“他”這樣的人稱代詞。同時,這個時期的兒童已經對外界的事物有了

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轉述能力

,因此這個階段也是我們教導孩子的“黃金時期”。

然而,受到語言障礙影響的孩子卻不一樣,他們分不清楚“你”、“我”、“他”,也不知道如何說話,於是他們在父母眼中變得“不會說話”。

語言障礙影響下的孩子: 不會說話,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

點選載入圖片

不會說話是不會表達還是理解失誤?

一般說來,三歲左右兒童的語言表達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邏輯,他們能夠對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產生理解,這讓他們的說話更富有條理,也容易讓別人接受,避免出現聽不懂的狀況。

但是,受到語言障礙影響的孩子卻不會說話,有的人說孩子“不會說話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父母的意思”,還有的人卻認為孩子“不會說話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說出來的話全都有問題”。那麼這兩種說法哪種更正確呢?其實它們都正確,但又都只說到了一個方面。

不知道如何表達:

這主要還是因為資訊採集度不夠,導致兒童自身的語言邏輯缺乏足夠的字詞儲備來進行聯絡和表達。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不會說話。對這樣的問題來說,父母們就要注意後期的語言邏輯訓練,保證孩子的語言具備邏輯。

不能理解,造成不會說話:

這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顯著特徵,因為認知水平較差,所以語遲兒童往往出現理解差、表達差的特點。對於這個問題,後期的語言矯正也很重要。

語言障礙影響下的孩子: 不會說話,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

點選載入圖片

不會說話,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好好說話?

注意語言刺激的重要性

語言刺激大家可能可能很難理解,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

親子交流

。當孩子出生後,許多父母就會主動抱著孩子說話,比如讓孩子叫媽媽、叫爸爸,或者拿著某件東西給孩子看,讓孩子認識等等其實都是語言刺激的構成。

一般來說,兒童的語言刺激最晚不能超過十個月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孩子的語言水平就很難跟得上同齡的孩子,因此在八九個月左右就應該對孩子進行語言的刺激,比如輕聲的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慢慢接受母語的發音和表達。

提高資訊採集度很有必要

資訊採集度也就是認知水平的高低,很多孩子為什麼語言能力很差,一開口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字、幾句話?這就是因為孩子資訊採集度不夠,父母沒有進行針對性訓練的緣故。

在孩子嘗試著開口說話的時候,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東西,比如給孩子買一些畫冊圖板之類的東西,讓孩子看著圖畫來認識那些比較日常的

人、事、物

等,這會給他之後的語言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語言障礙影響下的孩子: 不會說話,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

點選載入圖片

語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必要的技能,不管是家人溝通還是上學工作都需要它,可問題也跟著語言如期而至。想要改變語言障礙,語言矯正就顯得相當有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