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人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出場順序真的很重要。

天才少年過早和社會博弈,

多半會落個傷仲永的下場。

對於做菜用調味品來說,也一樣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你大姨媽家和你小姨媽家的廚房中,調味品的數量和品種不相上下。

但你大姨媽和你小姨媽的廚藝卻不在伯仲之間。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你小姨媽可能妙就妙在掌握了

正確的調味順序

一盤滷好的雞爪,最後才抹上一層鹽,這雞爪啃起來還不如啃手指頭。

所以在烹飪中,調料的入場順序很重要。

比如下圖!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在這個基礎的調味順序中,依據了一些專業(拗口)的烹飪原理。

各調味料的分子大小並不相同,

基本上依據這個順序放就不會“滲透”

即影響調味料本身的味道。

而最後放醬油和味精也能最大化的保證口味。

醬油後期放1是它本身有鹹味。

2是它除了用來調味還兼具調整菜色的作用。

後期放就可以透過半成品菜的滋味和顏色靈活調整。

我就見過個別廚房過敏者,學人家高手早早就用了醬油。

一個不留神,就成了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我說這一坨黑色的是排骨你信嗎?

抱歉哈,我找的網圖,我也不知道這是啥。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而味精如果過早加入,還不如不加。

味精長時間高溫會失去味精本身提鮮效果。

但我的烹飪基因剛被觸發的時候,我媽不斷給我重複一個道理。

“味精長時間在高溫下煮會致癌”!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為此我專門研究了一番。

發現味精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質不假,但這個高溫似乎需要一點技術。

“120℃”!

一般情況下只要你暫時沒學會三昧真火,還是蠻難的。

但不論怎樣,我們最好還是正常使用味精。

最起碼,菜的口味有了保障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大姨媽,就把這篇文章轉發給她。

我敢保證,她會非常感謝你!

“為什麼用了同樣的調料,但她做菜卻更好吃?”

相關文章